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

霍金丨科幻关乎我们在宇宙中的真实地位


斯蒂芬·威廉·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1岁的霍金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但他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今天的《为你读书》,让我们来听听霍金对于科幻的理解。主播|晓峰

霍金的秘书悄悄走出来,问我愿不愿意跟霍金在凯斯学院共进晚餐。参加剑桥大学里的高桌晚宴是在英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体验,我清楚地记得自己每一次的参加经历,席间的口舌之快绝胜于口福之享。我立马接受了邀请。

我们走过一座座氛围典雅的学院小楼,人声、自行车铃声在那青石古木间回荡。在朦胧的暮光中,回响着学生的叫嚷,霍金的轮椅在鹅卵石路面上咯噔咯噔地碾过。

他坚持自己操控轮椅,尽管他的护士在一旁焦虑地守候着。我从未意识到,全天候地照料霍金让他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有些路人跟在我们后面,只是为了看霍金。“别在意,”他的合成音说道,“他们很多人到这儿就是来围观我的。”

我们绕过古老的石制建筑和精心维护的花园,终于来到了凯斯学院。拥进餐厅的学生们发出阵阵喧嚣,霍金乘坐电梯上去,我走的则是嘎吱作响的楼梯。教职员工在学生们之后进来,我跟在护士后面。

“高桌”名副其实。他们精心安排了霍金的座位,让他背对着本科生们围坐的长且宽的餐桌。我很快意识到,这是因为霍金进餐时是无法控制嘴唇的。

他吃的是特别准备的、无需咀嚼的套餐。他的护士需要把食物切碎,用勺子喂给他。

晚宴很吵,今年的新生们都盯着大名鼎鼎的霍金的后背在看。霍金则通过他的键盘平稳地输出语音,来进行一场事实上的“对话”。

他聊起他的担忧,对于那事关物理学家的圣杯、能够解释万物的大统一理论心生疑虑。

即便我们已经可以穿越数学的层层滞障、窥得大统一理论的轮廓,但我们尚不能看得真切——也就是说,我们还有很多可能的其他选项。

物理学的发展可能会在某些难点上摇摆不定,那些事情与我们作为灵长类动物的经验相去甚远。从这里开始,就是审美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餐厅的环节结束后,高桌晚宴在楼上的高级公共休息室继续。我们围着一张光滑的长桌,倚坐在舒适的软椅上休憩,享用着传统的脆皮核桃、有些年头的红酒、古巴雪茄和高谈阔论,其中时不时穿插着霍金的幽默发言。

有人提到美国物理学家史蒂芬·温伯格在《最初三分钟》中的观点,所谓“我们越理解这个宇宙,它就越显得没有意义”。这话霍金不同意,我也不同意。

“宇宙给人的最深刻印象即它是有序的。我们了解宇宙越多,就越发觉它是被符合理性的法则所主宰的。如果有人乐意的话,大可将宇宙的秩序归功于上帝。爱因斯坦就是这样认为的。”

霍金在键盘上快速地敲打着:“我们的宇宙拥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条件,但这不应令人惊讶,因为这并非宇宙刻意被设计成适宜产生生命的证据。”

核桃吃完了,酒喝完了,烟也抽完了,到散场的时间了。我们走时,霍金带我走了一条我走过很多次的小径。

在那个清凉的夜,霍金追忆了一些他最喜欢的科幻小说。他说自己在十二岁之后,就很少读科幻以外的小说了,“这是唯一一种关乎我们物种在宇宙中的真实地位的小说。”他这么说道。

不过即便是那些小说家,又怎能料想到宇宙本身的奥妙跟小说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即便他们会讨论下一个十亿年的事情,也猜不到仅仅下一代的物理学家将会提出怎样的奇怪理论。

现在有人认为,我们的宇宙有十一个维度,但除了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以外,都蜷曲到极小的尺度。这会改变宇宙学吗?没人说得清。但是这些想法本身就极有意思。

从剑桥回来一周之后,我收到了霍金秘书发来的那晚他全部的发言记录。我利用这份记录,在本文中复现了他的语言风格。

这记录是从他轮椅电脑里导出的,那电脑是他跟我们唯一的连结点,这让这些文字像是从一个极遥远的地方,跃过深渊而来。

科学的骇人复杂与惊人神奇纠缠在一起,描摹它冷酷的一面既是技术,又是艺术。我们有的人用小说来描摹,而霍金用他对广阔冷峻的数学世界的深刻洞察来描摹。

要弥合我们这个撕裂的时代,要跨越文化的鸿沟,也需要这些手段——甚至很多其他手段,如果我们能将其创造出来的话。

年复一年,霍金在面对着令人绝望的身体萎缩的同时,却向着那些终极问题发起了冲击,纵横于广袤的空间和时间;日复一日,他泰然以最孱弱的身躯作斗争,却没有丝毫怨言。

我想起他对梦露的爱,那是他对生命的深刻执着,是他在熵增的大潮中屹立不倒的象征。

我意识到,我在那短短几天学到了很多,而那绝不仅仅是关于宇宙学。

(本期文字整理自《银河边缘:天象祭祀》)

荐书

《银河边缘:天象祭祀》

主编杨枫[美]迈克·雷斯尼克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八光分文化与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推出“银河边缘”科幻系列丛书,这是一套由东西方专业科幻人共同主编的幻想文库,不仅展现黄金时代科幻小说的动人美感,也呈现了当下国内外前沿科幻小说的最新动态。

本辑主打是传奇科幻女作家安德烈·诺顿和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代表宝树,横跨宇宙,穿越时光,且看中美科幻作家如何深入异域寻找真相。内容涉及外星冒险、历史科幻、和风科幻、幻圈秘闻等多个题材,是一场绝对精彩的科幻探秘之旅。

往期精选

郁达夫丨我撞上了秋天

宋英杰丨看风云,观物象

梁实秋丨人这一生,为什么一定要去旅行?

林清玄丨要觉悟,必须做到这四点

生命的三项任务,你完成了几项?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wh/709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