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来自何方?
人类来自何方?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经典唯物主义,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1]在第一章中已有论述。但由于达尔文进化论至今未能找到引起进化质变的直接、充分、可靠的证据,因而进化论也只是关于“人类来自何方”问题的答案中证据比较多、但并不充分、更谈不上证据确凿的一种理论。就是因为达尔文进化论有这致命缺陷,加上近年来“生物中心论”的诞生和蔓延,人类反而对自己从何而来的问题越发感到困惑了。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产物,是在古猿进化到现代人的过程中随着脑容量的增大而由本能进化而来的。这个观点显然与“生物中心论”中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的观点相矛盾。如果硬要凑合两家的观点,除非假定:在地球上生活的古猿,其进化的只是躯体,古猿的躯体进化到一定程度时,这个程度就是古猿脑壳的容量以及脑壳机能能够接收另一个宇宙发射出的意识时,古猿变成了现代人类。如果要对这个假定稍作调整,那么再将第二章中的假设植入进来:即存在于另一个宇宙空间的意识是一个“产品系列”,并可被度量,不同大小的脑容量和不同能力的大脑能够接收不同的意识“产品”。这样一来,问题就有点儿复杂。作为一个个体的人,不只有躯壳和意识,还有性格、脾气、气质、长相、血型、肤色、发色等等。那么这些“东西”是独立于物质和独立于意义而存在的吗?为什么?若这些“东西”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而存在,它们又存在于何处?
最近,许多自媒体平台都以国内科技界权威人士的名义发表了与“生物中心论”观点类似的文章。我仔细阅读这些文章后发现,这些文章有几个共同点:一是文章形式为学术权威的讲稿;二是主要引用的论据是当下最时髦的量子力学中的“量子纠缠”现象[2];三是由于权威所处的领域不同,这些文章不约而同地加了“佐料”——该权威所在领域的有关数据与成果(无论这些数据和成果是否与“量子纠缠”相关),并企图以此来增加论据的可靠性和论证的充分性;四是采用“标题党”技巧,以吸引眼球;五是矛头直接指向唯物主义哲学观——即“量子纠缠”现象已被证明客观存在,因而得出物质是意识产物的结论;六是将“物质是意识产物”这种逻辑上的可能性用一种似乎已经被科学实验证实的必然性词汇加以表达,虽然表达委婉,但却很容易诱导读者得出唯物主义已经过时的结论。譬如,年11月6日就有一篇来自青少年白癜风的危害北京白癜风断根治疗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wh/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