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至道
盼望神州臻达至圣基督
▼
“
只要宇宙有一个开端,
我们就可以设想有一位造物主。
但是,
如果宇宙确实是完全自足的,
那么还会有造物主的存身之处吗?
——史蒂芬·霍金(—)
”
霍金
de
黑洞(二)
▌█王勇弟兄
接续《霍金的黑洞:在爱中重新解构爱(一)》
?
二、在霍金里,科学与信仰正面冲突
1
?
美国宗教学家伊安·巴伯在描述科学与宗教复杂关系的时候,没有忘记一组科学调查,首先提到英国只有7%的人口照字面理解《圣经》并拒绝进化论。在盎格鲁·萨克逊人的信仰重镇,因“政治正确、科学昌明”,基督教堂大有被清真寺取代的架势。
巴伯在前言论到,十七世纪,宗教第一次遇见现代科学,科学革命的创始人大多是虔诚的基督徒,友善和睦;十八世纪,许多科学家相信设计创造了宇宙的上帝,但不相信临在于世界和人类生活的上帝;到十九世纪,一些科学家对宗教表现出敌意。(《当科学遇见宗教》,P1,伊安·巴伯著,苏贤贵译,三联书店年3月第1版)
在科学与宗教冲突、无关、对话、整合关系中,大英帝国处在新兴科学和古老神学的最前言,20世纪呈现出冲突甚至决斗的态势。从培根、霍布斯、弥尔顿,到洛克、密尔、托兰德,再到休谟、达尔文、罗素,直到当代的霍金,个个是自由主义、人文主义的巨擘。
2
19世纪,英国宗教哲学家斯温伯恩创作了《人类的颂歌》,被广泛传唱,成为无神论者的欢乐颂:因知你已经被击毙了,上帝呀!你已经被击毙了,你的死已经降临了。啊,主啊!大地上因你已死而唱的欢歌正在它两翼的风中飘扬——祝人类的光荣至高无上,因为人类是万物之王啊!
霍金正是在这种土壤中培育出来的带刺的“英国玫瑰”,反过来,这衰残之花点缀了大不列颠仲夏夜之梦。大英帝国被这类人废掉绝世武功,虽然看起来它的王室继续经常占据八卦头条。
在《时间简史》里,比最烧脑科学名词“黑洞”、“奇点”、“超弦”更多的是“可能”、“也许”、“如果”等,这可不是科学家的谦虚,喜欢成功的霍金先生才不呢,这正是他的“黑洞困境”。
?熟知圣经的霍金,将“空间—时间”引力场中恒星坍塌所形成的最初的“黑的空洞”,称为“太初黑洞?”(宇宙非常年轻时产生的黑洞),熟悉《创世记》的朋友马上会想到圣经里的第一句话“太初有道”,似乎科学与信仰在他那里牵手结盟,浪漫一生。
在他看来数,宇宙存在一个事件的集合或空间—时间区域,光或者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从该区域逃逸而达到远处的观察者,该区域叫“黑洞”,其边界为“事件视界”。
3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与对抗,有时温情脉脉,更多的时候,于无声处听惊雷。说到底,这种对抗冲突,是信仰背后的人群与非信仰群体的对垒,更是信仰之上的神与空中掌权者势力的争战。
为了论证、解释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首先提出的“黑洞”概念和理论,霍金非常聪明地将量子力学——尺度非常小的物理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纳入他思考、计算宏观天体和尺度非常大的宇宙演变的范畴,重新定义了我们这个世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黑洞”理论成为当代物理发展的中心。
朝思暮想地探寻着黑洞的世界,霍金与他的物理学家小伙伴们,终于藉着前辈巨人诸如“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相对论、热力学第二定律等经典、量子理论,在年发现并计算出坍缩恒星(白矮星或者“中子星”)变化的引力场存在辐射,“看到了”黑洞热体辐射——“霍金辐射”的温度,成功解释了黑洞不是黑的(续P86),继而引申出宇宙大爆炸、宇宙不永恒的全新观念。
“一切都不同了,一切都改变了!”
霍金的合作者马丁雷斯激动地颤抖。几个月后,几乎所有顶尖物理学家都相信“黑洞”的存在,尽管天文学家无法观察、检测到“黑洞”辐射效应,与当时的流行观念例如宇宙恒稳、上帝造物等抗衡,因为,“黑洞”的四围有了真理的光环。
从此,人类开始了还原或者否定宇宙“创生”奥秘的“量子黑洞“时代。
科学在信与不信之间犹疑。安瑟伦“信仰寻求理解”,在神学上独树一帜,而霍金的黑洞理论或者科学,也需要理解,首先是他自己的理解。
当霍金找到并计算出黑洞辐射机制后,他才选择相信自己的数学表达。当然,在拥有最古老保险传统的国度,玩性很大的霍金没有忘记与人打赌,按1赔4科学地对冲保险,据说,理赔标的是色情杂志。
他批评前辈爱因斯坦的非量子思维,说后者犯了双重错误。针对爱因斯坦著名比喻“上帝不玩骰子”,霍金第一次开起了上帝的玩笑:“不仅上帝玩骰子,而且它有时候吧骰子丢到看不见的地方去”(续P87),一发不可收拾。
4
霍金揶揄在黑洞中的人,“他的时间概念达到了终端,所以这种不朽实在是非常可怜的”(续P96)。
年,梵蒂冈授予霍金“有杰出成就的年轻科学家”庇护12世勋章,因霍金坐轮椅无法上前,时年77岁高龄的教宗保罗六世一直走到33岁的史蒂芬面前颁奖。
有人评价这是一个历史时刻,天主教会与宇宙学史之间一向有冲突,如今,科学与信仰似乎又走到一起,开始了对话。教会是如此谦卑,不管什么原因,老教皇以和解的姿态为霍金科学点赞,都是值得记载的一件事。当时,踌躇满志的霍金不是非常渴慕教宗的祝福,而是非常渴慕在档案馆查阅伽利略悔过的文件——在教会的压力下,伽利略收回了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理论。
霍金自己见证说,“年在梵蒂冈召开宇宙学会议时,我又重新唤起对宇宙开端和命运问题的兴趣”(续P)?,之后受到了刚从谋杀中恢复过来的教宗约翰保罗二世的接见,教皇谆谆告诫:研究宇宙在大爆炸后的演化是可以的,但由于大爆炸本身是创生的时刻,因而是上帝的的事务,所以我们不应该去询问那个时刻本身。
霍金不无得意地写道:我高兴的是,那时候他不知道,我在会议上刚发表过的论题是,空间—时间为有限的,但是其没有边界的可能性,这表明它没有开端,也就是创生的时刻(是不存在的,庸注)?。
这只是霍金否定神创论进而否定上帝的一个契机。梵蒂冈会议期间,屡受教会和教会大学恩惠的霍金还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个思想对宇宙行为作预言,或者反对上帝。
到了年和年间,霍金与“哈特尔—霍金设想”的合作者共同指出了宇宙无边界思想,在量子引力论中计算出宇宙的态,由此推论,无边界则无奇性,无奇性则无开端,所以科学定律在包括宇宙开端的任何地方都成立,换句话说,宇宙开始的方式由科学说了算。
“我成功地实现了发现宇宙如何开始的抱负。”在无神论、泛神论者看来,霍金成功地将那位创世记的上帝赶下了神坛。
5
此时,霍金仍本着科学实证精神继续探究——“但是我仍然不知道它为什么要开启。”
与此同时,他的合作者哈特尔解释,他们用量子力学的波函数在描述宇宙,计算其不同答案众多几率。但紧接着谦逊地自问,人们生活在固定的一个量子态中,凭什么在众多的可能性中特别选中一个态,只得到一种机制,预测或者链接现有宇宙的不同特征?
霍金在剑桥的数学导师邓尼斯·西阿玛评价道,霍金的“量子宇宙论”,或者“宇宙的波函数”需要高度技巧性的步骤,代表了物理作用方式的新假设,很有争议,并没有被确立起来,现在人们正用非常精密的测量手段去检测它们(续P)?,
约翰·惠勒与霍金一样醉心于“黑洞”,在他们看来,时间本身是一种理想化,并不是上帝从天上赐给我们的礼物,时间观念只是人们发明的一个词。
他承认,用量子力学的观念越研究时间,就越能洞察,时间就显得越微妙,在彻底理解这全部图景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困惑就越繁重。因为在粒子尺度和间隔状条件下,“现在是什么时候?”的问题没有多大意义,时间概念在非常接近大爆炸时没有意义。
怎么办?生造!
重新科学定义虚“时间”,与虚数类比对应。说此迟那时快,粒子运动可以比光速快,可以在(虚)时间中向后运动。所以,将这种虚拟时间技巧用于量子宇宙论,并分析其极简化宇宙模型,其量子力学形式根本没有“奇性”,与广义相对论有“奇性”的结论相反。
假设,请注意,是假设,假设有虚时间。
虚时间的现在不一要有一连串的过去时刻,时间往以前退去,越来越接近传统实时间图像中的原点之处,最后,经典理论中的奇点被磨平了,至少在量子状态下,就会得到整个宇宙唯一的波函数。
这就是说,宇宙根本不从任何东西产生出来,它是一个自洽的数学解构,绝不是“自有永有”,而是“我思故我在”。
于是,霍金用诗化哲学家般的语言断言,也许虚时间才真正是真实的时间,而我们称为实时间的仅是我们的想象。宇宙在实时间里各有一个开端和终结。可是在虚时间里,不存在奇点或边界。因此,也许我们称为虚时间的是真正更根本的,而我们叫做实时间的,只不过是我们发明的观念,用来帮助我们自己描述我们认为的宇宙的样子。
到此为止,霍金不仅以实时间将创世的上帝从大爆炸挤压成一根直线,或者一个任何科学规律都失效的奇点,而且,用量子力学的特殊假设手段,褫夺了上帝在宇宙中的存身之所。
6
但是,史蒂芬霍金写《时间简史续编》到最后(年),还是低下了本是偏颇的头颅:我犯了一个错误。原因在于我用了一个过于简单的模型。当宇宙开始收缩时,时间不颠倒方向。人们会继续变老,所以不能指望等待宇宙收缩去恢复你的青春。(续P)
在离上帝创世(创生)最近的地方,霍金选择了遮蔽性无视和策略性远离。
明敬暗怼上帝的霍金,如今在哪里?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待续,鸣谢搜狐图片)
END
不是结束
是
重
生
原创
传福音平台
中庸至道
?:zyzd
霍金的黑洞:在爱中重新解构爱(一)
王勇弟兄
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wh/6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