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虎鲸 > 虎鲸的繁衍 > 厦门大学建筑学考研复习amp快题经验
当前位置: 虎鲸 > 虎鲸的繁衍 > 厦门大学建筑学考研复习amp快题经验
厦门大学建筑考研--考研复习&快题经验分享
跨考建筑学研究生的完美逆袭
(快题单科第四、总分前十)
个人介绍
白静
(18级厦门大学建筑学专硕)
本科专业:土木工程
初试快题分(单科第四)
总成绩:分,排名第十
温馨提醒:
文章很长,请做好长时间阅读准备…(/ω\)
但对于考研的你
绝对值得
……
……
……
letsbegin!!
01
写在之初
关于考研
我是吉林建筑大学14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
初试总分分
抱着高分的梦想
考了各科平均基本中等的分数
复试快题发挥失常
但是最终惊险录取
我不相信每一个考研的人都是学霸,所以考上的人,少数是学霸,多数是我这样的中等生。不要因为看到别人每天打卡
就认为自己落下了进度
从而影响心态
自始至终
决定我们能不能考上的只有自己
别人强则强
弱则弱
而我们只需要战胜每一天的自己
稳下心来
你想要的,时间都会给你。
02
前期准备
择校&跨考
NO1.关于择校——注重实际
我认为择校的决定是很重要的
学校作为考研的最后方向
直接影响整个考研过程
甚至是最后的成绩录取
我建议择校还是要讲究实际
不能
好高骛远
过于理想化
应该对自己有很客观的认识
也不要被身边同学做的决定所影响
心态不稳
才是最致命的
考研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独行者的修行
我有一些小透明的性格
很理性很清楚
自己想要什么
能力在什么位置上
我没有很大神的能力
想去一个好城市
想找一个专业课只考建筑史的学校
却有点名校情节
迷迷糊糊
也担心战线长
自己做不到一直努力认真
所以我选择了厦门大学
拼搏也安逸
求稳
虽然不是老八校
但是作为和
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学校
虽然厦大建筑专业稍逊
但是对于以后的个人发展会是一个不错的平台
厦门大学风景如画
有自己想去的地方————自己的规划中有一个未来想定居、发展的坐标、那就去那里选想去的适合自己的学校。
有自己想做的事————自己读研之后想留校,搞学术,实际工作,创业,留学,那就去挑选能让你完成这件事的学校。
有自己想见的人————有自己很喜欢的一位导师,那就奔着老师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每个人选择目标学校都会有自己的考虑
无论基于哪点
找到准确又正确的方向
是很重要的
我建议建筑学考研的同学
还是要尽早做决定
建筑学的针对性和综合性是非常强的
快题和建筑基础都很针对
比如我要考厦大
却一直再练清华的快题
复习他们的真题
最后结果南辕北辙
厦门大学上弦场
NO2.关于跨考--------一个不陌生的问题
无论专业
所有跨考的同学
最应该问清楚自己‘为什么’
不要只是
脑门子一热的冲动
而应该是深刻思考之后
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跨考的同学没有调剂
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孤注一掷
自己是否做好了心里准备
不管结果是好是坏
自己都能心平气和的去接受现实
我听过很多跨考建筑的人说
因为自己喜欢画画
喜欢手绘
可我觉得那为什么非要学建筑呢
这个答案并不足以说服我
当然我在面试之前也特意用心准备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本身是一个土木人
我把建筑与土木的关系比喻为一首歌
建筑是作曲家
土木是演奏家
两者互相合作才能成就一首歌
我手里有技术
心中有设计
我想利用手中的技术去接近我心中的设计
我期望自己可以完成一首完整的歌曲
让设计掌握在手中
更接近实际的才是真的设计
空中花园美好
也只是传说。”
这个答案就是我的因为所以,或许有些理想化不够实际,但是这个答案能说服我自己,就足够了。
每一个跨考的同学,都是逆风奔跑的英雄,希望每一个英雄都能找到自己真正在寻找的答案。
03
建筑基础复习安排
建筑史&公建原理
建筑学基础——真题的重要性
建筑学基础的复习
无论是跨考生还是本专业考生
真题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1)从真题掌握出题重点
我本身是小跨
建筑史的知识对于我是新知识
前期我通过通读课本
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了解和整体概念
前期搜集资料
整理了很多前辈的手写笔记
再上竹木的重点梳理
后期结合课本研究真题
针对厦门大学的建筑学基础来讲
真题的重复率还是很高的
真题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
(自己费尽心思整理了自己笔记
对笔记的所有期望
是考研结束能卖个好价钱
因为花了太多时间整理笔记耽误了背书的进度
后期11月份背书时间比较紧迫
背的不太扎实
可能是本渣渣的主要原因)
(2)拓宽建筑知识面
我为了最后一道二选一的大题
也想补自己跨专业的短板
仔仔细细的整理了
厦大所有考过的大师、作品、著作、流派
又自己搜集了没有考过的其他大师
厦门大学的中建史出的很中规中矩
我认为如果足够认真
可以做到不丢分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最后一道15分大题为二选一题型
第一道是外古建
其实好好准备
这道题是完全可以押中的
今年考了早期基督教建筑特征
也是真题里出现过的
第二道一般是大师或著作、作品
所以要平时培养建筑素养
拓宽知识面
(3)不要给自己留下盲点
我在复习的时候
放弃了布达拉宫
五台山佛光寺的剖面
七辅作双抄双下昂斗拱
最后赌输了
果然出了新题
七辅作斗拱的名词解释
追悔莫及莫及
(4)弄清楚题型和分数
我认为要盯着分数复习
毕竟考研有点应试
最终想得到的就是直观地分数
我手里的真题是从
年开始的
一直到年
我发现厦大反反复复改革很久
题型经历
名词解释
填空
选择
但是从年开始就稳定了
比如外建史不再考名词解释
那就不要再背名词解释
不要弄错题型
搞清楚出题考察的方式
----:公共建筑原理50分+中国建筑史50分+外国建筑史50分
★公共建筑原理:填空题10个+论述题2个
★中国建筑史:画图题+简答题+论述题
★外国建筑史:选择/选择+画图题5个+论述题(二选一)
(5)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教材文字部分只有40多页
一共五章
非常好掌握
我是在十月份才开始复习
竹木给的资料非常全
历届传下里的资料
按照那个复习
很安全的
另外提醒的是
公建这本书
不仅文字是重点
还有很多图都是重点
百度上也有很多公建的题库
有时间可以刷一下
应对填空选择题
现阶段—到7月份
第一遍!
通读!
三本教材
(中建史外建史外国近现代)
结合两本图说进行扩展
可以上网搜索
建筑史视频
记录片
加深直观感受
脑中形成清晰脉络
(根据目录按照章节或根据年代时间)
7月-9月
整理历年真题!
一定要有自己的笔记!
不要以为有学长学姐的笔记就平安无事了
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
二刷课本
有重点的刷书
看出题章节
画图
整理图册
方便后期背图
9月-12月
背题
扩展知识面
不要像我学习拖延症
12月背到崩溃
切勿死记硬背
重在理解
简答题+论述题+画图题
分析大师
(主义、著作、风格、特点、影响、意义等)
分析作品
(风格、立意、平面、空间、造型、技术、表皮材料等)
04
建筑快题学习及要点
厦大快题学习
(1)平常心
我保持佛系平和的对待快题设计
反而是我考的最好的一科
快题设计应该是最吸引跨专业同学的原因了
所以很多跨考的学生在这上面花费了太多时间
我认为这样复习性价比很不划算
快题评分有些许的主观不可控因素
所以快题求稳很重要
不要热血地每天都想着画快题
一套套的快题画的再多
不反思重新思考
设计能力是不会进步的
时刻保持平常心
沉下心来
“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
我的快题练习效果图
(2)站在巨人肩膀上看设计
我在学习快题的过程中
总是在想
为什么有的人能得,
到底什么样的快题
是优秀快题
优秀在哪里
自己又会反过来重新思考
和优秀相比
自己的差在哪里
该怎么改进
反思之后
我画过的每一个任务书
都做了三个四个不同的方案
(3)手绘
我不否认
好的快题在于方案
不在于表现
但是每一份优秀快题也都是表现优秀的
没有外在
就没有机会吸引老师看方案的内在
我认为手绘的表达能力不需要很厉害
至少不能耽误脑子的想法
手上功夫能跟上大脑的想法
在快题考试中
就足够了
(4)评图很重要
我能取得分单科第四的原因
大概来于
竹木曾赫铭学姐的严格
赫铭学姐第一次给我评图时候讲
这套快题大概得90分
这句话像噩梦一样一直激励着我
我一直担心自己真的只能考90
所以之后每一次要交给学姐的图
我都很认真的在对待
赫铭学姐陪了我从7月到12月
虽然每次评图都絮絮叨叨
但是却非常的温暖
(5)速度
6小时的快题
方案再好
画不完
也会直接降挡
所以我希望我带去考场的东西越少越好
浓缩成精华
连拔笔盖笔我都觉得浪费时间
于是15支马克笔我就上考场了
提前40分钟画完了快题
分没到分
至今仍然很后悔
或许画慢点没准就能多2分
(6)厦大岭南风格
厦门大学的
快题风格
出题特点
都是岭南风格的
去过厦门的人
一定知道厦大的红面坡屋顶
厦门建筑沿街的骑楼
狭小天井
鲜艳的红屋顶
高高的挑檐
岭南式园林好像都成了厦门的第一印象
我本身是北方的糙汉子
一开始
做不惯很通透的岭南快题
我想出了一种很讨巧的做法
(偷偷地讲
快题的造型是可以造假的
但是要适当的
比如我可以利用屋顶造型
开窗方式或者
单单在颜色上
做出很开敞通透的感觉)
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
厦门大学骑楼空间
但是
在慢慢的学习过程中
真正的岭南建筑设计手法
一定要一点一滴的学会
并运用到快题中
才是真正拿高分的窍门
平常抄绘的时候
也很注意
去抄一些有针对的方案
比如华南理工的50例
很老的黎志涛例
我的快题练习效果图
(7)快题计划安排
现阶段—7月前
练手绘
设计打基础
有选择的抄绘
适合快题的优秀建筑案例
养成积累的习惯
包容的去看建筑
或许一个建筑不适用去岭南
但一定有最出色的手法值得积累
抄绘别人优秀的建筑立面
快题的效果图不能靠创造
一定是自己积累过的造型
7月—8月中
暑假—竹木提供系统的快题学习
小组学习
有很强的针对性
在暑假短暂的学习搞定快题设计
相信我
暑假一定是快题提高的
巅峰了
9月—12月
暑假以后—竹木跟踪全程评图
每次评图以后
要有所收获
一段时间以后
反过去再看旧问题
才能进步
11月提高速度
一套没画完的快题
直接降档
12月重在总结
保持自己的画快题的状态
我的快题练习
快题经验
(1)不少图,设计再好,没画完,直接降档,如果在考场觉得自己做的不好,也一定要坚持着画完,只要画完,就还有希望。
(2)不出错,所谓的硬伤,一眼望去,有明显的大错误,比如主次入口选择,压红线,功能不合理,建筑规范问题等。只要有硬伤,直接降档
(3)不规范,制图不规范其实还是蛮严重的,比如指北针,剖切号,标高,点柱这些问题。体现基本的建筑素养。
(4)不审题,学姐每次评图都千叮咛万嘱咐!审题!很多同学,不审题不分析,错过了题眼,拿到题就看地形图。直接开做,所谓的硬伤,就是这么出来的
(5)不套路,快题不能全是套路,也套路不了,但是没有一些用惯了的造型立面,设计手法也是不可以的,影响速度!
05
关于复试
作品集+3h快题+面试
有一句话讲
初试没过一般惨
初试过了复试死了才是真的惨
(1)作品集
对于和我一样跨考建筑的同学来说
经过了初试之后
复试一定不能掉以轻
在面试时候
跨考同学的作品集还是很重要的
代表着自己的态度
会有人提议买或借用作品集
先不讲后果多严重
我本身是不建议的
我认为
在初试结束距离复试开始
大约能挤出三个月的时间
充分利用好这三个月
哪怕只能做出一个作品
也是代表自己有软件能力的
因为我本身是小跨专业
所以软件运用上的差异接受的很快
但是自己并没有可用的作品
然而我有很多快题
我挑选了两份快题作品
加以修改
还争分夺秒赶了一份自己实习时候接触的作品
最后还加入了我土木本科的结构设计作业
我一共只做了
四个作品
三个建筑
一个结构
因为花费时间去做自己的作品集
我可能错过了找导师的最佳时间
也耽误了一些快题训练
但绝不是费力不讨好
在面试时候
我这位跨考同学的作品集果然得到了老师的特殊关照
我很庆幸自己坚持要诚实认真地对待作品集
所以我的面试很顺利
(2)3h快题
为了赶作品集
我也付出了代价
因为要准备复试3h快题
所以我在初试结束的三个月里
每天
电脑出图
手上出图
交替进行
黑眼圈一层又一层
今年厦门大学的复试快题出的还比较有趣
我打开卷子的时候有一刻的懵
后来懵懵的画到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
我发现我的快题和我旁边的几位朋友很是不同
当时就傻掉了也慌了
有大约5分钟的绝望
那五分钟什么都想到了
考不上
回家
但是失望到底也会回光返照的
我还是决定不管对错
一定一定要画完
坚持画完
才有逆袭的希望
(3)面试
3月14日画快题的上午
也就是面试前一天
霍金去世了
我的面试大约10分钟
因为复试快题
我伤心绝望了一晚上
第二天面试的时候
我实在受不了总在担心的煎熬了
就首先承认了错误
我说我觉得我处理的不好
如果再重做一次
我会怎样怎样
讲完之后
老师并没有很大的反应
也没有觉得我处理的不好
然后突然有一位老师出其不意的问了我一个问题
“最近谁去世了”
我很激动的讲霍金
老师问
“那用你的话介绍一下霍金,你所了解的霍金”
我以及恍惚我当时到底讲了霍金什么
只是还记得连生活大爆炸霍金去客串我都讲了
我的考研面试以霍金结束了
我的。。。说的就是你俩
写在最后
?
3月16日
收到恭喜录取的邮件
考研真的结束了
曾经想过一定很辛苦的考研之路
不知不觉的
就走到了终点
这一路上
想睡觉偷懒看剧淘宝
却始终不敢忘了最重要的事情
还有一个读研的梦想
等着去实现
考研之路
一路荆棘经历很多
也
一路盛开收获很多
?
祝福
所有正在路上的考研人
一路安好
----------------------------------------------------------------------------------------
?
?
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建筑考研
4月~6月
每周六晚19点
就现在
春季
免费公开课程
尽在QQ大群
我不禁死死按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jj/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