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
一、
作者列纳德·蒙洛迪诺,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时间简史(普及版)》与《大设计》合著者。
什么是弹性?压下去,能反弹回来;拉伸开,能反弹回去。
《弹性》和《反脆弱》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反脆弱的特质是在陡然面临困难时,不仅不受损害,反而更加强大。弹性着重于散发性的思维——书中解释为自下而上的思维,与分析性思维——自上而下的思维,相辅相成,成为人类惯有的解决问题的两种思维模式。
除了分析性思维和弹性思维,书中还提到“脚本思维”,脚本是范本的意思,脚本思维是一种经验型、教条式的思维,作者认为这种思维普遍存在于各种动物群体中。脚本思维如果根深蒂固在人类思维中,那在面临日新月异的时代下很容易失去竞争优势。
分析性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是自上而下的思路,大部分社会活动中,人类都会自发的运用这样的思维模式。分析性思维对人类很重要,但缺少弹性思维的辅助,在创新领域就容易裹足不前,在面临危机时就容易束手无策。
书中用大量人物案例、实验数据、医学研究阐述弹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弹性思维是否可以通过手术改造(大脑)、药物刺激、行为培养、心理暗示等各方面来提升?
手术改造大脑可以提升弹性思维,书中的医学案例是偏向肯定的,可毕竟不是成熟的医学成果。即使真可以通过外部手术来大规模、成功地改造大脑,也会面临一种伦理道德的拷问,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争论领域。
药物刺激包括毒品如大麻、迷幻剂,也包括酒精,历史上很多文学家、艺术家都有药物刺激后灵思泉涌的经历。当年论述大麻对人类思维有刺激灵感作用的是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宇宙》《魔鬼出没的世界》的作者),萨根离世多年后,他这一论断也被医学界证明是对的。本书也列举了很多著名文艺家们受药物或酒精刺激后,在弹性思维的主导下作出了震撼的文艺作品。
作者不是中国人,可能对中国文化不太熟悉?否则,他只需举出一个人,我们国人就知道酒精对弹性思维的作用了,那个人就是“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太白。
李白
当然,药物刺激和酒精刺激对大部分人不是有弹性思维的辅助,而是有暴力、癫狂状态的辅助。即使对文艺家来说有刺激灵感的作用,但它的副作用同样厉害,比如李白,因饮酒过度而危害身体健康,最终也是因酒精过量而得病身亡。
手术改造和药物刺激,即使真有助于弹性思维,本人对它们也有排斥心里,这跟打仗一样,“杀人一千,自损八百”,这种“有助”是以自身会有损害为前提的,甚至“自损”可能比你所灭的敌人还要多,得不偿失。
书中介绍的其它如行为培养、心理暗示等提升弹性思维的方式方法,自然就成了一种“先立于不败之地,以待敌之可胜”的方式方法。在确保自身不败的情况下,获取可以战胜敌人的能力。
弹性思维,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难获,孔夫子说:“唯上智与下愚难及也。”除了天生的天才和天生的智力障碍的人是没法教的外,其他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去改变、提升自己,包括弹性思维。
二、
我们的基因能帮助我们应对新的社会环境,反过来我们的社会也能塑造我们的基因。
我们每个人都有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能与数千个其他神经元相连。
我们的文化能为我们提供找到答案的方式,同时也可能蒙蔽我们的双眼。一种强大的文化身份往往会催生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而且会让你越发难以改变思路,即便原先的思维是无效的。
另一方面,拥抱其他的文化会让你受益,有研究表明,仅仅是和这些“他者”进行简单的交流就能让你打开思路,提升弹性思维能力。
开放心态、拓宽视野更有可能让我们打破陈旧的思维框架,让我们的思路更加自由宽广,而不会被刻板的思维拖累。
任何领域的理想专家都应当具备广博的知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保有初心。不幸的是,拥有专业知识会使以开放的心态处理新信息变得更加困难。越是自我认知高的专家便越是表现出封闭的认知思维取向。
你可以把思维从教条式认知中解救出来。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入一些和你的知识体系不同的意见。
一些实验还表明,异见不仅能影响我们对眼下问题的看法,它还可以在那些和异见毫无关联的情景中解冻你的凝滞思维。是的,尽管令人不快,但是和与我们意见不同的人交谈是有益的。不幸的是,那些很大程度上受教条式认知困扰的人可能并不愿意听取异见。更糟糕的是,如果他们手握权力,他们往往就会惩罚异见者。
我们看到什么(或者没看到什么)不仅取决于客观存在的物体,也取决于我们习惯于看到什么,以及我们期望看到什么。
要产生创新性的想法,你必须首先允许自己产生很多想法,然后再考虑它们的质量(或适当性)如何。即使到了这一步,我们也难以确定一个想法的价值。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无论是在科学还是在艺术领域,天才和疯子有时候很难区分。
积极情绪促使我们想到更多的点子和行动方式。它们鼓励我们建立新的关系,扩展我们的支持网络,探索我们的环境,并开放自己吸收新信息。这些反应增强了我们的韧性,也降低了我们的压力,这就是为什么快乐的性格有助于生存和长寿。积极的情绪具有类似于药品兴奋的效果,使更多的原创想法能够在我们的意识中浮现出来。
三、
大脑安静下来并不是停滞了,在思维沉寂下来的时候,我们潜意识的活跃状况可能超乎想象。
当我们远离外界产生的感观输入时,我们就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ly/9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