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炮儿,来源:战争跟踪狂人(goldnws)
距离上一次世界大战已经七十多年了,虽然这个星球表面太平,但局部地区冲突仍层出不穷。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就曾预言:人类第三次世界大战或将在年爆发!
曾经的人海战术已经不再适用新世纪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一旦发动,除了老式的作战机器设备会被淘汰,连人类都不再是不可替代,年的战争形态将会是什么样?
玩过《帝国时代》的人都知道,从长枪、弓箭、投石机、火炮,再到飞机、导弹,战争双方都要不断研发远程打击武器,目的就是通过扩大自己的打击范围,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整师整旅的作战部队在战场上找不到自己的对手,因为根本轮不上美国最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去前沿放上一枪一弹。伊拉克士兵面对的,只有“战斧”巡航导弹点穴式远程精确打击和飞机的轮番轰炸。他们无能为力。
这场堪称现代战争“启蒙之战”的经典一役,美军以不接触、非对称、小代价、零伤亡的军事打击,有效降低了资源消耗、经济花费、人员伤亡等“战争成本”,基本实现了作战效益的最大化。越来越多的现代战争解释了未来战争的走势——成本低、分布式、智能化。
天空之“眼”
从《现代启示录》等反映越战电影里的“休伊”“黑鹰”直升机的漫天轰鸣,到海湾国家上空战斗机破空而过的强劲引擎,战争的脚步向空中、太空移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不过,想想吧,三十年以后的空袭可不会出现这么oldschool的场景——战机在空中纯技术性缠斗,凝固汽油弹狂轰滥炸——而是更多地依赖高新技术兵器的多批次、全方位、长时间、高强度、周密计划、用清晰的战役行动实现战略目标的空中精准打击。
实现这种技战术级别的精准打击,必须高度依赖侦察机、预警机、卫星等这些“天空之眼”,确保在有效压制敌人防空体系后,根本用不着与其空防力量纠缠,而是全力打击其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有生力量。
洞悉地方的一举一动只是开始,到了战斗的时刻,无人机就要登场了。
无人之境
今年初,年10月,美军在加利福尼亚成功试验无人机“蜂群”技术,3架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释放了架“山鹑”微型无人机,这意味着代号“蜂群”的微型无人机攻击系统在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
在测试中,三架美军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每架战机携带一具副油箱和两具圆柱形容器。当战机以接近声速的速度通过任务点时,圆柱形容器开始不停播撒微小的黑色胶囊,从视频中很难用肉眼看到。
当下落到一定高度时,胶囊携带的降落伞打开,每个胶囊内部飞出一架微型无人机。紧接着,这些微型无人机便朝任务目标扑去。
“山鹑”微型无人机翼长为30厘米,翼宽不到3厘米,重量约为克。“蜂群”一样的无人机并非预先编好程式的同步个体,而是由同一台计算机进行控制指挥的整体。发射后,每架“山鹑”无人机能通过无线电彼此通信协调,形成集体扑向敌人的态势。就像自然界里的蜂群一样,个体听从于整体的意志。
美军无人作战系统高级将领明确表示,将在未来5年时间内,实现从人工操作系统向人工辅助系统的转换,提高自主化技术。
不仅是在空中,潜艇、水面舰艇和一些陆基作战系统也会利用“人工智能”,美国海军甚至十分大胆地构想了一个“艾森豪威尔海底高速公路网”。
在这一设想中,美军将在“七大洋”海底大规模部署无人潜艇器和配套的水下服务站。这些无人潜航器将能够承担海岸线侦察、海底测绘、探测水雷、搜寻潜艇甚至发动攻击等任务,其水下巡航时间将从现在的数天、数周延长到数月甚至数年。这是要一统海疆的野心。
事实上,无人驾驶装备已经开始在“海陆空”三大领域抢滩,并且在水下和空中两个领域取得不俗表现,即使是起步较晚的无人战车也展现较为强劲的发展态势。在这一发展方向上,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各占优势。
美国和俄罗斯都有自己的无人战车,中国在无人机与无人潜航器某些技术发展方面几乎可与美军一较高下。比如,在无人机领域,中国的翼龙系列、彩虹系列无人机几乎要将美军挤出世界主要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外销市场;在无人潜航器领域,中国从年开始在西太平洋布放了多件观测设备,并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解决潜艇巡航深度通讯技术的国家。
原力在变
未来战场是无硝烟的战场,新概念武器会替代现在的重火力巨器。有一个一直被世界军事强国重视的武器,可能不用等三十年就会成为主役,那就是《变形金刚》中美帝从驱逐舰上用来打击金字塔上的“大力神”——电磁炮。
没有腾空而起的蘑菇云,不见火光冲天的弥漫硝烟,只听到远方闪电般的沉闷作响,如同陨石般坠落的高速弹丸仿佛长了眼睛一样砸向阵地,让防守一方毫无招架之力。其实,这只是以电磁脉冲武器和电磁轨道炮为代表的电磁技术在未来战争中应用的冰山一角。
70多年来,一直被视为新概念武器的电磁炮受到世界军事强国的重视。它的原理并不复杂,顾名思义,就是用电磁力代替了火药的爆炸力,来加速弹丸的电磁发射系统。
相比于传统的炮弹,电磁炮的好处也显而易见:
一是弹丸速度快,精度高,射程远,威力大。初始速度可以达到米/秒,比普通枪弹的速度快2至3倍,具有巨大动能的弹丸,通过直接撞击目标可将其完全摧毁,威力远超常规火炮,具有极高的飞行速度,而且不易受任何干扰,从而保证了炮弹的射击精度。
二是电磁炮弹体积小,重量轻。电磁炮弹几乎不使用推进剂,减少了装药量,所以炮弹的体积只是传统毫米火炮炮弹的八分之一,重量是其十分之一,可显著提高武器系统的携弹量,减少后勤负担。现役舰船一般只能携带70枚制导导弹,而电磁炮弹则能轻易地一次装载几百枚炮弹。
三是电磁炮具有良好的生存性。电磁炮的炮弹几乎不装填炸药,可以减少常规炮弹在制造、运输、储存方面的安全隐患。
四是电磁炮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利用电磁力所作的功作为发射能量,不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和弥漫的烟雾,具有良好的隐蔽性,电磁炮可根据目标的性质和距离,调节、选择适当的能量来调整弹丸的射程。
五是电磁炮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费比。美国的科学家经过实验对比,从发射能量的成本来看,常规火炮的发射药产生每兆焦耳能量需10美元,电磁炮只需0.1美元,可节省武器购置经费和武器弹药消耗费用。
电磁炮的优势决定了其军事用途广泛,由于初速度极高,电磁炮可用于天基反导系统,能够摧毁空间的低轨道卫星和导弹,还可以拦截由舰只和装甲车发射的导弹。
电磁炮还可以用于防空系统,通过代替高射武器和防空导弹遂行防空任务。目前美国正在研制长7.5米、发射速度为发/分钟、射程达几十千米的电磁炮,准备替代舰上的“火神-方阵防空系统”,不仅能打击临空的各种飞机,还可在远距离拦截空对舰导弹。
电磁炮的杀伤力用于反装甲武器也绰绰有余。美国相关试验证明,电磁炮是对付坦克装甲的有效手段,如果发射质量为50克、速度为3km/s的炮弹,便足可以穿透25.4mm厚的装甲,是非常优良的反装甲武器。
即使电磁炮不用于独立武器,而是用于改进常规火炮,也可大大提高火炮的射程。此外,未来,电磁轨道炮可以被和平利用,参与月球开发,采用轨道炮技术发射月基货运飞船,可以往返于月球和地球之间,从而大大节省运输费用,飞船仅携带少量的调姿和变轨用的燃料,为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货物运输提供廉价、可以重复利用的发射平台。
真·钢铁侠
尽管未来战争的走向是“去人化”,但单兵作战能力也只会越来越强。即使机器人将会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一份子,人类依然还是战争的核心。
想要提高人类的作战实力,科幻电影再次提供了思路。无论是《钢铁侠》中的整套钢铁盔甲,还是《美国队长2》中的金属机械臂,这些提升人体战斗力、给人身体机能加了特技的技术正在被各国军队、尤其是美国军队测试用于战场。
早在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成立生物技术办公室,就开展了快速缓解肌肉疲劳、7天7夜不眠等研究,还尝试借助脑机接口技术提高士兵的认知能力,使士兵可在3秒内识别出个威胁目标。
这简直是漫威漫画“美国队长”史蒂夫·罗杰斯的现实版。史蒂夫因被政府注射超人士兵血清而刺激人体潜能,具有高度的智能以及超越常人的力量、敏捷和体格,可以将肌肉中造成疲劳的物质代谢掉,还能在冰封了数十年后复生。
不仅通过化学因素激发内在潜能,装备上当然也不能输。
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从前几年就开始着手研究,争先恐后地在打造一群“超级战士”,为士兵置办一套钢铁侠的行头——学名叫“机械外骨骼”。它能通过机械系统为人助力,其结构酷似节肢动物(如螃蟹)的坚硬外壳(学名为外骨骼,即骨头长在肉外面)。
“机械外骨骼”能穿在人身上,给人提供保护、额外的动力或能力,增强人体机能,可让士兵能健步如飞、无障碍奔跑且不会疲劳、不会受伤等。
如果光是钢铁一样的盔甲也没什么稀奇,毕竟钢铁侠可不止这点本事。“机械外骨骼”将会配备计算机技术,以便能够智能的完成升级并且整合直接和间接的武器系统。
美军计划于年对其研制多年的“超级战衣”——轻型战术突击作战服(TALOS)进行试验,目前为研发TALOS而规划的潜在技术包括高级盔甲、指挥控制计算机、发电器和机动性能增强型外骨骼。此外,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正在研制被称为“液体护甲”的新一代盔甲。
TALOS的效果很科幻——尽可能轻的装甲负重,士兵们在黑夜中也能看得见,他们因此拥有超出常人的力量和防护力,还能使飞来的子弹出现偏转。
如果你往回看,凡尔纳在年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小说作品,他勾勒出了超越时代的未来轮廓:在《太阳系历险记》中,他提到“在海王星之外还有一颗行星”,后来冥王星被天文学界发现;《从地球到月球》描述了三个探险家坐在一颗巨大的炮弹里,被大炮射向月球后进行探险的故事,与美国年登月如出一辙。
通过军事科幻作品来研究未来战争,并非空想主义。潜水艇、火箭、直升机提前了数十年出现在科幻作品中,那么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想象力才是决定未来战斗力的“无形杀器”。
赞赏
长按白癜风哪里治疗的最好白癜风专科诊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wh/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