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

NASA为什么要庆祝马特达蒙得了金球奖


昨天,NASA在推特上祝贺马特·达蒙因电影《火星救援》摘得金球奖喜剧/音乐类电影最佳男主角奖,并且说“这里是火星,我们正在前往火星的旅途上!”

(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UNRAVELINGTHECOSMOS)

如同人们热衷于月球一样,从古代神话到现代探索,这颗自转周期几乎与地球一样(24小时39分35.秒)的红色的星球就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遥望火星的漫长历史中,也有了许多令人铭记的故事……

▼16世纪前:愤怒之王

(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层层透视大宇宙》)

古巴比伦人在天文学上的成就遥遥领先于时代。他们早在公元前年就观察到火星是一颗红色的星球,而且行进的路径很奇怪。他们将火星称为内尔加勒(Nergal)——这位脾气火爆的神祇主掌破坏与战争,别名“愤怒之王”。

无独有偶,火星现在的英文名Mars也源自罗马神话战神玛尔斯。人们对红色的感受一直都非常相似。

▼16世纪:肉眼观星

地球与远处的火星效果图。(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层层透视大宇宙》)

望远镜发明之前,丹麦贵族第谷·布拉赫(TychoBrahe)在哥本哈根附近的一座小岛上简陋的天文台观察天象。布拉赫靠着良好的视力与“非常巨大的仪器”在年为火星准确定位,误差极小。如今,火星和月球上各有一个以他命名的陨石坑。

你也许不熟悉这位丹麦贵族的名字,但是他的助手——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名字你一定听说过。这位天文学家发现的开普勒定律改变了整个天文学。

▼17世纪:描绘

现代望远镜的内部景观。(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TELESCOPE)

或许是因为望远镜的发明,17世纪与之前数个世纪不同,许多关于太空和火星的重要发现在这时期发表。年,著名荷兰数学家兼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nHuygens)完成了火星的第一张素描,并且精确地算出这颗红色星球拥有与地球相近的24小时周期。

(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CURIOSITY:LIFEONMARS)

如果你知道惠更斯的生平,可能就会觉得这一切并不奇怪:他的老师是著名数学家、说出了“我思故我在”名言的笛卡尔,惠更斯本人更是牛顿的朋友,还指导过与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的莱布尼茨……

在完成素描的十三年后,惠更斯在火星南极发现了一个白点,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知的南极冠——我们还在这里发现了冰。

▼18世纪:我就这么一说

(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CURIOSITY:LIFEONMARS)

火星的两颗卫星被发现的一个多世纪之前,小说《格列佛游记》里的两位天文学家就已预言:“他们也同样发现了两颗较小的星球,也可称为卫星,他们绕着火星运转。较近的那颗跟火星的距离是火星直径的三倍,较远的那颗则是五倍。”

▼19世纪:火星运河

火星效果图。(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层层透视大宇宙》)

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夏帕瑞里(GiovanniSchiaparelli)使用镜距只有0.2米的原始望远镜观察火星,画下了他认为是水道或运河的火星地观。美国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PercivalLowell)对夏帕瑞里的想法深深着迷,他以夏帕瑞里的记录为根据描绘出火星地图,并且猜测这些“运河”是外星人建造的。

▼19世纪:两个儿子

(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史蒂芬霍金宇宙大探索》)

年,美国天文学家阿萨夫·霍尔发现了火星了两颗卫星——它们被分别命名为“恐惧”(Phobos,火卫一)和“惊吓”(Deimos,火卫二),这两个名字也是希腊神话中战神阿瑞斯的两个儿子。

▼年:世界大战

(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ALIENMUMMIES)

看过年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科幻电影《世界大战》(WaroftheWorlds)吗?这部电影改编自威尔斯(H·G·Wells)同名的原著。在年时,演员奥森·威尔斯通过广播阅读并精湛地演绎了这部小说;由于广播中传出的声音与情节太过逼真,当一些听众听到火星人锐不可当地入侵地球时,奥森·威尔斯的精彩表演引发了群众恐慌。部分美国居民甚至跑出家门,落荒而逃……

▼今天:火星之旅

(图片来自Discovery节目TELESCOPE)

如今,我们已经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天文望远镜和火星探测器拍下的火星照片,但是,许多人关于太空探索的冲动与激情却在渐渐消退,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你总是看到NASA在为一部电影做宣传......

现在,NASA和其他许多组织的科学家们也在规划殖民火星的蓝图。也许,在我们尚能看到的、不久的未来,一部分勇敢的探索者将会抛下我们祖先在地球上开拓的一切,踏上去往火星的单程旅途。而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地球上的投资者与普通人真的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对火星的热情吗?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会像不再登上月球一样,再也不会遥望火星呢?

不管如何,就如同我们勇敢走出非洲的祖先一样,我们终究会走出地球——这才是我们遥望星空亿万年的真正目标。同时,这也是身为人类的重要意义——我们永远在探索。

(来自Discovery探索频道节目《层层透视大宇宙》及探索频道杂志;部分资料来自维基百科词条Mars及相关词条,并遵循CCBY-SA3.0协议;封面图片来自Discovery探索频道节目CURIOSITY:LIFEONMARS)

长按指纹自动识别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白癜风哪个医院看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ly/2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