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

霍金纪念日宅一隅,见世界,与你共阅万


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的日子,离开在爱因斯坦诞辰的日子,他们说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

“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把宇宙整个明白——它为何如此,它为何存在。”虽然他说过奇迹和科学无法并存,他也许忘了他自己本就是奇迹和科学。年3月14日,76岁的霍金走完了传奇一生。这位仰望星空的人,如今已成为了我们的星空。今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两周年。为表达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敬意与怀念,在这个不一样的春天,特此举办霍金纪念日活动,让我们一起翻开书籍,领略科学的力量。编辑推荐

★★★★★

《剑与盾之歌——人类对抗病毒的精彩瞬间》

刘欢著

这是一部融合希腊神话和科学知识的好书,呈现出一幕幕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语言生动、故事有趣、逻辑严密,很好地展现了隐秘神奇的病毒世界以及人类与病毒之间的爱恨情仇:奴役、抗争、应用。

《活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世界里》

(美)罗伯特·H·尼尔森/原著

马建波/改写

一本带你破解从“看得见的”到“看不见的”世界里种种问题的年度科普著作!装帧精美,通俗易懂,值得收藏。

《地球与生命》

《科学世界》编辑部

这是一本关于地球生命演化的史诗般全景式的画卷。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一篇篇流畅的文字,读者感受的不仅是生命的伟大,还有地球母亲的沧桑与辉煌。如果你还关心“”我们从哪里来?或许能从中获得不少有益的启示。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月球旅店》

吴季著

硬核又充满人性,温情又隐含高科技,纪念阿波罗11号登月50周年的诚意之作。

这是一部由航天科学家创作的硬核科幻作品,绚丽的科幻想象建立在真实严谨的技术细节上,展示了科幻小说最本原的魅力。坚硬而纯净的叙事却展现出科技优美的诗意,充满了对太空开拓的深沉的情怀。这是我们一直期望看到的集科幻与科学传播于一体的科幻小说,开辟了科幻作品的新维度,非常值得一读。

——刘慈欣

《赶往火星:红色星球定居计划》[美]罗伯特·祖布林理查德·瓦格纳著阳曦徐蕴芸译阿瑟·C.克拉克作序与月球上的死寂世界不同,火星版图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我们怎么才能“轻装上阵,就地取材”的变成火星移民?这不是一本科幻小说,而是罗伯特·祖布林博士描绘的图景,是我们利用现有技术就能达到的目标。

《中国天眼:遥望深空的天文重器》

郭红锋编著

着力介绍“中国天眼”的威力、作用、功能、科学目标、新成果和未来发展等内容,以及“天眼”项目实施过程中那些可爱的建设者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攻克道道难关,及其所做的创造性工作。

《天文的故事》

杨天林著

李亮审订

本书系统讲述了远古时期东方世界的历法、天文观测和宇宙现、希腊罗马时期的天文学、中古时期东方世界的天文学、近代以来天文学的发展及宇宙演化等内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意识到我们脚下的世界只是宇宙中非常小的一个片段。

《人类太空生存的开拓之旅》

张伟韩培主编

星辰大海一直是人类不灭的梦想,那么,人类能够离开孕育自己的地球母亲,前往茫茫的未知宇宙吗?地球生命在太空中如何适应宇宙辐射、微重力等环境因素,并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呢?《人类太空生存的开拓之旅》主要探讨人类如何实现长期在太空中生存,试图为读者勾勒一幅人类在太空生存的初步轮廓。

《异域空间的神秘使者:科幻电影中的奇异生命》

王麟著

本卷由失落的世界、人的自然变异、非人类智慧生物、对人的人工进化、机器的进化、变异生物、变异的瘟疫、物种灭绝、人类终极进化等九部分组成。细数那些人们最熟悉的科幻作品里的生物科学内涵,唱响最美妙的生物赞歌。

《飞渡银河的匠人精神:科幻电影中的先进制造》

吕哲金正著

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这是人类最雄伟的宣言。太空是人类最后的边疆。宇航是人类持久的梦想。因而,宇航题材便成为科幻艺术中的大宗。本卷从曾经的梦想、在年之前、航空也有梦、太阳系历险记、科幻中的宇航技术、飞向深空、我们不止有一个地球、"凡人"也要进太空等八个角度切入,让你了解太空科幻的神奇,告诉你宇航技术如何让美梦成真。

《我看见沧海桑田》

徐洪河著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多姿多彩的生命形式起源、繁盛与灭绝,见证了无数次海陆变迁,这些都记录在了我们脚下的岩石地层与化石之中。《我看见沧海桑田》通过讲述地球科学研究中的科学发现与故事,管窥地质历史中稍纵即逝的若干瞬间,并以此展示地球曾经历的,最为波澜壮阔、超越时空、超越一切眼界的沧海桑田。

《走向统一的自然力》

厉光烈著

本书以"四种自然力走向统一的探索历程"为主线,全面、系统地介绍经典力学、电磁理论、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统一场论、量子力学、量子电动力学、弱电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强弱电大统一理论和超弦理论等物理学基础理论(包括著名科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和杨振宁等的生平事迹和一些有趣的故事),尽量少用数学公式,多谈物理思想,力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并添加插图和名词解释。

探秘宇宙

★★★★★

《漫画宇宙》

[日]石川宪二著

陈刚译

本书以轻松有趣、通俗易懂的漫画方式讲解了宇宙知识,从远古时期宇宙的形成开始,直到最新的宇宙研究成果,本书都有详细介绍,特别是对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外太空是否真的存在人类与UFO的知识,本书也有专门讲解。

《文科天文》

苏宜编著

本书图文并茂、由浅入深地引导读者用科学的眼光审视日月星辰和宇宙时空,帮助读者提升认知能力,更好地思索如何把个人心灵与人类社会、广阔自然融为一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天气物语》

[美]保罗·耶格尔著

刘芸芸译

无论你是追逐龙卷风,或者仅仅想知道,是什么使得40度的夏天里也能大雪纷飞,你都会在《天气的故事》里获得惊喜的发现。

《关于时间:大爆炸暮光中的宇宙学和文化》

[美]亚当·弗兰克著

谢懿译

时间是我们最宏大同时也是最私密的宇宙概念。许多书籍讲述了更宏大的故事,详述了科学宇宙界的进展。而弗兰克则讲述了人类最深刻的问题——万物于何时并如何起源?——以及人类是如何感受时间的。他着眼与我们和这个世界间的交互——我们的发明和习惯等,已让我们探索宇宙的特性,以及这些发现发过来又是如何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

《相对论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学》

[德]迈克尔·索菲韩文标编著

本书从微分几何和张量代数开始,在简略但新颖地讨论了牛顿天体力学之后,逐步引入了广义相对论的主要理论体系和内容。接着,着重阐述了相对论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特别是对多体引力系统的后牛顿运动方程以及相对论天文参考系做了详细系统的讨论,给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数学表达式。

《活捉黑洞:中国慧眼探索极端宇宙》

喻菲全晓书屈婷著

贺萌绘

“中国科学卫星系列”科普书的第二本。作者以生动通俗的语言、多彩丰富的漫画、形象微妙的比喻阐释了与HXMT科学探索目标相关的艰深天体物理问题及其背后的故事,还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录还原了为HXMT做出贡献的几代科技工作者,使这本书形成了科普和纪实文学结合的特点,值得推荐。

《聆听宇宙的声音》

未来论坛编

理解未来系列,未来论坛出品。《聆听宇宙的声音》主要介绍引力波、暗物质以及科幻电影中的天文知识等。

《问天科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编

本书首次从百余位院士的报告中汇编了7位航空航天领域的院士报告,并结集成书,包括:叶培建院士“有人参与的深空探测突出科技问题研究”;张祖勋院士“信息化时代的摄影测量”;龚惠兴院士“空间红外天文观测技术”;李应红院士“等离子体冲击波流动控制与表面强化”;赵淳生院士“创新创业实现中国梦”;戚发轫院士“航天技术与中国航天”;樊邦奎院士“当无人机遇上人工智能”。

《天问:宇宙的探索与发现》

袁位主编

本书是一本趣味性强、可读性高的入门级天文科普读物,内容包括奇妙的星空、神奇的天文仪器、认识地球和月球、太阳家族和观测星空。读完本书,可以让读者了解星空,认识星空,探索宇宙奥秘。全书以生动流畅的语言讲述深邃奇妙的星空,深入浅出,趣味横生;插圄生动活泼,国文并茂,栩栩如生。

《经典行星的故事》

卢昌海著

水星上有水吗?金星上会下雪吗?地球是宇宙中的“独苗”吗?我们能成为火星人吗?木星是地球的守护神吗?土星能浮在水上吗?本书以“行星随笔”的风格讲述太阳系内六大经典行星的故事,语言生动风趣,内容严谨翔实,使读者在享受阅读愉悦的同时体会科学的严谨与激动人心,并学到丰富的知识。

《寻找暗物质:打开认识宇宙的另一扇门》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新华社对外部中国特稿社编著

本书揭秘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向公众普及了暗物质相关的科普知识,见证和记录了中国科学家在暗物质探索方面所做的创新和努力,为今后我国科学卫星的发射和探索提供了重要参考。内文采用彩色印刷,配以精美插图,文字生动有趣,科普性强,非常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镜收眼底:天文望远镜中的星空》

张唯诚著

本书不是望远镜的简单介绍,也不是天文学的系统叙述述,而是穿插天文新发现的星空描述,当然还包括人们用望远镜发现星空的有趣历史。它能为读者提供一幅“现代版”的美丽星空,向读者呈现宇宙的神奇和星空的浩瀚。

《谁见过地球绕着太阳转》

葛云保著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科普作品。它的目的不仅是介绍天文知识,更是引导我们思考——谁也没有亲眼见过,我为什么要相信宇宙是这样的。本书讲解的就是这个激动人心的论证过程,只要你有初中的几何知识,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加上对天文学美妙的思考力,你就能读懂它。它能满足你的好奇,回答你的疑问,让你深有感悟。

《天外来客陨石》

徐伟彪著

本书详细阐述陨石的重要特征、种类和基本知识,汇集各类陨石的鉴定标准,阐述科学的陨石鉴定方法;本书还包含大量精美的陨石图片,并点评国内外的著名陨石,介绍如何识别真假陨石、怎样寻找陨石和陨石收藏的相关知识。

《从夸克到宇宙:理论物理的世界》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编

理论物理学经过0世纪的蓬勃发展后,现在仍有大量的重要问题亟待回答,如暗物质的性质、暗能量的本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完备性以及是否存在第一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否是引力理论的第一理论、大统一理论是否存在、宇宙的起源、量子力学的诠释、黑洞的本质以及引力的量子化和时空的起源等。另外,理论物理在其他学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如生物体系、社会复杂系统、能源问题等。本书收集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近年来撰写或者翻译的,涉及上述课题的一些优秀科普文章。

《湖畔遐思:宇宙和现实世界》

[美]史蒂文·温伯格著

丁亦兵乔从丰李学潜沈彭年译

本书由作者在-年间撰写和发表的5篇短文构成,并在每篇文章的前和后都添加了序或说明,内容涉及从宇宙学的问题到当今世界上的诸多议题,甚至包括军事、政治和宗教等争议的问题。

科学世界

★★★★★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

作者:G.伽莫夫

译者:暴永宁

《从一到无穷大》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之一,0世纪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本书根据原书最新版进行了修订,书中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物理世界奇遇记(中译本)》

[美]乔治·伽莫夫,[英]罗素·斯坦纳德著

吴伯泽译

《物理世界奇遇记》中译本初版印数高达60万册,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本书以小说形式,通过对现代科学感兴趣的银行小职员汤普金斯先生的故事,讲述速度、空间、宇宙、量子、电子、原子核等物理学知识。《生命的跃升:40亿年演化史上的十大发明》

[英]尼克·莱恩著

张博然译

本书作者试图解读进化论的十个最伟大“发明”,从生命的原初,经过它的创造期,到它的终结。在整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非同一般的神来之笔,如DNA、光合作用、视力和意识。作者以清晰而智慧的笔调,探究了进化过程中十个最伟大的“发明”。《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自体实验者奇闻录》

[英]特雷弗·诺顿著

朱机译

本书记录了一群曾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的人所做的事:升上万米高空,潜下最深海沟;给自己注射患恶性病患者的血液,往心脏送导管,在后背做伤口;吞下血吸虫、霍乱弧菌、盐酸以及各种各样简直没法说的东西等等。这些人用鲜血甚至生命书写了这一系列混合着无私、自大、勇气、好奇以及十足傻气的奇谈。《输血的故事:科学革命中的医学与谋杀》

[美]霍莉·塔克著

李珊珊朱鹏译

本书以17世纪的伦敦和巴黎为背景,描绘了现代科学萌芽时期的欧洲图景,将血液、野心、谋杀如此扣人心弦地编织在一起,有剧情,有阴谋,有发现,有启示……任何对医学、历史、科学发展轨迹感兴趣的人都会如饥似渴地读完这本书。《数学小丛书(合订本)》华罗庚等著由数学大师和著名数学家亲自执笔撰写的这套数学小丛书是我国数学普及读物中的精品,曾激发一代青少年学习数学的兴趣。书中蕴涵的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思想,促进了无数中学生在求学的道路上健康成长。当年这套小丛书的许多读者,现在已经成为学有所成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动物世界奇遇记》

汤波著

杨燕青绘

在这个神奇的动物世界里,有来自三个妈妈的克隆青蛙,有生产婴儿救命药的鸡,有不长牛角的奶牛,有长着人类器官的猪,还有为人类遗传症取经的猴子。或许将来某一天,人类会感谢这些神奇动物,因为它们都是为人类健康而来。这些神奇动物的诞生得益于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科学家的奇思妙想,其背后则是一个个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故事。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将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动物世界,更会带给人类不一样的未来。《极地征途:中国南极科考日记档案》

鄂栋臣著

我国的南极考察研究始于0世纪80年代,鄂栋臣教授在考察初期即四度出征,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从无到高、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是公认的“中国极地测绘之父”。30多年后的今天,在社会各界的强烈期待中,鄂教授终于同意将自己尘封多年的科考日记整理出版。全书真实准确地记录了中国极地考察惊险曲折、众志成城的感人历程,带领我们回到那个科技工作者在祖国需要时纷纷挺身而出、排除万难、开创新天地的火热时代,赋予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科学第一课》

潘建伟主编

“科学与社会”研讨课是中国科大新生的“开学第一课”,也是“科学第一课”。本书汇集了中国科大“科学与社会”研讨课开设以来近年的演讲报告精华内容,涉及能源、化学、新材料、生命科学、量子通信、医学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和院士专家们的人生感悟,并对科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科技进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可以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格局,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井从中感悟科技发展的历史与作用,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进入专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ms/90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