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你也许认为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但我认为哲学已死,科学才是关键……”
——史蒂芬·霍金
霍金在耶路撒冷布卢姆菲尔德科学博物馆发表演讲
史蒂芬·霍金
一个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有时候还是个梦想家
虽然行动不便,但他的思绪却在自由驰骋
他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
出生当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年忌日
父亲法兰克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热带病专家
母亲伊莎贝尔年毕业于牛津,研究哲学、经济
出生时,德军几乎夜夜不停地轰炸英国伦敦
这迫使霍金一家搬离海格特的家园迁到牛津避难
在史蒂芬1岁与5岁时,他的父母又生了两个女儿菲莉帕与玛莉
在史蒂芬14岁时,他的父母又收养了一个儿子爱德华
童年时的霍金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但喜欢设计极为复杂的玩具
据说他曾用一些废弃用品做出一台简单的电脑
年17岁的霍金入读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攻读自然科学
他用了很少时间但得到一等荣誉学位,随后转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
年,21岁的他不幸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细胞病
当时,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他只能活两年,可他一直坚强地活了下来
年10月,霍金与简文定终身
霍金后来感言,这改变了他的人生,给予他生活的动机
简觉得,她要寻找她存在的目的,她猜想这目的应是照顾霍金
年,23岁时他取得了博士学位并留在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
年,他考察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天体一样发出辐射
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
而温度却越变越高,最后以爆炸而告终
黑洞辐射或霍金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
它将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和热力学统一在一起,其为弯曲时空中的量子场论
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了量子引力论
虽然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理论,但是它的一些特征已被发现
例如,空间-时间在普朗克尺度下不是平坦的,而是处于一种粉末的状态
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纯态,因果性受到破坏
因此使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学、量子统计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个层次
年以后,霍金的兴趣转向了量子宇宙论
提出了能解决宇宙第一推动问题的无边界条件
年7月,他承认了自己原来的“黑洞悖论”观点是错误的
《时间简史》的副题是从大爆炸到黑洞
史蒂芬·威廉·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
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变越大
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
大爆炸的奇点不断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宇宙空间正是起始于此
理论物理学的细节在未来的20年中还会有变化,但就观念而言,已经相当完备了
年,他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能力
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
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到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访问
在科大水上讲演厅做天体物理的学术报告
据接待的人介绍,当时的听众三四百人,大多是不到二十岁的学生
许多还是少年班的孩子。接待者怕霍金误认为不尊重他们
居然找来一群似乎还是流着永远擦不干的鼻涕的顽童来凑数,听他的“世界级”的报告
据说,霍金突然提出要上长城
接待者向霍金解释,长城没有能力接待残疾人,没有无障碍通道
但霍金不为所动,坚持要上长城
他可能是中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诱惑
霍金甚至说,如果不让他上长城,他就就地自杀
北师大的刘辽教授请他的一帮子男性研究生抬霍金登长城
年,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发行
年,他第二次来中国,在北京、杭州作主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科普报告
向公众阐释他的关于天体演化的“M理论”
霍金亦试图通过通俗演讲,将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交流
霍金曾指,大众会好奇一位残障人士,为何会想到这么多宇宙论,令他成了大众媒体的宠儿
事实上,他在《星际迷航》中的电视系列剧《星际迷航:下一代》中饰演过自己
与爱因斯坦及牛顿一起打桥牌
他亦曾在美国卡通片《辛普森一家》中“演出”,拯救剧中的女孩
其形象也在卡通片《飞出个未来》中的一集里出现
卡通片《居家男人》中则有与其类似的角色(Steve)对其进行了滑稽的模仿
年,他在香港透露正与女儿合撰写一套类似于《哈利波特》
但主题是理论物理学而非魔法的小说
年6月,第三次来中国,他带来的仍然是自己关于宇宙学最新的研究
在香港科技大学体育馆主持一个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演讲时,轰动一时
被戏称为受到“摇滚巨星”级的接待
年6月1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向北京的公众讲述《宇宙的起源》
年4月6日,霍金因病取消外访,同月20日因病送院治理,情况欠佳
年1月传出因脸部肌肉恶性萎缩,已严重影响其表达能力,并有可能使他无法发出独特的“电脑声”
年4月6日播出的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21集中,史蒂芬·霍金本色出演参与了客串
年为英国BBC录制纪录片《探索新地球》
霍金获得过英国荣誉勋爵、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员等荣誉
霍金最著名的研究是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但是,由于他的理论未获得证实,所以并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年3月14日,史蒂芬·威廉·霍金去世,享年76岁
伽利略去世的日期是1月8号,霍金出生的日期恰好也是1月8号
爱因斯坦出生的日期是3月14号,霍金去世是日期恰好也是3月14号
霍金和伽利略、爱因斯坦之间是否存在量子纠缠?
关于人工智能,霍金提出了很多观点
他认为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就是人工智能的崛起
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事件
它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如果我们不能学会如何避免风险,那么我们会把自己置于绝境
人工智能的真正风险不是它的恶意,而是它的能力
一个超智能的人工智能在完成目标方面非常出色
如果这些目标与我们的目标不一致,我们就会陷入困境
人工智能的全方位发展可能招致人类的灭亡,比如最大化使用智能性自主武器
由于人工智能逐渐开始解读大量监控数据,这些都会被机器人洞察的一览无余
他长期担忧——人工智能系统失控的潜在风险
人工智能遵循的一个逻辑是,“计算机在理论上可以模仿人类智能,然后超越”
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发展出自我意志,一个与我们冲突的意志
聪明的机器将能够代替人类正在从事的工作,并迅速地消灭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
他预计到年,世界将拥挤得“摩肩擦踵”
电力消耗将让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这是岌岌可危的。
并建议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类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
人类作为独立的物种,已经存在了大约二百万年
我们的文明始于约一万年前,其发展一直在稳步加速
如果人类想要延续下一个一百万年,我们就必须大胆前行,涉足无前人所及之处
霍金建议我们还应该扮演一个角色,确保下一代不仅仅有机会还要有决心
在早期阶段充分参与科学研究,以便他们继续发挥潜力
帮助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的世界。
往期精彩文章(单击就可查看):
美国科学院院士、图灵奖得主:约翰?爱德华?霍普克罗夫特——深度学习
南京大学教授:周志华——深度森林:探索深度神经网络以外的方法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李飞飞——ImageNet之后,计算机视觉研究最新进展
海军工程大学教授:贲可荣——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清华大学:刘洋——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翻译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殷建平——计算机科学理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刘云浩:与高中生对话人工智能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先进智能研究中心主任——MasashiSugiyama:弱监督机器学习研究新进展
「人物特写」清华大学邓志东:“特征提取+推理”的小数据学习才是AI崛起的关键
明略讲堂
清华马少平教授详解“人工智能能做什么?”
西安电子科大——焦李成:人工智能时代后深度学习的挑战与思考
MichaelI.Jordan——计算思维、推断思维与数据科学
王飞跃:生成式对抗网络的机会与挑战
微软亚洲研究院——刘铁岩:深度学习前沿
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认知时代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清华大学:朱军博士——WhenBayesmeetsBigData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马毅——低维结构和高维深模型(视觉)数据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教授:DawnSONG——AI如何建立一个更强的防御系统
清华大学:刘知远——知识表示学习及其应用
李飞飞和ImageNet的洪荒之力
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教育机器人核心技术展望
从高端人才配置看全国第四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评估结果
长江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黄铁军——人工智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ms/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