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努力应该是没有边界的
文
木木先生
近代科学的诞生时间不过几百年,从牛顿奠基经典物理到爱因斯坦开拓量子物理,这短短的几百年间,科学先驱们先一步看到未来,可称巨擘者寥若晨星,史蒂芬·霍金当列其中。
霍金几乎不与公众有直接接触,可人们都能感知他的存在,他在社交网络上与人们互动,总是出“惊人之语”。这位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的去世,不仅是科学界损失了一名杰出的学者,这更是一位时时警醒人类的长者的逝去。
人人都知霍金的“黑洞”,《时间简史》的常销不是人类整体科学素养提高的体现,而是人们对科学之向往、尊重的反映。在现代科学枝繁叶茂的体系之下,科学的发展已经不是一两个天才可以支撑的,从伽利略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霍金,巨人肩上有巨人,科学的突破所面临的前人的高山也愈加难以攀登。从这方面来讲,霍金对公众的影响是一种对科学的好奇、热情、乃至光阴投入的引导。
霍金的办公室上,贴着这样一句话:“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头顶的星空,要永葆好奇,永远前进。”这是霍金留给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曾构想了人类进化的两种道路:外化与内化,也就是原子世界与比特世界,放在当下,可以理解为我们是要走向星际开拓时代还是数字化的虚拟世界。
霍金说,“继续探索星空”,这可以说是一种警醒,近半个世纪以来,数字通讯再到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霍金说,如果不在一千年内找到合适的殖民地,人类很可能会灭亡。
年腾讯WE大会上,霍金又一次警示人类自我发展的过载极有可能导致文明毁灭。“如果人类想要延续下一个一百万年,我们就必须大胆前行,涉足无前人所及之处。”探索星际空间,拓展新的生存空间,这是一条艰难而必然的道路。
这不仅是霍金的告诫,也是众多科学家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愿景。
霍金教授另一个为人熟知且激励人心的还是他的经历,从21岁诊患“渐冻症”开始,于病魔的折磨下,打破“时日无多”的诊言且继续研究,还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这更是一种奇迹,也是霍金有着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原因之一。
霍金直言从21岁时,他的期望值就变为了零,从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不解之症就像一个“黑洞”,却不能剥夺他的精神意志,为自己热爱的事业、为自己热爱的人,努力发出生命最耀眼的光芒,正如他所说的“黑洞不黑”。
人类的努力应该是没有边界的。
后序:
“我们只是灵长类动物的高级品种,生活在一个很小的星球上,而它在绕着一个很普通的恒星公转,在它的外边缘,它只是千万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但是,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人类一直渴望了解世界潜在的自然法则,应该有什么很特别的,关于宇宙的边界情况,还有比边界更特别的什么吗?人类的努力应该是没有边界的。我们千差万别,不管生活看上去有多糟糕,总有你能够做的事情,并且能够成功。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万物理论》
策划
石见萌萌文案
木木先生
编辑
木木先生校对
石见萌萌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jj/6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