红豆杉

那个智商,14岁上大学,17岁普林


提起陶哲轩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都和蒙圈儿一样感到陌生。但是如果提起智商远超爱因斯坦、牛顿、霍金,当今世界最 的数学天才是谁,看过热播剧《小欢喜》的同学一定还有一点印象。

没错,《小欢喜》中那个被学霸林磊儿奉为偶像的人就是陶哲轩。据说,他是公认的“史上智商 、最聪明的天才”,更被誉为“数学界的莫扎特”。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米那卡·格罗斯教授在对其进行测试后发现,他的IQ竟然高达,在人类历史上排名第二,当今世界 。

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而陶哲轩成长经历中的每一步,也在不断印证着他的天才之名绝非过誉。

这个天才,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陶哲轩之前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自己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就,与自己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香港大学的父亲陶象国和母亲梁蕙兰从香港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居住在风景优美的南部港口都市阿得雷德。来澳之前,陶象国是一名儿科医生,在校期间就是物理和数学专业高材生的梁蕙兰,大学毕业后曾做过中学数学教师。年7月17日,在来到澳大利亚3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 个孩子——陶哲轩,他们亲昵地叫他Terry。陶哲轩两岁时,父母就发现了他在数学方面的有非比寻常的悟性。那时候的他,可以教比自己大的孩子数数,三岁时已能用洗涤剂在玻璃上喷画算术题。

喜提这样一枚天才儿童,陶哲轩的父母如获至宝。他们畅想着将孩子培养成史上最小的大学生。于是他们将年仅三岁半的陶哲轩送入了一所私立小学。

然而,尽管智力明显超过常人,但陌生的环境让三岁半的陶哲轩缺乏安全感,也导致他不懂得如何与比自己大两岁的孩子相处,在学校总是哭闹。此外,除了数学优势,其他的科目,他也难以跟上。

几星期后,面对儿子反常的表现,陶哲轩父母立刻意识到他们急功近利的教育心理给孩子带来了莫大的 ,于是决定尊重儿子成长的脚步,让他按自己的节奏慢慢来,并果断将他从小学接回,送入了附近一所幼儿园。

在幼儿园的一年半时间里,他在母亲的指导下,自学了几乎全部的小学数学课程。5岁的时候,父母决定将他送到离家两英里外的一所公立学校。因为这所小学的校长向他们承诺可以为陶哲轩提供灵活的教育方案。一入学,陶哲轩就进了二年级,但他的数学课则在五年级上。7岁的时候,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他开始自学微积分。

随后,开明的校长又在他父母的同意下,主动说服了附近一所中学的校长,让陶哲轩每天去该校听中学数学课。

不久,陶哲轩出了自己的 本书,内容是关于用Basic程序计算完全数。

8岁半时,陶哲轩顺利升入了中学,并在SAT数学部分的测试中,取得了分的高分(分为满分)。经过一年的适应后,他用三分之一时间在离家不远的弗林德斯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

也是由于这段经历,此后的陶哲轩开启了开挂般的人生。

10岁、11岁、12岁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分获铜牌、银牌、金牌,不光成为了世界上年纪最小的奥赛金牌获得者,还将这个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14岁时,陶哲轩正式进入弗林德斯大学就读;

16岁时,获得该校荣誉理科学位,仅一年后就取得了硕士学位;

17岁时,顺利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并在21岁时正式获得博士学位;

24岁时,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教授...

之后,陶哲轩开始不断获得国际数学界的各种奖项。

年获得由美国数学学会颁发的博谢纪念奖;

年,因对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谐波分析和堆垒数论的贡献而获得具有“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美誉的菲尔兹奖;

一个月后又获得 天才奖的50万美元奖金;

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艾伦沃特曼奖;

年,因调和分析、组合论、偏微分方程及解析数论等众多突破,获得突破奖基金会数学突破奖;

年,宣布证明了保罗·埃尔德什(ErdsPál)在年提出的埃尔德什差异问题存在,这是个困扰学术界80多年的问题...

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不过,和大家预想的不同是的,风光的背后,年幼时的陶哲轩,也曾沉迷游戏、挂科。12岁时,还在弗林德斯大学学习的陶哲轩出现了 的情绪,成绩也出现了大幅的下滑,甚至在一门量子物理学的考试中,他挂科了。17岁进入普林斯顿攻读博士时,由于身边的同学太过 ,陶哲轩渐渐的开始沉迷于游戏,并彻夜在计算机房玩一款历史模拟类游戏——《文明》,这桩丑事在普林斯顿人尽皆知。后来还差点挂掉了决定他是否可以继续进行博士学业的候选人考试。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导师——沃尔夫奖获得者埃利亚斯·施泰因教授并没有放弃他,始终认为陶哲轩是非常少有的、能够同时擅长奥数与科研的人,一个百年不遇的奇才。

在导师和父母的关心和引导下,这位天才终于再次被拉回正轨,并且在数学领域获得了飞速的成长与进步。

如今,陶哲轩是澳大利亚 荣获数学 荣誉“菲尔兹奖”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也是继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更是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算术数论等接近10个重要数学研究领域里的大师级年轻高手。

此外,他的研究领域还涉及工科,在照相机的压缩传感原理(调和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方面获得了突破性成果。

不光如此,陶哲轩还与本·格林合作用质数级数解决了一个由欧几里得提出的与“孪生质数”相关的猜想:一些质数数列间等差,如3、7、11之间,均差4,而数列中下一个数15则不是质数。

这个已经有0年历史的数学悬案,强烈吸引了他的兴趣,他与同伴甚至证明了即使在无穷大的质数数列中,也能找到这样的等差数列段,这个发现被命名为“格林—陶定理”。

蒙圈儿想说,在这个世界上像陶哲轩一样自制非凡的天才虽然很多,但是真正成长成为人生赢家的天才,少之又少。然而如何成长为“陶哲轩”式的天才,永远是一个值得思量的问题。

,蒙圈儿想奉劝大家一句:不用去单纯羡慕别人开挂的经历,也不用自顾自怀疑自己的人生,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天生”就很厉害的人,也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

每一个“天才”的背后,其实都是旁人看不到的勤奋和坚持罢了。

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芝士圈留学编辑整理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jj/105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