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是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对尽头而言。
——霍金
年3月14日,他走了,
带着他的思想,一起奔向了他的宇宙,
缘于宇宙,终于时间。
在我们怀念他的同时,我们不禁有一些疑问。
他身下的轮椅干巴巴地输出语音,究竟是霍金在说话还是轮椅在交谈?完全瘫痪的霍金是如何控制轮椅的?这背后会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尖端科技?
很难想象,一个抓不起笔,开不了口,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残障人士不仅写了十余本畅销书,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还参演了多部影视剧作品,成功的背后靠的不是伟大的女人,靠的当然是他的轮椅(不靠着轮椅他怎么坐得起来)。
霍金需要用眼神选定区域、再确定颜色,最后挑挑眉毛表示确认,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得拼成词汇。这套“眉目传情”的功法必须要两个人才能修炼,拼一个单词要花上数分钟,麻烦至极。
重新让霍金说上话,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愿望,也是学术界迫切的需求。物理学家马丁·金最先想到用一套辅助软件来跟霍金交流,他找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Words+公司的CEO,请求他帮助霍金教授。这位CEO曾经开发过一套名为Equalizer的软件帮助同样患有“渐冻症”的岳母,他得知要帮助的是霍金教授,立马就表示将全力以赴。
为了方便的运行这套软件,他们在霍金的轮椅上安装了AppleII电脑以及一个显示器。这套系统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光标会一行一行地扫过屏幕上显示的字母表,霍金只需要在光标经过想要的字母时给电脑一个确认指令便能实现输入。
此时,霍金的双手还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不仅能自己操纵轮椅,对辅助软件的使用也完全不成问题,毕竟整套软件只需要一两个按键就可以操作。
(图为霍金使用的Equalizer软件)
这套软件解决了霍金的输入问题,他已经可以还算方便地写作,但是在生活中单单只有文字是远远不够的。霍金的家人朋友们又找到了一家开发语音合成器的公司,希望寻求帮助。
这家公司生产的设备主要用于电话自动应答系统,接到来自霍金的求助倍感荣幸。他们改造了一台CallText设备,用上了当时最好的文字转换语音处理器,在年赠送给了霍金。这样霍金在输入文字后就能大声地“说”出来了,仿佛重获新生,让霍金重新立足在了顶端!
(图为霍金的“喉咙”)
光有这些也是不够的,因为霍金的病症会逐步掠夺他的活动能力年起,霍金只能用一根手指操作整台轮椅了,短短三年之后,他已经连手指都无法控制了,仅剩下面部的部分肌肉可以活动,他的装备面临又一次的大改造。
所以...能用面部肌肉控制的计算机也成功被制造出,霍金的研究生助理为他设计了一个“cheekswitch”装置,这个装置可以安装在眼镜框上,用红外线检测霍金右脸颊的一块肌肉活动。
(霍金眼镜右侧悬挂的装置便是红外传感器)
虽然设备被升级了,但是由于只有一块肌肉,霍金的“说话”速度还是降到了每分钟5-6个单词。
岁月如刀,很快霍金唯一的一块肌肉也变得僵硬,在英特尔实验室,花了足足20分钟才“说”出了大概30词的问候语。虽然英特尔的员工们很想帮助霍金再次升级设备,他本人也不太愿意改变用了几十年的这套操作逻辑,毕竟是个念旧的人。
没办法,工程师团队只好另辟蹊径,将重点放在了改善软件输入效率的方向上。他们仔细认真的观察了霍金输入时的每一个细节,发现了很多问题。令他们惊讶的是,已经是21世纪了,霍金还在一个一个字母地完整拼写单词,除了他严谨的性格外,其余的恐怕还要“归功于”这套古老的软件。
为了加快霍金写作的速度,团队找来了在智能手机输入法领域备受好评的SwiftKey公司合作,他们采集了霍金的大量文档,分析词频以及上下文关联,在霍金输入时会给出最合适的预测词。比如输入“Stephen”,软件会联想出“Hawking”,不再需要逐个输入字母,这是一次革命性的革新!连霍金本人都毫不掩饰对新软件的喜爱,大赞这次革命性的升级。
(图为霍金的轮椅)
霍金本人是万中无一的,连霍金的轮椅也是万中无一的。这个轮椅包括了人体工程学设计,搭载更高性能的控制系统,整合健康监测和生命维持装置,不得不说是十足的黑科技了。
有人说科技违背了优胜劣汰的法则,它拯救了太多本应该被“淘汰”的人;可如果没有科技,全人类可能都是应该被“淘汰”的弱者,霍金的故事其实也是人类的故事。
材料来源:北京时间(侵删)
供稿:信息学院学生会科创部
编辑:王骏溥
审核:田素鹤
孙晓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wh/7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