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

走进合作社细算丰收账盘州市普古银湖种


贵州乌蒙山深处的娘娘山片区,曾是盘州市边远贫困山区,“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下坡全靠趖,一年种粮半年挨饿。”舍烹村村民陶正学就出生在这里。陶正学16岁那年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开过货车、办过选煤厂、入股过煤矿,也经营过酒店,经过30多年在外打拼,他成为村里最先富裕起来的人。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陶正学先后在村里修路、建学校、捐资助学,年陶正学拿出万元作为注册资本联合本村6名致富带头人,成立普古乡银湖合作社,发展刺梨、蓝莓、红心猕猴桃等经济作物,发动群众参与合作社。盘州市普古乡娘娘山片区群众在陶正学带头创办的银湖合作社带动下,坚持走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子,带动8个村户人实现脱贫致富,人均可支配收入年达到元。   成立合作社,动员群众参与很重要,但大家怕失败、怕没有保障……为打消群众的顾虑,合作社挨家挨户动员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发动村干部、致富能手带头入股。同时鼓励群众按每股20万元拿出现金或土地入股入社,对现金不足的社员,合作社还提供无息借款入股。最后动员户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没有党组织的领导,号召力有限,带动面不广。于是普古乡党委主动介入,在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并指导合作社与周边8个村组建了联村党委,明确合作社负责人陶正学担任联村党委书记。将合作社及所属企业纳入党组织统一领导和管理,先后发展10名会技术、懂市场能管理的骨干为党员,并担任合作社和所属企业管理人员,从合作社中推荐4名优秀党员兼任村支委委员或联村党委委员,构建发展共同体。合作社带领群众进行专业化发展。通过党组织领导,合作社坚持共享发展成果理念,参股数量从最初的户发展到如今的户,实现娘娘山片区农户全覆盖;入股方式越显多样化,从土地入股到资金入股。积极吸納困难群众到合作社务工,帮助协调酒店服务员、基地管理员、保洁、保安等就业岗位余个;扶持群众自主创业,帮助余户村民发展农家乐等,形成了村村有产业。在践行“三变”模式的过程中,农业产业板块种植刺梨亩,猕猴桃亩,蓝莓亩,红豆杉亩,石榴、杨梅、碧桃、中国樱桃、车厘子、特色蔬菜及湿地生态植物亩。旅游产业板块建成旅游接待服务核心区,陶源酒店,温泉度假小镇,江源洞景点,天生桥房车营地,银湖广场,娘娘山广场,马场河河堤,民族风情街,滨水走廊茶室等及特色民族村寨,景区特色农家餐馆、农家乐、农家超市共余家,建成日容纳辆左右的生态停车场,建成银湖码头及水上游船快艇项目,建成银湖科技观光展馆,建成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索道、观光栈道、温泉洗浴中心、天生桥彝风古文化项目等,用产业的力量推动村民致富推动乡村发展。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邓钺洁编辑唐怒娇梁圣编审赵勇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jj/127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