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288655.html霍金的黑洞理论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我有爱和爱我的亲人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女记者提出一个刁钻的问题,但霍金还是以恬静的微笑这样回答。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许多人说,霍金是以《时间简史》等科普读物以及传奇人生赢得盛名的。实际上并非如此。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在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获得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霍金的理论主要就解释了两大问题:黑洞的中心究竟是什么?在黑洞的边缘发生了什么?
年,霍金与罗杰·彭罗斯合作,用严谨的数学推理证明:如果你能进入黑洞中心,就会发现黑洞的所有质量都会汇聚到一个点——奇点上,一个体积无限小、弯曲无限大、密度无限大、引力无限大的点。
之前,人们对奇点的形成有争论,认为在形成奇点的过程中会发生其他的事情。而霍金和彭罗斯一起,从理论上证明了黑洞中心奇点的存在。这也是他学术生涯中第一个举足轻重的定理:奇点定理——黑洞的中心存在一个奇点。
那黑洞的边缘又会发生什么?
最初,霍金也跟主流科学界一样,认为黑洞是一个只吞不吐,永远吃进周围的物质,质量不断增加的物体。然而经过思考和研究,他创立了一个理论:黑洞确实在放出黑体辐射,而且黑洞的质量是在不断减小的。这一切,被称为“霍金辐射理论”。
为了解释自己的这个理论,霍金在学术界破天荒地用了相对论之外的另一套物理体系——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时空是分散的。在真空中,随时会凭空出现一对虚粒子对:一个正粒子和一个反粒子,一个携带正能量,一个携带负能量。这些虚粒子会凭空出现,存在极小的一段时间,然后因相互碰撞、结合而湮灭。因为它们存在的时间极其短而无法被检测到,所以将它们称为“虚粒子”。
而霍金把这一理论用在了对黑洞边缘的研究上。霍金认为,如果剛好有一对虚粒子,产生在黑洞的边缘,由于黑洞的引力很强,有可能有一个跌入黑洞,而另一个没有。因为两个虚粒子一个有正质量,一个有负质量,因此被吸入的,是负质量的那个。
按照量子理论,这对正反粒子应该是一出现,马上就会互相碰撞湮灭而达到能量守恒,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粒子被吸入黑洞,另一个粒子没法跟它碰撞湮灭。一个虚粒子,变成一个有正能量的实粒子。那这个能量是哪里来的?
霍金的解释是,这个离开黑洞的粒子的质量,一定是从黑洞本身的质量而来的。黑洞吞了一个负能量的粒子,减少了自己的质量,而有另一个含有能量的粒子离开了黑洞。这一切在外面看来,就像黑洞在发射粒子。这些粒子是从黑洞边缘空虚的空间里变出来后逃逸的,并在逃逸过程中带走了黑洞的能量。
与此同时,坠入黑洞的粒子质量为负,在它们的作用下,黑洞变得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当然,这个过程非常漫长。由于质量不断变小,黑洞自己也有生命的终点。它最终会变成一个迷你黑洞,在黑洞生命的最后阶段,这个迷你黑洞会爆炸,其威力相当于万颗百万吨级的氢弹。在一场大爆炸中,黑洞灰飞烟灭,奇点也会爆炸。
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曾经就是一个奇点,即所谓的“宇宙大爆炸奇点”。随着这个奇点的爆炸,才形成了星系、恒星、行星以及此刻拿着手机缅怀霍金的你和我。
世间万物,都由此而来,这就是宇宙的起源。
在宏观和微观的世界里,我们创立了两种不同的体系来解释不同的事物。多少年来,科学界一直想找出一个方法,能够统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然而这一直没有谁能完成,而霍金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来解释黑洞边缘,解释黑洞质量减小的理论,却是在当时走出了这大一统的第一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wh/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