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tlmymy.com/m/来源:大江西去
真实的情况就是,落后。
中国大陆芯片的真实现状就是,落后西方5-10年,甚至更多。
芯片生产大致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测三大环节。
芯片设计的工具,用的是国外的EDA软件,就连中国最好的芯片设计公司华为海思,也只是刚刚开始“去美国化”。
▼真正的破壁,全营养▼
▲点击图片查看▲
全球最大最好的芯片制造厂商,就是台积电。台积电现在已经实现5纳米工艺制式的量产,而大陆最好的芯片制造公司中芯国际,刚刚完成14纳米的量产。
而制造最先进制程芯片使用的光刻机,都得从荷兰ASML公司进口。但现在也买不到了,因为美国不让。
大陆最好的光刻机生产厂商是上海微电子,现在生产的是90纳米的光刻机。
中国表现最好的,是封测环节。但这个环节的利润,并不高。
没有人在乎芯片行业是个极其烧钱的行业,什么几十亿,几百亿投进去,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也没人在乎芯片行业是个需要时间的行业,可能几年、十几年都看不到成绩。
也没有人在乎国产芯片行业的人才缺口,达到了30多万。
也没有人在乎芯片行业是个“赢者通吃”的行业——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老四舔舔碗底,至于后边的,全看命。
更没人在乎,由于年的《瓦森纳协定》,华裔的工程师无法进入欧美半导体公司的核心部门,中国公司买不到近二代的设备。
我们的最新研究,就是人家已经过时二代的技术。
根本没人在乎这些,既然国外的芯片有得买。国产的芯片,骂就对了。
但即便这样,仍有一大批人,坚守在这个行业,从未离开。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我知道他们的故事。所以,我想为内地芯片说几句。我害怕再不说,会来不及。
我希望大家能明白,这个行业的差距,是越拉越大的——市场占有率的前两位,会把钱都赚走。这样,也能支持它们在研发端投入更多的资金。
如果你发现,大陆芯片行业在缩小这个差距,那希望你明白——他们付出了,比汗水更沉重的东西。
01
最先拉了华为一把的,是中芯国际。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叫做张汝京。
没创办中芯国际之前,张汝京已经是行业内人人知晓的大佬。他入职的公司,是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
在德州仪器的20多年,张汝京狂建9座工厂,遍布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等地。
▼鼻炎界的“印度药神”,热卖83年!▼
▲点击图片查看▲
他也成为半导体行业内公认的“建厂狂魔”。
就在这时,张汝京的父亲张锡纶从台湾飞去美国,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什么时候来大陆建一所工厂?”
张锡纶曾是我国有名的炼钢专家。抗战时期,他和妻子主持的第21兵工厂,生产了中国90%的重机枪。
年,他带着刚满一岁的张汝京来到了台湾。
现在,儿子事业有所成就,他也希望儿子可以在大陆,建一座芯片工厂。
父亲的话,戳动了张汝京。
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以做中国人为荣,我们就是中国人”。如今,是到了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了。
几天考虑后,张汝京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辞掉工作,回国办厂。
不出一个月,他回到台湾,创办了世大半导体。
在张汝京的带领下,世大很快就建了两座工厂,一举成为台湾第三大芯片公司。
公司的业绩,也越来越好看。
但与此同时,世大也引起了台积电的注意。在芯片行业,当出现后起之秀时,摧毁它的最好办法,就是收购它。
于是,台积电发起了对世大的收购。
这场收购张汝京也没什么意见,因为台积电给出了50亿美元的高价,这几乎是当时世大股价的8倍。
但张汝京提了一个条件,“收购完成后,世大的第三个工厂,必须要建在大陆”。
当时并没有人对这个提议提出反对,收购也得以很快完成。
但这之后,张汝京三番五次的找到台积电负责人,询问大陆建厂的事,都没有收到明确的回应。
台积电,并不准备兑现承诺。
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张汝京决定辞职。
台积电并不同意,并且警告张汝京,“如果离开,你在台积电的大量股票将被收回”。
那就,不要了。
钱,不要了;公司,不要了;股票,不要了。张汝京毅然离开台湾,来到大陆,准备建厂。
这次,张汝京把目光抛向了上海。
当时大陆芯片的制程工艺,卡在了0.5微米,停滞不前。
建晶圆加工厂太费钱了。一条最普通的8英寸生产线,都需要10亿美金。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汝京扮演了开拓者的角色。
为了表明决心,他把太太和孩子,甚至90岁的老母亲,都一起迁居至上海。
初来上海,建厂的人才、设备、资金、需要引进的技术,什么都缺。
▲点击图片查看▲
但当得知张汝京要在大陆建厂时,除了他在德州仪器和世大之前多位海外同事愿意追随他,还有多位台湾同胞,也跟着他来到了上海。
大家都看到了张汝京身上的使命感,家国情怀、回国报效,这一次,终于有了机会。
这些,让张汝京惊喜万分,建厂初期的骨干,有了。
在资金方面,张汝京把他20年积攒的资源和口碑全用上了。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神奇般的筹到了10亿美金。
要知道,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电子工业项目——工程,最开始的投入是亿人民币。
一个张汝京,抵上了一个国家工程。
在解决了人才、资金问题后,技术和设备,又成了最大的问题。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在美国的主导下,签署了《瓦森纳协定》。这个协定中限制了先进材料、电子器件、军品等各种商品或技术的出口。
而中国,则是这个协定的“禁运国家”。
即便中国购买技术的价格让其他国家难以拒绝,美国也会出面干涉,直接中断这次交易。
为了能买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张汝京找遍了美国五大教会,为其人格背书。
并再三承诺,中芯的产品只用于商业用途,不用于军用等领域,这才拿到了美国的出口许可。
万事俱备,只待开工。
年8月1日,中芯国际开始动土,短短13个月后,到年9月,中芯国际正式投产。
13个月,也刷新了晶圆加工厂建造速度的世界纪录。
同时,中芯国际的0.25微米以下生产线,也将大陆芯片,第一次推进至纳米级。
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和华人回国,张汝京在厂区周围,建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中芯国际学校。
并且,一部分工人还能到上海微电子学院进修——这是他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与此同时,多个单元的住房也同时建了起来。
家庭、梦想、事业,在中芯国际,都能找得到。在这种氛围下,中芯国际不断地吸纳着海外人才。
有了归属感,工作效率自然也变得高效。
短短3年时间,中芯国际就拥有了4条8寸产线和1条12英寸生产线。
毫不夸张地说,这3年,把大陆芯片产业拉快了30年。
到了年,万人一心的中芯国际,傲然竖起六座工厂,做到90纳米集成电路线宽,跻身全球第三大代工厂。
大陆芯片制造业,迎来了最高光的时刻。
02
然而,台积电一直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xw/5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