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规培转科待胃肠镜室,做无痛胃肠镜的麻醉师助手,身为外科医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就看到了息肉。
肠镜的显示屏上,可以看到肠腔中有凸起新生物,看这个形态,肿瘤可能性极大
息肉,我们身体自身的赘生物。“息”,这个字很常见,休息,息息相关,鼻息,繁衍生息,“息肉”的“息”应该和繁衍生息中的“息”意思接近,孳生繁衍。
水螅
人身上有息肉,水中有水螅,一种会特殊繁殖的腔肠动物。水螅需要特定的环境便会生生不息,人身上的息肉在人体的小环境茁壮生长。长期慢性炎症存在,不良因素刺激,造就它们生长的环境。
息肉可以长在人体很多地方,结直肠息肉,胃息肉,食管息肉,牙龈息肉,鼻息肉,子宫息肉,阴道息肉,胆囊息肉,在皮肤上和泌尿道称之为赘(新)生物,这其实是一种习惯。官方的定义息肉(polyp),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也有根据形态的分类,比较专业不多做介绍。
息肉长在身体表面,凸起。从宏观角度看息肉生长是一个逐渐增大的过程,从微观来说是细胞不断分裂、堆积。细胞不断分裂、增生,又不断坏死、凋亡,本身是一个平衡状态,所以体积一般不会有多大变化,但当环境变化,或者是基因调控失调,这个细胞堆增大。其实恶性肿瘤也是这么个失控的过程,但恶性肿瘤又有自身的特点,会侵犯、迁移。
息肉病表现
息肉往往被视为癌前病变,因为肿瘤小的时候也长息肉这模样,息肉到肿瘤,有个专业词汇叫做恶变,恶变的是其中的某些细胞,逃过人体自身的免疫监视系统,犹如脱缰之马,引发雪崩的那片雪花,迅速壮大起来,一分二,二分四……
然而,息肉自身是一种良性病变,由良变恶易,恶再从良几乎是不可能的。息肉与肿瘤仅仅靠肉眼是没有严格界限的。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细胞排列整齐,管状分布,腺瘤样息肉
对于体积大,数量多,基底部宽阔的息肉,就做掉它吧。(具体多大多宽多少数目,有专门的相关指南和专科医生评估)
单发(数目少),息肉小的,可以观察,或者顺手用激光烧灼。
还有种叫做息肉病,密集的消息肉数不胜数,这种是种遗传病,基因的问题,有家族史。如果家里有人出现,那直系亲属及姊妹们一定要查查,这种息肉病的恶变随着年龄增长几乎是必然的。之前就曾在临床上见过,母亲有,女儿有。
预防息肉就得控制慢性炎症,听医生的建议,规律治疗。已有息肉者需定期复查。
有人建议把胃肠镜作为一种体检项目,也是很有必要的,邻国日本胃肠镜检查比较普遍,所以他们的早期干预比较多,也就达到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陕西,胃癌、食管癌、胆囊癌相对高发,结直肠的肿瘤发病率也常见。大便出血、不明原因的贫血、大便性状次数改变、体重减轻,年纪超过50岁,有胃肠道肿瘤家族史,该做胃肠镜。对于胆囊息肉可以做B超,定期查看,胆囊结石胆囊炎在人群中几乎占10%,有息肉的人也不在少数,因此切下来的胆囊发现胆囊癌有百分之一的人,之前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ly/9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