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昶/文来源:管理思考录(ID:o-liuchang-o)
在一个无事可被证为真理的世界上,改进可能性的唯一方式就是掌握更渊博的知识,实现更深的理解。
——银行家,曾任美国财政部部长罗伯特·鲁宾,《在不确定的世界》
理论是重要的,是值得学习的,但是面对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理论,管理者就需要具备筛选理论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对自己有益的理论。既然理论满天飞是不可避免的,那就必须具备筛选能力。
那么,要如何筛选理论了?一是知道小心哪些理论,进而排除远离这些理论;二是知道选择哪些理论,进而学习应用这些理论。
好理论、坏理论
对于好理论的标准,可以列举出很多,比如概念清晰明确、可量化可衡量,因果关系明确、简单且易于理解、真实性、融贯性、惊人、新奇、有趣、美、赏心悦目……
没有必要期待一个理论符合更多的判定标准,况且有些标准标准之间本身就可能存在矛盾,比如因果关系明确的理论所能带来的想象力可能不足够。如詹姆斯·马奇就认为,机会链理论可能是错的,但是更有想象力。
卡尔·维克的“理论之钟”很有趣,他认为理论具有三个特征,分别是一般性、准确性和简洁性,可以依次定位在时钟的12点、4点和8点上,如果一个理论的位置在12点和4点之间,说明其更具一般性和准确性,但不具简洁性。
对于实践者而言,应以什么作为判定好理论的标准呢?可能有人认为是“绝对正确”,即要找到“真理”。但很遗憾,管理学中没有绝对正确真理,亨利·明茨伯格说:“每项理论都由一些符号组成,一般来说是写在纸上的文字。这些符号不是现实,只是现实的简化,所以不可能是正确的。”那么,应以什么为标准?有用即可,明茨伯格打比方说,人们发现“地圆说”这一真理后,并没有根据海平面的曲率去修正造船工艺,对于造船业来说,“地平说”就足够用了。
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冯·格拉塞斯费尔德举过一个类似的例子,他说,虽然我们知道宇宙是爱因斯坦模式,不是牛顿模式,但是在确定火箭着陆点的时候,用牛顿的方程式即可,它虽然不能详细地说明火箭着陆的正确地点,但是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类,不精确也是有用的。他强调,“虽然我们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但我们用那种更有用的。两种中没有一种在本体论上是‘真理性的’。”
如果觉得哲学家的观点无法令人信服,可以看看科学家史蒂芬·霍金的观点,他说:“科学理论只不过是我们用以描述自己观察的数学模型: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所以去问诸如这样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实的”或“虚的”时间,哪一种是实在的?这仅仅是哪一种描述更为有用的问题。”
所以,管理者选择理论的标准不是“绝对正确”,而是“有用即可”。德鲁克认为,效果是测试观念的最准确的标准,也是唯一的标准。他会问:这个观念的结果是什么?金钱价值是什么?
如果管理者以“绝对正确”为标准,那么面对不计其数、各种各样的理论时,便会陷入困惑——不知哪个对,不知学哪个,随即以无用为名,弃之不学。如果以“有用即可”为标准,就不会过度执于“对错”,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理论就可以了。这要求管理者具备一个能力:快速进入一个理论,再快速抽身而出,在一进一出之间获取有用的启示。
那么,怎么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理论呢?
小心哪些理论
理论的筛选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初学者。管理者在学习筛选理论的时候,要小心一些的理论,如下:
小心万能的理论
任何理论,都是有其边界的,没有什么理论是万能的。比如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更适合在产业结构不变的条件下使用,虽然波特承认产业结构是可变的,但是毕竟没有提供相应的分析工具。所以,有了蓝海战略。
即使是自然科学理论,也是有边界条件的,物理学家StevenWeinberg说,目前已知的物理学法则没有一条是绝对成立和普适的(也许只有量子力学普遍原理是例外),例如“麦克斯韦方程组”,已不是麦克斯韦最初写下的方程,而是后来的物理学家在几十年的研究后建立的方程,根据现在的理解,该方程组是对现实的近似反映,在有限的条件下是成立的。
小心时尚的理论
时尚的理论虽然可以刺激人的想象力,但是还不够成熟,甚至存在谬误,可以去了解,但是不能痴迷于此。朱利安·伯金肖研究了项管理创新的流行周期,他发现,这些激进的管理创新虽然或多或少能带给管理者一些启发,但是难逃退潮之厄运,90%的管理创新其流行时间不超过10年。
“时尚”不等于“实用”。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强调,对于理论,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xw/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