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被关在果壳中,我仍然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
——《哈姆雷特》
三月的厦门,雨声淅淅沥沥,空气中略带悲伤。
3月14号,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天,瞄了下手机,朋友圈里尽是关于霍金去世的消息。什么“一路走好”、“再无大师”、“天堂没有病痛”……各种云悼念,先一天纪梵希,后一天是霍金,后面不知道会是“某某某”,没有意义。
和菜头的推文里面有一句说的很好,我们应该诚实地悼念霍金。
要说到对于霍金的认识,我觉得简单分为两个:一是天才;二是凡人。
先来看看天才霍金,必然绕不过的他的代表作。
随着《时间简史》的出版畅销,很多人的书架上想必都放着一本。开始时兴致勃勃地想要了解时间到底是什么鬼,翻开书,懵逼了,压根讲的不是时间啊,再加上晦涩难懂的物理学知识,于是束之高阁。我想,大家若是有幸看到这篇文章,是时候把《时间简史》从书架上取下擦擦灰了,以示缅怀吧。
《时间简史》用了很多的篇章在讲近现代的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源于一个文科生对于科幻小说的喜爱,所以拜读这本书也是必经之路。其中很多理论,确实很懵,多方求教后,多少有点理解。个人认为这本书比较核心的是关于霍金对于黑洞的研究:
一、黑洞奇点原理
奇点应该是数学上的概念,霍金在关于黑洞性质的研究中发现:黑洞中必然存在无限大密度的空间,这个就是奇点。现代物理学定律处理不了无限大的情况,所以现代物理学的定律在这是无效的。
二、黑洞无毛定理
霍金证明了旋转的黑洞是轴对称的,后来的物理学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处了“黑洞无毛定理”,即黑洞的性质很简单,包括质量、角动量和电荷,不论黑洞是由什么物质组成或者是什么样的形状。
三、黑洞面积不减定理
当有东西掉进黑洞,面积会增加;当两个黑洞合并,心得黑洞面积必然等于或者大于原来两个黑洞之和。亏损的质量会以引力波的形式释放到宇宙空间,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是颁发给了三位观测并发现引力波的物理学家。
四、黑洞不是黑的
说的通俗点就是,光线无法摆脱黑洞的引力,所以茫茫宇宙中看不到黑洞,但是物理上的熵增定律告诉我们,如果黑洞没有外力做功,那它就具有熵,因此会有一定的温度,所以会产生辐射,但是这个辐射微乎其微。
这些理论即使摆在这,可能还是比较晦涩难懂一些。关于黑洞,霍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Bob和Alice是一对航空情侣,在一次太空行走中,两人接近一个黑洞。Alice的助推器失去推力,被黑洞引力吸引,飞向了黑洞的边缘,因为越靠近黑洞的边缘,时间流逝得越慢。Bob看到的是Alice转过头朝他微笑,那笑定格成一幅图片。但是这时飞向黑洞的Alice面临的是景象是,她快速飞向黑洞,在引力差的作用下被撕裂成基本粒子,消失在无边的黑暗中。Alice死了,但在Bob眼中,她永远活着,永远是那张美丽的笑脸。
霍金的人生经历过最黑暗的痛苦,最无奈的绝望,但是他依然怀着巨大的勇气,转过头来,向这个世界微笑。Alice不是别人,霍金讲的是自己。
一个不需要被怜悯的残疾人。
17岁的霍金,入读牛津大学,随后进入剑桥攻读宇宙学。正是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对于未来有无限憧憬的时候,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21岁,医生告知他患有渐冻症,生命还剩下最后的两年。似乎总是天妒英才,但是他用传奇演绎着自己的一生,医生的诊断书似乎也是他开挂人生的真正开始。很难想象,他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活过医生所说的两年后的余生,对于霍金来说,多活一天都是赚的。
如同我非常喜欢的史铁生先生,他们对得起命运给予的苦难,这也是霍金身上的普世价值所在。
说他是凡人,不仅因为他是病人或者残疾人,而是因为他有大男孩的任性,也有男人的欲望和品味。
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荧幕上,《星际迷航》、《生活大爆炸》等等,他爱唱歌,为摇滚乐队献声,但是更传奇的应当是狗血的爱情。他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再结婚,爱情经历简直如同一部狗血的偶像剧,但他也有对爱情的感悟,在他留给孩子的话中,有一句是关于爱情的:如果你能够幸运地找到真爱,记住,那是非常珍贵的,不要对其置之不理。
与其说霍金身残志坚、精神永驻,不如说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即使为了这样的平凡,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病魔没有击倒他,也没有改变他,对于生命,他还是这样热烈地活着。用他的话说: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
与诸君共勉!
文/大乔
赞赏
长按白癜风怎么得的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jj/3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