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斯蒂芬·霍金在剑桥与世长辞
享年76岁
无论是他瘫坐在轮椅上的坚强形象
还是那部风靡全世界的《时间简史》
都可谓家喻户晓,路人皆知
人们纷纷为一代物理学大师的陨落扼腕叹息
活字文化第一时间采访了
霍金作品在中国的主要介绍人之一
清华大学刘兵教授
刘兵教授(右)与霍金的合影
刘兵老师说——
·一个词忆霍金:不可思议
·霍金是浪得虚名吗?
——比不上牛顿爱因斯坦,但也足够伟大
·《时间简史》:一场营销上的巨大成功
·中国能出霍金吗?我表示悲观
·那些年火过的“霍金预言”:不是危言耸听,是人文立场
·为什么得不上诺奖?
——理论研究,跟诺奖不对路
以下为访谈全文
未经许可,不得挪作他用
封面图:霍金语录,大意:“我们不过是一颗渺小行星上略优于猿猴的一个物种。但我们却能够理解整个宇宙。正是这让我们变得有所不同。”
Q=活字文化
A=刘兵
一个词忆霍金:不可思议
您能否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您心目中霍金的形象?
如果选一个词的话,我愿意用“不可思议”。这背后包括了很多东西,包括他的身体、学识以及影响之间形成的巨大的反差。他的贡献越大,和他的身体状况越糟糕,就越发突出了这个“不可思议”。所以我愿意用这个词来概括他。
霍金是“浪得虚名”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霍金其实没有多么伟大,他的名声与他在科学上的真实建树相比被远远夸大了,他的享誉世界主要来自他作为科普作家的一面,而非物理学家的一面。在您看来,霍金是当代第一流的物理学家吗?如何公平地看待他的这两面,二者应该各占几几开呢?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当然都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评价。在我看来,两方面确实都成立。第一,霍金确实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了不起的科学家,一个可以说伟大的科学家。但这牵涉到一个问题,多伟大才叫伟大?我们按什么样的一个标准来判断科学家的伟大与否?
比如我们说牛顿伟大、爱因斯坦伟大,但那是因为他们处在特定的科学革命的时期,他们方才能够作出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而其他的科学家很难完全彻底地有这样的机遇。到了所谓的“常规科学时期”,就几乎不会有这个意义上的伟大科学家了。那么在这种时期,对科学的一些具体领域作出特别突出的贡献,例如霍金的宇宙学研究,他对黑洞量子辐射的贡献,这也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但与此同时确实也更无可否认,霍金对于公众传播所造成的巨大的影响力。这是今天世界上所有科学家都不可比的。更难得的是,这两个了不起的方面,能结合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这是第三个了不起。所以我觉得,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霍金的了不起都是显而易见的,这不是一个哪方面过于偏颇的问题。
《时间简史》:一场营销上的巨大成功
霍金的代表作《时间简史》在全球共卖出了3亿多册(一说万册),甚至传说仅英文本的发行量就仅次于《圣经》,远超莎士比亚,您认为这本书如此成功的原因何在?
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因素。特别是成功的营销的运作。包括这背后的一些条件在支撑,比如刚才我们说的霍金的身体状况,他的身残志坚所形成的那种强烈的反差;也包括这本书在后来甚至营造出了一种“如果不了解霍金就很无知、就很不时尚”的气氛……这都是一些营销上的成功。我觉得也确实是如此。
正因如此,当年我给湖南科技出版社策划的广告语,就是“阅读霍金,懂与不懂,都是收获”。除了《时间简史》以外,他们后面还出了《果壳中的宇宙》等等,也都一直在沿用。也是有这样一个意味在其中。霍金毕竟有这样的影响,能够用这些作品吸引人们治疗白癜风的方法北京有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ly/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