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霍金的离去,让GPLP君想起了在捷罗姆·大卫·塞林格的小说《麦田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这段话。
霍金走了。
是人类失去了霍金,还是霍金抛弃了人类?
麦田守望者
霍金离开后,人们的心情很复杂。
有人惋惜,科学界认为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离去是人类的巨大损失。
有人伤心,无论是霍金的黑洞理论,还是那本畅销全球的《时间简史》,都给地球上自大的人类打开了一个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人们的思绪得以飞出地球,遨游在神秘广袤的宇宙时空,更让陶醉于征服大自然和科技进步的人类,惊愕于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有人失望,这个从28岁起便被禁锢在轮椅上,只能在电脑的帮助下通过转动眼球与世界交流的残疾人,不但刷新了人们对科学家的认知,更刷新了人们对“生命力”的认知——在很多人看来,霍金是一个“不死”的神人,他的死亡让习惯于接受霍金顽强生命力洗礼的人们感到不知所措。
在GPLP君看来,霍金更像人类的麦田守望者。
或许在霍金看来,人类更像是一群充满活力却又不知危险的孩子,每当人们陶醉在自己科技狂欢中走向危险的边缘时,他便在那“混帐的悬崖边”试图挡住玩儿的忘乎所以的人们。
人工智能威胁论
霍金是科学家,却对科技时刻保持着警惕,特别是对人工智能。
“人类无法知道我们将无限地得到人工智能的帮助,还是被藐视并被边缘化,或者很可能被它毁灭。”年12月,是霍金生命中最后一次在中国露面,这可能是他生前对人类应该警惕人工智能的最后一次忠告。
近年来,在全球的投资者、科技公司、创业者甚至政客,疯狂的追逐人工智能技术,并为这项技术带来的憧憬而热情高涨时,霍金总会不时泼下一盆冷水。
与埃隆·马斯克和比尔·盖茨一样,霍金是坚定的“人工智能威胁论”支持者。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霍金则频繁发出对人工智能的警告:“人工智能可能毁灭人类。”
年1月份,霍金和埃隆·马斯克,以及许多其他的人工智能专家签署了一份题目为《应优先研究强大而有益的人工智能》的公开信,警告人工智能的军备开发可能会助长战争和恐怖主义,成为人类的灾难。
年10月,在剑桥大学,霍金的观点有所缓和,但依旧充满担忧。他说:“对人类而言,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可谓‘不成功,则成仁’。”他说,“但究竟是‘成功’还是‘成仁’,目前还不清楚。
霍金担心,人类会在人工智能的狂欢游戏中迷失,人工智能会失控,人类会亲自把自己逼到悬崖绝境。他选择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发出“救救人类”的呼声。
来自星星的你
伦敦时间年7月20日,俄罗斯风险投资家尤里米尔纳和霍金在英国皇家学会宣布,将投资一亿美金设立“突破创始(BreakthroughInitiatives)”项目,将目前的科技提速,利用十年时间寻找外星文明。
当有记者询问霍金曾经提过“最好不要和外星人接触”的原因时,霍金回答,因为“我们不认识外星人,只了解我们人类自己”。
霍金是矛盾的,与所有人一样,他对外星文明存在强烈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外星文明可能存在的恶意,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他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在浩瀚的宇宙为人类寻找新的可能。
霍金说,在未来一百年内,人类为生存必须离开地球,在太空寻求新家。他将这一愿望付诸了行动。
年4月13日,霍金在微博上高兴的宣布:“我在纽约向中国的各位问好!在纽约城的一号楼观景台,我和尤里·米尔纳启动了“突破摄星”计划(BreakthroughStarshot),马克·扎克伯格也加入了该计划的董事会,为“突破摄星”助一臂之力。”
他在微博中骄傲的宣布,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突破摄星”旨在研发出一台“纳米飞行器”——一台质量为克级的自动化太空探测器——并且通过光束把它推动到五分之一的光速。如果我们成功的话,这个飞掠任务将会在发射后二十年左右到达半人马座阿尔发星,并发送回来在那个星系中发现的行星的图片。
他骄傲的宣布,项目的目标是开发数千个小型太空飞船,飞往我们最近的星系,并发回照片。如果获得成功,那么科学家将可以判断,半人马座α星星系是否包含类似地球的行星,容纳生命的存在。
这或许是霍金对人类生存担忧的最终解决方案。
也许霍金对人类的未来是悲观的,但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一旦人类用科技毁掉了自己的星球,人类最后的希望就是依靠科技,让自己的种族在外星球继续繁衍。
从这个意义上说,与霍金留给人类的伟大的物理学遗产相比,霍金留给我们的预言和忠告,更值得我们时刻谨记。
孤独的霍金走了,留下了更加孤独的人类。
赞赏
长按白癫风早期白癜风怎样防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ly/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