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订阅,真实案例谈教育
天才逝去
他,生于伽利略的忌日,死于爱因斯坦的诞辰。
年3月14日,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史蒂芬·霍金于英国剑桥家中逝世。享年76岁。
这一天,是爱因斯坦诞生年的纪念日。正如76年前的年1月8日,是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
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至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获得CH(英国荣誉勋爵)、CBE(大英帝国司令勋章)、FR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A(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员)等荣誉。
身为一名顶尖物理学家,他最让公众知晓是一流的科普畅销书作者。年《时间简史》已经畅销三十多年,40多种文字版本,至今名列大多数国家的科普书籍排行榜首,想必大家可能都有看过或买过。年的《果壳中的宇宙》一书,名字取自哈姆雷特曾言“即便我身处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科普网站果壳网的名称出处也源自与此。
中国情缘
年6月6日史蒂芬霍金在他的微博上写下了对中国年高考生的祝福:
你们中的许多人即将参加高考,我在这里祝愿你们,新一代的科学人才,金榜题名。这是你们勤学不辍的顶峰,也标志着你们美好未来的开始。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的父母一直很重视教育。我很庆幸这一路来学习给我带来得无数的机会。无论你励志成为一名医生、老师、科学家、音乐人、工程师或是作家——请勇往直前地追逐你的梦想。你们是下一代的大思想家和意见领袖;未来将因你们而生。
霍金一生中三次来到中国大陆。
不让上长城,就自行了断
年4月28日,43岁的霍金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是收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邀请。据说当时中科大的学生很诧异:“像霍金这么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怎么说来就来了呢?”
中国的科学家们早在70年代就知道了霍金和黑洞理论。在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者就开始邀请霍金。虽然英国大使馆担心来合肥这个小地方对霍金来说太冒险,但是霍金本人表示:只要能保证他在合肥能够存活,他就来。
在科大的水上报告厅,霍金做了两次演讲,一次关于黑洞形成的理论,一次关于“时间为什么总是向前”。讲座听众约有三,四百人,大多是不到二十岁的学生,许多还是少年班的孩子。邀请人方励之教授很怕客人误认为我们不尊重他们,居然找来一群顽童来凑数。幸好,从南京大学天文系特别请来陆埮教授。陆教授当时的政治身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样,就可以向客人说,有与贵国“下院议员”等价的教授在场听报告。后来照相时,也请陆教授站在正中央。
后来霍金又去了北京,由北师大刘辽教授照应。没有安排大型学术活动。但霍金突然提出要上长城。这是个难题。原来的计划中没有这一项。
刘辽等向霍金解释,长城没有能力接待残疾人,没有无障碍通道。长城的基本功效就是设置障碍。它不适合行动不便者游览。但霍金不为所动,坚持要上长城。霍金甚至说,如果不让他上长城,他就就地自杀。
随后,刘辽请他的一帮子男性研究生抬着霍金登长城。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抬这位“大不列颠国宝”的。但有一个后果:霍金蒸发后来成了北师大物理系的一个不变课题,从霍金年的访问直到今天,二十多年里,他们不断有关于霍金蒸发的论文发表。可能是几个热爱黑洞的小伙子抬得太累了,心里不免会嘀咕,苦差事啊,霍金要能蒸发掉就好了?
举国欢迎,科学盛宴
年8月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再次邀请霍金访华。丘成桐先生是数学大师陈省身的高徒,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裔数学家。
丘先生年在浙江大学建立了数学科学中心,并召开了“弦理论国际会议”。霍金应邀在会议上发表了题为《M理论宇宙学》的学术报告。这里的“M”代表“Membrane“,即”膜“的意思。
霍金在演讲中提到,时空是十维或是十一维的。可是为什么我们观测不到其他维度呢?霍金有两种猜想。
一种可能是,有些额外维度卷曲成了微小空间。当我们看一条细长的头发丝时,我们几乎无法意识到它是三维立体的,头发的两个维度被我们的脑补忽略了。如果真有额外维度的卷曲,那它们的卷曲程度之微小,也绝不是我们能想象的。
另一种可能是,有些额外维度可能是很大乃至无限大的。甚至有可能,我们所存在的时空就禁锢在一个膜上。这就是“M理论”的由来。
这一次,霍金受到了不亚于国家领导人规格的欢迎。在杭州的几天,他游览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之后,霍金又到北京,参加北京国际弦理论会议。据当时的新闻描述,两千人的会场座无虚席,黄牛票炒到了元一张。
报告结束的第二天,霍金来到了中南海。和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切会见。在北京的短暂时间里,他再次游览了长城。幸好,霍金上次来累哭了一批中国物理学男研究生之后,年从日本引进观光缆车在长城上开通。所以这次物理学的男研究生们不用再搬了。。。。
三访中国
年霍金再次来到了中国,游览了天坛和颐和园。在香港、北京都做了关于宇宙起源的演讲。报告被安排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听众数千,有学者专家,有高政治级别的人物,也有霍金爱好者。
TIME(时代)杂志有文说,买过《时间简史》的人,大多只看到(或只能看到)第三页。可以推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的数千霍金听众,读过第三页以后者,也不会多。
相比之下,人们似乎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wh/5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