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

英国摄影游学肖亦辰


8月4日北京→迪拜→伦敦今早7点多的飞机,5点在T3集合。半夜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终于挨到3点半,收拾收拾上机场。结果是第一个到的。飞伦敦,我们要在迪拜转机,前后两趟航班都是阿联酋航空的A。我在这趟行程之前百度过,阿联酋航空的飞机B和A最多,其他也基本都是大飞机,像B那种几乎没有。石油国家,就是有钱啊。波斯湾周围一圈,比如阿联酋、卡塔尔都贼有钱,就是因为波斯湾的石油,这也算是养活西亚的唯一产业了。A,空客的双层豪华客机,可以坐个人。飞机上的设施都要先进一些,比如两侧窗户下面有可以存放物品的凹陷式储物箱。让我惊讶的是厕所(不是因为味道好),A的厕所是其他客机的两倍大,马桶前面有很大的空间,让人感觉很舒适,没那么压抑。还有一个就是小电视的地图,我放大迪拜,能看见棕榈岛;放大北京,可以看到故宫紫禁城那一圈城墙。北京到迪拜,中间飞过了内蒙古、新疆,还和青藏高原擦肩而过。刚开始云雾缭绕,从窗户往下看一片雪白。后来,大概飞到额济纳那个位置的时候,烟消云散,大片黄色的沙漠露了出来——从干涸的河道留下的辫状痕迹,到一望无际的黄沙,再到柴达木盆地北侧被沙覆盖的山脉,然后又是漫漫黄沙,眼见处总能看到干旱的肆虐。阿联酋,沙漠面积占其国土面积的比例高达47%,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旱,盛产石油,然而这里水比油贵!迪拜,可以说是西亚干旱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最富城市,拥有全球最大机场。这也许是老天爷赐给他们的福利吧,谁叫那里环境那么差呢!老天是公平的!穿越沙海,我们飞到了帕米尔高原上空,并且有幸看到了喜马拉雅山。连绵的山脉冲破云层的束缚,直插蓝天,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它们像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目送我们跨越国界。飞越山脉,大地由白转绿,最终黄沙卷土重来,直通西亚。我们也到达了中转站迪拜。迪拜机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机场,转机花了20分钟;但是感觉不出有多繁忙,下飞机后,基本上只有我们那一飞机的人,越走人越少。到了出发航站楼,也看不到什么人,反而觉得很冷清,不像首都机场那样人山人海。迪拜机场无处不体现着这个石油国家的富有,走廊上的挂钟是世界名牌劳力士,电梯后部有人工喷泉……虽然说不上富丽堂皇,但是它的庞大规模和精致细节,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金钱、时间与精力的结晶。迪拜机场很干净,总能看见工作人员推着小车打扫卫生。厕所里也有工作人员一直在清理洗手台上的水和拖地。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的。迪拜机场的管理也很有序。登机时,先把所有人放到一个大厅里,再分不同仓位按顺序登机,有效的避免了人群拥挤和堵塞,北京这样的人口大城市应该借鉴一下。迪拜飞伦敦依然是阿联酋航空的A。这是趟与时间赛跑的航班,我们所飞过的地方,黑夜正在慢慢侵蚀过来。同时,飞机上的卫星地图可以看到黑夜地区的灯光,一下将人口分布“暴露了”(这让我突然想到了做过的一道通过夜晚灯光判断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题)。伦敦这“雾都”果然名不虚传,飞跃英吉利海峡时,飞机有去无回地就扎进了云层和细雨之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伦敦。只能祈祷我们在的这些天别下雨!8月5日Ardmore学校昨天晚上学校死活进不去,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最终在旅行社的帮助下“破门而入”。即使进屋倒头就睡,也11点多了。本以为第二天起不来,却神奇地只睡了6个小时就醒了:时差没倒过来。7点,一位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校园。学校不大,但环境很好,有大片的草坪和高大的树木。环境好是第一位的。但是,在全校只有我们4个中国人、16个法国人、1个俄罗斯小姐姐、1个日本小姐姐和一些老师的情况下,显得还是比较大的(人口密度低啊)。我们每天的安排基本就是上午上课,下午和晚上3次活动。今天是第一天,上午考试、然后老师介绍学校和英国。考试融合了小学和中学的各种题型:看图选择、完型等,还有一些没见过的,最后还有口语考试,其实就是用英语和老师聊天,比机考自然多了。下午的3组活动照常进行,每组有2样活动供你选择,很丰富。最后一项到10点才结束,这一天下来还是比较累的。我们4个选择的是足球、画画和定向越野。画画要重点说一下。本来的活动是湖边约会(根本就是条河),到那儿以后所有法国人在一起玩类似扑克的卡片游戏,因为某种原因,我们被逼无奈去画画。计划画的是一条木椅子和周围的树,还有点景深,挺美。我先打了草稿,后来大家一起上色。画完以后一看,完全是热带海岛风情纪念画:我们的纸是棕色的,背景颜色变成了沙漠,松树变成了椰子树,蓝天变成了海洋,如果在椅子上加两个人会意境十分凄凉。我们真是天才画家。晚上定向越野后,还有一个小时才结束,只好打篮球消磨时光。本来是我们四个中国大汉自己打,突然来了两个法国小姐姐还有日本和俄罗斯小姐姐。打球计划变成了撩妹计划,但是打着打着突然觉得不对劲,那两个法国妹子完全是疯癫状态,不管不顾地打,无意之中,我们变成了被撩者……8月6日Ardmore学校既然我们在学校里,那么最重要的肯定是上课了。今天上午两节英语课,每节一个半小时。第一节课主要讲一些关于健康的知识,一些身体受伤的表达方式及治疗方法,大部分我在上学时都有过了解,所以听起来比较容易。第二节课讲的是如何制作介绍一个景点的视频,老师给我们看了已经做好的。制作很简单,只需要录一小段一小段的视频,再用专业软件剪辑一下就行了。明天下午我们要外出,做一个视频是任务。两个老师都很有耐心,语速也很慢,肯定是因为我们这些外国学生,给英国学生上课的语速估计我们什么都听不见。其实内容都不是很难。我感觉我们的英语比法国人好。下午第一项活动是手球,就是有一个球,拿球的人最多只能走3步,要把球扔进对方的“球门”里。一个法国小伙很强,进了50%的球,但是我们4个中国大汉都觉得他就是装,但是那些法国人好像并不这么认为。第二项是羽毛球,只有我们四个(可以只算3个,颓废的孙某几乎没上)、一个日本人、一个法国人和一个黑人老师在打,其他人都定向越野去了。那个法国人很厉害,接到了很多球,她同时也是一名好老师,耐心地教了日本女孩很久如何发球。而我,虽然姥爷和奶奶都是羽毛球健将,但我好像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连发球都不会,后来却越打越好,但终究比不上法国妹子。打久了,法国妹子看不上我们的技术,和边上几个新来的中国人打上了,他们都打得很好。那些中国人是我们刚开始打的时候来的,绝大部分人都是经典动作:看手机,一个半小时,直到活动结束都没动过窝;只有几个打羽毛球。真是的,花钱换个地方玩手机,还不如就在家呢。反正那些人来了以后,体育馆就失去了安宁,玩手机的、打球加喧哗的、装逼的,吵翻天又丢脸。晚饭时,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英国人能把任何东西做的跟翔似的,除了土豆。今天最后一项活动是唱歌跳舞。我们四个通过唱歌抒发了心中积攒多年的“怒气”,幸运的是除了我们没人听得懂。跳舞就十分尴尬了。所有人都激情四射,只有我们四个像铁棍似的立在那里。外国人很开放,而我们已经被9年义务教育束缚住了,无法突破自我。当一个人学会接受外界和突破自我时,他就成熟了。8月7日Ardmore学校、Reading(雷丁)上午照例上课,今天两节课的主题都是天气,还是昨天的两位老师。第一节课讲形容天气的词。老师让我们用学过的词设计一个字母表,把这些词藏在里面,让别人找,结果我完美地理解错了,我直接写了单词上去,根本没写干扰字母。当我还在冥思苦想怎么用单词填满表时,别人已经做完了,交换时我才知道自己做错了。第二节课讲“全球气候变化”,有一篇欧洲人游行抗议的文章,还看了文章里一个“抗议代表”瑞典女孩的演讲视频。最后时间,老师让我们制作一个海报,主题是“保护环境、抗议对天气变化无动于衷的政府”。3人一组,我和两个法国女孩,她们一直在用法语交谈,说好的上课只能说英语!老师来解了围,把我们带回了英语的道路上。下午我们去了Reading(雷丁)。Ardmore学校在伦敦的西边,雷丁在学校的西边,和学校到伦敦的距离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雷丁是伯克郡首府,一个非常小巧的城市,也就是大镇子;因为规模不够大,所以还是一个镇。到雷丁,我们先左拐右拐,走街串巷,到了英国皇室历史博物馆,这里有很多古代的长画和各种装物品的器皿,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有的甚至古老到铁烂掉。博物馆里不只有和历史有关的古物,也有动物化石和动物复原品。动物化石最古老的要数猛犸象了(这东西没有复原品)。展出的有一根猛犸象大腿骨和一根獠牙,獠牙虽然已经断成了三节,但依然能透出猛犸象的高大威猛。毕竟这牙比大腿骨还长!其他还有鹿、鸟等一些比较常见的动物。离开博物馆,我们回到了之前穿过的商场。对于我这种人,逛商场就是一种煎熬,我没心思去看那些衣服、鞋什么的。但是今天出乎意料,我居然逛下来了,而且不烦!原因大概是我们进的店都是和电影、游戏有关的,我还花尽心思去看耳机、找《哈利?波特》,虽然都没买,但毕竟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很舒服。回到学校还比较早。晚饭后,我们一看活动,大测试?大恶作剧?带着猜疑的表情,我们被老师带进了昨天跳舞的屋子。不会又要重复昨天的活动吧?分组后有了答案:只是一个知识竞赛,也可以说是一个“大测试”。考试内容以电影和音乐为主。欧美的音乐,从来没听过;电影,除了《哈利?波特》《霍比特人》和《指环王》全都不知道,这让我完美的像一个智障似的坐了一个半小时。我唯一知道的是世界地理,那些队友又坑人,居然不承认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说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在俄罗斯!俄罗斯亚洲部分有勒拿河、叶尼塞河和鄂毕河,欧洲部分有伏尔加河,哪来的沙漠?!还是那句话:人那,要学会接受,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装。8月8日Ardmore学校、Windsor(温莎)今天第一节课的主题是“著名的人”。我们先讨论了一下人著名的原因,这让我体会到了词穷。然后又听了一首著名歌星的歌,只听电音的我,当然没有任何了解。最后是最有意思的环节:看一个学生表演,其他人通过动作猜他演的电影人物。我,作为一个世界著名电影只看过不到5%的人,虽然猜出来了哈利?波特和蚁人(后者还是四天前我在北京到伦敦的两趟航班上看的),但仍然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一个法国男孩简直就是小电影库,猜、演都独霸全班,在他生动形象地表演下,我成功地晕了。第二节课是个“大杂烩”。先继续画昨天的海报,我神奇的想出了6句标语,加上昨天的一共八句。我的组员,两个法国女孩,一直在研究世界地图怎么画在一个圆形纸片上,最后还割裂了西亚和非洲,吞了阿拉伯半岛,把地中海压扁了,合并了印尼群岛……法国不学世界地理的吗?第二项是读文章,一篇关于游戏的文章。虽然我喜欢玩游戏,但是对电脑游戏和电竞并没有什么了解。最后老师给我们看来一个视频,从内容判断是比赛搞笑,应该是英国本地的节目,我觉得很无聊——时间不够,视频来凑。第一节课时,老师放了朴树的《平凡之路》,我立刻想到了我们班,我们班的两首“班歌”是《再见》和《平凡之路》;进而又想到了班长和体委的风骚“英姿”……不好意思,扯歪了。回到今天的经历。下午虎哥带我们去温莎。温莎城堡是英国王室温莎王朝的家族城堡,也是现今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城堡中最大的一个。城堡是哥特式建筑,高大雄伟却又有些阴森。城堡内部陈列着温莎皇室的各类物品,画像、兵器盔甲、日常用品等一应俱全,而且全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立刻显示出温莎王朝历史的悠久。城堡里最多的东西要数温莎皇室的徽章了。徽章大多数做成盾牌的形状,象征着温莎王朝的光辉荣耀和坚不可摧。城堡里有一个“徽章长廊”,长廊里的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徽章,它们簇拥着嵌着徽章的盔甲;天花板也没闲着,它也分担了一部分徽章。在“三面环章”的情况下,温莎王朝的强大和辉煌自然地流入了我们的脑海。离开城堡,我们到了伊顿公学——现在世界上最好的中学。要想进伊顿公学,必须要有地位,不可能靠硬考或走关系进去。伊顿公学的规模堪比大学,它周围的一大片地区都归伊顿,只不过学校还是有明显的墙和大门,把它和周围其他建筑隔离开,而大学是混居的。伊顿公学的环境很好。我觉得,环境对学习是很重要的。你喜欢在安静、空气清新的地方学习还是在臭气熏天、吵闹的地方学习?肯定是前者。好环境更能孕育人才:伊顿公学造就了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也是英国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母校。离开伊顿公学,我们做公交车回学校。真的想不明白,英国这些城市和镇子里一堆坡路和弯路,为什么还要搞双层的公交车?叫过山车更好!回学校,吃饭、练习口语,跳舞,结束美好的一天。8月9日Ardmore学校今天是在学校学习的最后一天。明天学校带我们去伦敦,后天我们就离开了。上午有个小插曲,叫做结业考试。我们和日本人、俄罗斯人都是这周离开,16个法国人还有一周,估计等他们走的时候也有测试,就像期末考试一样。考试题型和入学时一模一样,但是更简单一些。入学测试我41,结业考试53,都不咋地,但我敢肯定满分不是。今天上午因为我们的测试,课程也就没有了固定主题,东扯一句,西扯一句,一会是英国皇室的常识,一会又是节日,实质就是练口语。说实在的,我觉得这种练习的效果比在中国对着电脑blabla强多了。下午是游泳、看电影二选一加躲避球。我们没带泳裤、不可能光着身子进泳池,只能去看电影。电影是一个美剧,叫《StrangerThings》,时间不多,看了一集半,挺吸引人的。躲避球,刚开始以为是手球,因为球一模一样。也没什么新鲜的,说白了就是把溜猴改一改再加大。把所有人分成两组在体育馆中间放一排球,让大家同时去抢,之后打对方,打中的淘汰。晚饭,据说是烧烤和冰淇淋,其实就是汉堡里那种烤牛肉和梦龙(居然还是薄荷味的),我们的烧烤架呢?孜然和辣椒油呢?既然我们参加了结业考试,那肯定就会有“毕业典礼”。晚饭后,我们回到了前几天蹦迪的教室,老师颁发毕业证书和考试成绩(后者不重要),然后开始毕业狂欢。我们这群下午看电影的人点了歌,说了要晚上播放。播倒是播了,但是播到一半就停了,原因是没人蹦迪。我的歌啊!那两个英国大汉也够牛逼的,看足球,没办法就换歌,服了。到此,夏校生活算是结束了。一共6天,学不到什么东西,就是体验一下教育水平最强国家的学校生活。可以说,这里的上课方式是我们求之不得的,跳舞,电影,半天的体育活动,但中国的传统教育基本实现不了。除了日常活动,也交到了外国朋友,这些外国的老师同学都很友好,初来乍到的陌生与排斥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友谊与不舍。尽量从别人身上发现优点,既能增进友谊,又可以取长补短。看见什么,学到的就是什么。愿有幸再次重逢。8月10日Ardmore学校、伦敦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伦敦。伦敦比雷丁远一些(之前没看地图),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相对中国而言,英国的路都比较窄,尤其是城市里。伦敦市区的路一般都只有两三个车道,而且路拐来拐去,坐大巴比较不稳。据说这些路是最初按照马车的宽度设计的,后来也没改,就这么宽了。英国对古物的保护超级严格,一个一百多年的房子,如果你想改造,要政府批准,改造的时候还必须用和房子“年龄”一样的材料。这就造成了伦敦有很多老式住宅,整体建筑高度不高,那些现代的高楼大厦都是鹤立鸡群地被古房子围着。伦敦人的严格造就了一座古老与现代结合、历史与科技共存的不朽的城市。我们今天去的地方都是网红打卡景点。第一站是泰晤士河——一个已经在英语课本上见过无数次的地方。泰晤士河全长千米,注入北海,是英国的母亲河。泰晤士河虽然不大,但十分繁忙,大大小小的游船络绎不绝地行驶在河面上。因为英国是岛国,所以泰晤士河下游比较窄,但水流较快。它和我们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倒是有一点像——水比较混浊。黄河的水混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而泰晤士河水浑,我觉得是航船过多造成的,谁让它是网红打卡景点呢!游泰晤士河,必经伦敦塔桥和伦敦眼。伦敦塔桥始建于年,因靠近伦敦塔而得名。塔桥由左右各一的两段斜拉桥、两个哥特式小塔和中间的桥组成。伦敦塔桥是从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作为伦敦的“守关人”,它果然优雅又不失帅气,古老又不失威严,仿佛吸收了日月精华,却不显露出来。泰晤士河上还有一座著名的桥,一座因名著而著名的桥——《哈利?波特》里的千禧桥。可惜我还没在电影里欣赏到它的英姿。随着河水被船头分开,又在船尾泛着白色浪花,翻滚着合拢,我们离开了塔桥,到了船游的最后一个景点伦敦眼。它没有想象中的大。为了方便参观,它的转速很慢。普通的摩天轮都是一个一个的小包厢,只能坐4个人,而伦敦眼的是一个个巨大的包厢,我们这些学生加上老师全能装得下。离开伦敦眼,我们也告别了泰晤士河,去了另外的一些著名景点:特拉法加广场和白金汉宫,都是匆匆的一瞥,所以就不写了。下午就是购物,我看见了很多哈利波特的店,自己国家的产物,自己要懂得珍惜和传播,这一点英国做得很好。晚上吃饭时,那些法国人主动邀请我们和他们一起吃,其中一个我们一致认为最聪明的小男孩(我们用中文说一遍自己的名字他能复述出来)一直在制造欢乐,饭桌上爆笑不断。最后一天,终于消除了隔阂。除了欢乐,更多的是不舍。早点这样该多好啊!谁都希望这样,可谁刚开始都没有这个勇气。晚上有个看电影的活动,由于我们不想浪费时间看那些看过百十遍的东西,就去打篮球。夏校生活就在篮球的啪啪声和我们的欢笑声中逐渐离我们远去,还有我们的外国朋友们。8月11日伦敦→牛津→曼彻斯特今天早饭后,我们离开了生活一周的夏校,离开了陪伴我们一周的老师和同学们,开启了自由旅行模式。没有了那些同学,感觉心里空空的。真的很奇怪:两次和他们远足时,因为我们要拍照,总感觉他们在“捣乱”;现在我们自己去远足,又缺少了他们那样作伴的人。在去牛津之前,我们又去看了一眼温莎城堡,这次只是在侧面远观。这是个绝佳的角度,远处是温莎城堡,近处有一大片草坪和几排巨树作为衬托,草坪中间有一条通向城堡的路。不时地,我们头顶上还有飞机飞过,现代的飞机反衬出温莎城堡的沧桑。我们能到这种地方,全拜托我们的司机陈叔,他是广东人,也喜欢摄影,这就方便我们商量拍摄地点了。牛津其实是一大片区域,像一个镇子似的,不像北大清华那样有校门、围墙,完全看不出来是一个学校。牛津的房子都是看上去很古老的砖房,不破败而布满斑驳,就像饱经风霜的老人的脸。我感觉英国的大部分房子都是这样的,城市里的、小镇上的、牧场上的,都透着古老的气息。牛津,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更是如此。我们在其中游荡,从自然历史博物馆到各种学院,再到图书馆,这样古老的气息一直萦绕在我们身边。离开牛津,我们到了一个叫做Burford的小镇,这个小镇完全建在山坡上,我们就沿着镇上的一条公路,由坡顶走到了坡底(坡底有一大片牧场),同时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走的公路应该是镇上的一条主路,一直是车水马龙。在这条路上,发生了一件在中国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从坡顶开下来了一辆救护车,它的笛声就像一个信号,路上的车齐刷刷地靠边停下,路中间立刻出现了一条“路”救护车疾驰而过。中国有这种意识的人不多,其次,即使想让也没地方让啊!走到坡底,牧场出现在我们眼前。看到它的第一眼,我想到了内蒙古的草原,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就在那低而厚的云上。后来走进去看了看,不同点在牧场本身。内蒙草原是一望无际的草,除了草啥没有别的植物,而这里除了草还有树。第二个不同点是建筑。内蒙是蒙古包,而这里是砖房,还有一个砖的山洞,让我想起了《千与千寻》里面千寻一家穿过山洞到达神界的情景。如果你来这个牧场,想形容一下它,你会发现自己词穷了。这里的美已经不止于“风吹草低见牛羊”了(倒是没有牛羊)。置身于大片的草原,身后是牧人的砖房,面前是一个小镇,远处又是草原和森林,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这哪里还是人间?趁热打铁,我们又去了附近的一个迷你小镇。陈叔说,这里住着很多艺术家。我们往前走着,看见了一只黑白相间的猫。它看见我们举起相机,就开始打滚、撒娇,立刻证实了这里有艺术家,还是行为艺术家。离开小镇,我们一路向北驶去,于晚上9点到达了曼彻斯特。还没到最北边,就已经比较冷了。英国的南北温差这么大吗?8月12日曼彻斯特→爱丁堡今天的第一站是曼彻斯特足球队的球场——老特拉福德球场。对于足球,我是一个既不会踢也从来不看的人,所以只能凑凑热闹了。球场是一个红白相间的椭圆形建筑,标准的外观和富有体育色彩的装饰可以让人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个体育场。体育比赛是赛场的灵魂。虽然昨天这里有比赛而今天没有,但还是有不少人慕名前来参观,当然我们也是。我们绕着球场走了半圈,应该是从后门走到了前门,前门有著名的“三兄弟”雕像。这是曼彻斯特队的三位名将。从雕像后面看,左边的人左臂夹着足球,右手搭在中间的人的肩上;中间的人左手搂着左边的人,右臂高举,食指指向天空;右边的人左手搂着中间的人,右手叉腰。这三兄弟在这里潇洒地矗立着,用自己的英姿无声的向大家介绍着曼彻斯特球队的辉煌。比赛,要的就是这种气势,没开始先把对手震住。下一站是湖区,这是一个传说非常冷的地方,但当我们到了爱丁堡才知道,这根本不算什么。湖区,根据它的地形和气候判断,应该是高山湖区。我们所在的地方像是一个山坳里的湖,为了更方便游览,我们租了一个船,但它也没能帮我们看到远方的山口外面是否还有湖。租船的时候,有一个英国老头给我们服务,很和善,但当我们把船开出去之后又开回来想接上陈叔时,他秒变变态大叔,冲我们又吼又叫,满嘴脏话。这是大部分英国人的本质,外表绅士,实质是装逼。湖的四周都是山,山上是密密的森林(当然也有一个小镇),湖面上有各式各样的游船,蓝天中点缀着白云,俨然一幅高山圣湖山水画。因为湖里船比较多,所以经常有船会相遇。每当有船和我们的船相遇时(特指小船),对方总是会用招手的方式送来友好与温暖,给我们的“湖区行船”旅行增添了一抹亮丽。其实我们在这里开船是很安全的,因为有英国战斗机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一共看到了两次战斗机,第一次的只是在远处的山脊上掠过,第二次则是在小镇上空以机翼垂直于地面的方式呼啸而过,向着山坳的开口处飞去。它的轰鸣声一直回响在我们耳畔,看不见踪影后还留有余音。今天,我算是了结了一个心愿——看蒸汽火车。我们观赏的地点是湖区边的一个老火车站,火车在这一站和湖区之间穿梭。这是一个很老的火车站,站边还有煤堆,是给火车补给用的。两条铁道之间,还有黑色的煤,染黑了铁路,也诉说着历史,这应该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远处铁路伸向湖区的方向,有一个山洞。等了一会,火车就缓慢地从那个山洞中探出头来。车开的很慢,就像上了年纪的老人走不快一样。火车头从我身边经过时,我看到有人在铲煤。这个火车头相比中国的蒸汽机车头就相对简单,车头是平的,上面有两根烟囱,前面的冒黑烟,应该是烧煤的烟;后面的冒白烟,应该是蒸汽。进站后,火车头绕到了前面,接到了原来的车尾上。随着人们的添煤,火车头的呼吸逐渐沉重了起来,也加快了频率。呼!呼!呼!呜——随着一声响亮却沉重的鸣笛声,火车缓缓启动,慢慢离开站台驶向山洞,驶向了过去,驶向了它旧时的归宿。火车驶向过去,而我们驶向未来。今天的目的地是爱丁堡。途中,道路两侧是大片的牧场,绿草白羊,如诗,如画。8月13日爱丁堡→格拉斯哥今天上午在爱丁堡转悠。早饭后,我们先爬了王座山。在远处看它,说是山,不如说是一个长满草的坡,我们就顺着这个坡往上走。坡上已经有一些人踩出来的路了,那里的草比较低,像一条铺在地上的草毯子,这毯子还有刷鞋的功能,走一遍之后鞋特别干净。我们就一边洗鞋,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向上爬。大概半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山顶,整个爱丁堡市一览无余。爱丁堡市像其他英国城市一样,也没什么高楼,最高的反而是爱丁堡(城堡),因为它建在一个小山丘上。在山顶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海——一个海湾。海湾对面也是一座山,英国有很多这样的小山丘。既然到了爱丁堡,那最不能缺的景点肯定是爱丁堡的爱丁堡了。爱丁堡市是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这座城堡更让它闻名于世。城堡是用砖垒起来的,所以呈现出砖的黄黑色。它虽然没有温莎城堡大,但却是一样的威严。城堡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监狱,这应该跟我以前没见过监狱有关。进入监狱,发霉的味道立刻席卷而来,这都拜英国潮湿的天气和监狱的密不透风所赐。牢房的墙有将近一米厚,外侧的墙上在人够不到的地方有一块小玻璃,阳光透过玻璃照进牢房,打在地上,带来的不是温暖,却是无尽的阴森。走进犯人的寝室,我们仿佛目睹了犯人生活的实况。这哪里是寝室,简直是猪圈!木板做成的床上,垫着一层草席,上面有一床草做的被子,每两个草席之间几乎没有缝隙,这也就意味着犯人几乎要叠在一起睡觉。木板床上,还有一样密集的吊床,摇摇欲坠的像有人躺上去就会掉下来似的。接着,我们又看到了犯人的食物,一个沾满木屑的面包。这就是他们犯罪应得的惩罚!卡尔顿山也是一个小山包,还没有王座山高。山顶上有一个罗马式建筑(准确来说是一堆石柱子)和一个黑色的塔。这都不重要,在山顶上我们发现了最值得拍摄的景观——延伸向爱丁堡的一条大街,它应该是爱丁堡市的主干道,街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回到车上,一闭眼,一睁眼,就到了海边。这是一个海湾,上面横跨着一座巨大的铁路桥。这不是中国那种经典的斜拉桥,具体属于哪种类型我也不清楚。桥上有三个巨大的、由钢条以十分复杂的方式组装起来的、依次套在桥外层的固定装置。桥上过火车比较频繁,我也趁机饱了眼福。今天的最后,我们去了一个湖边和湖边的小镇。湖没什么,和湖区的差不多,远山近水。主要是小镇。我们在小镇的时候正好是蓝调时刻,整个小镇和旁边的湖都仿佛被罩在一个蓝色的毯子下。小镇是英国经典小镇,一栋栋类似别墅的房子整齐的排列着,每个房子的门前窗外都种有鲜花,增加了生活的浪漫。我喜欢这种惬意、舒适的无压力生活。----------------------------------------------------------------------------------------------------8月14日格拉斯哥→逃婚小镇今早我们直接上路,路过一个牧场,也是一块农田。田地里的小麦已经收割完毕,剩下的草梗被卷成了一个个圆柱状的草垛横躺在地面,并用绳子固定了起来,地里剩下的只有短短一节草梗和混杂着牛粪的在雨中变得泥泞的泥土。农田建在一个山坡边,所以有一部分在坡上。放眼望去,满眼金黄,黄中散布着黑和灰白,那是鸟和草垛。雨后泥土的清香混杂着一些牛留下的特殊气息扑鼻而来,这是一个有味道的画面。为配合虎哥拍照,我们在草垛上爬上爬下,在泥地里活动,裤子和鞋全都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我们的欢乐也融在了大地和清新的空气之中。中午,我们在便利店买了午餐,放到车上,说找地方吃,结果一直开到了海边。这是一处无人的海滩,沙滩被乱石滩代替了,乱石滩上有白色和褐色的海带。海带这里一堆,那里一条,记录下一次又一次的潮起潮落,每一堆海带都是一次涨潮的最高点。在被海水打湿的乱石上都长满了青苔和贝类动物,后者我们还尝试抠一个下来,可是越抠它吸得越紧,连指甲都塞不进去。海岸线向左右延伸,远处各有一个海湾;近海里有一些裸露在外的岩石,石头上停着海鸟;远海中若隐若现的有一个汉堡状的海岛,这些都是我们的拍摄对象。腥咸的海风吹来,四周空无一人,只有掠过天空的海鸟和漫天的白云。虽然场面略显孤独,但我体会到的更多是无尽的自由和无压力,仿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离开这片海,我们去了另一片海。两片海的景观差不多,这里的石头更大一些,但不如那边安静,因为这里还有别的游客。石头上停满了海鸟,它们十分机警,我们刚下车,海鸟就铺天盖地地飞起来一大片。面对海,我们身后是一座山,山上有一大片牧场,山腰处有一个黑色的教堂。于是我们驱车上山,到了一个羊圈前。在农场主的带领下,我们穿过草地,翻过栅栏(带电的,万一人不小心碰到了……),踩了一脚水和泥,终于到了“教堂”前。所谓教堂,其实是一个废弃多年的砖头城堡,里面已经被树占据,台阶和墙壁也被岁月抹去了原貌,很像台湾的安平树屋。站在山顶上,面前有一条小溪,对面又是一座山,奶牛正在那里悠闲的吃草。看到我们,它们竟然一起向我们走了过来,并投以疑惑的目光:“这些人皮肤为什么是黄的?”过了一会,它们默默接受了这“神奇”的事情,回到山头上继续吃草,留下端着相机的意犹未尽的我们。8月15日逃婚小镇→约克去约克的路上,我们路过了湖区,没错,就是我们之前坐船的湖区,但是换了一个湖,一个更安静、船更少的湖。湖岸边是一条公路,车辆络绎不绝,我们只好走公路旁、树林边缘的一条泥泞小路。这条路什么都好,唯一不好的是它的位置——湖被树挡住了,这对于我们这样的摄影团队是最忌讳的,我们只好离开。然后我们路过一个山口,它立刻让我想到了一个我梦寐以求的地方——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上有很多山口。我们走过的路在高处出现,并向远处延伸出去,和路边的一条小河一起消失在山脚下的田地里。面对山口,大风打在我脸上,凉飕飕的,却吹散了我的困意,这时,我才意识到要拍照。拿起我的减光镜,小溪流水立刻变成了白色丝绸。从山口出发,我们直接飞驰到了约克。在约克,我们先循着钟声寻找约克大教堂。找到教堂,才发现钟声不是教堂里的,是从教堂边一个比较像《指环王:双塔殊途》里的黑塔的建筑里传出来的。这座塔的顶端挂了一圈类似编钟的乐器,可能声音就是它们发出来的。话归正题,约克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高高的大门,尖尖的屋顶,近看,像宏伟威严的宫殿;远看,像乱石中发光的金子。后者我之所以这么比喻,是因为我们走远了以后,看到的教堂被道路两边的房子夹在了中间,就像在道路尽头。正好,有一束阳光打在教堂上,而别的房屋还躲在阴影中。教堂米黄色的外表被阳光照射之后就变成了金色,和周围的房屋对比,就像乱石中发光的金子。拍完教堂正面,我们绕到它侧面。拍得兴起时,突然一个身着黑衣、拿着皮箱的人带着一大群人来到了教堂边的一个灯下。在他们之后,又来了两三群。这些是捉鬼的人,相传约克闹鬼十分严重,这就形成了捉鬼这项活动。知道了这个,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之前看的一本鬼神小说的其中一个主人公叫约克了。英国是《哈利?波特》的家乡,电影里的很多镜头都在英国取景,约克的肉铺街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它是电影里对角巷的原型,但和电影里却有很大差异。比如,对角巷很长,肉铺街却很短。电影里对角巷的尽头是格林沃茨银行,对角巷也被它分成了两条岔路。我在肉铺街尽头也看到了分岔,但是分岔成度比电影里大得多。作为电影取景地,人们还是保留了一些痕迹的,比如礼品店里悬挂着书中主人公用的法杖,我还看到了哈利?波特进行魁地奇比赛时用的“光轮”扫帚。但礼品店都关门了。8月16日约克→莱斯特我是一个火车爱好者,所以今天上午的经历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不可磨灭的记忆。我们先去了约克火车站。它与国内的火车站有很多不同,我在此列举三个:第一,也是最大的不同,约克站进大门之后直接就上了站台,国内的候车室、安检什么的,它都没有,比之前去的芬兰火车站还简单。第二,站里的铁轨有弯道,而我在国内(台湾除外)去过的那些火车站从来没见过那个站带弯道的,连地铁都没有。第三,约克站有两头通的站台,也有到一半就结束了的站台,就是一头通的,而且比整个站台短了一大截。中国的火车站,要么是全部两头通,要么是全部一头通,没有混杂在一起的,而且所有站台一样长。站内的火车,有电动的,也有烧煤或油的,各式各样的车厢,和国内的差异甚大。下一个地方还是火车——大英铁路博物馆。博物馆一共有三个馆:火车馆、模型馆和站台馆(我起的名)。火车馆以英国不同年代火车头为主,也有车厢和新干线的车。那些19世纪的车头肯定都修复过,因为有没修复过的车厢已经被铁锈折磨的满身疮疤了。展厅中央有一段可以旋转的铁轨,作用是给火车“掉头”。在台湾彰化的一个扇形机车库,我见过一个可以旋转将近度的,而这里的可以旋转度。四周铁轨上的火车头簇拥着这个“掉头机”,仿佛在对它表示无比的尊重和感谢。站台馆是一个火车站的站台改造而成的,原来火车停靠的地方现在永久地停着几节车厢。看到这个馆的第一眼,我就想到了《哈利?波特》里的国王十字车站,那个通往魔法世界9?站台的车站,因为它们的站台构造几乎相同,尤其是站台上的红砖柱子,就是哈利穿过的那个。模型馆,里面陈列着各个时期的火车模型,可以说是英国火车进化史的缩影。下午一直在下雨,我们在赶往伦敦的路上路过了查茨沃斯庄园——一个据说是修给国王和女王,但他们从来没来过的地方。参观的地方大多数在室内,让我们躲开了外面的阴冷和连绵不断的小雨。庄园有一个巨大的室外空地,上面有大棚、喷泉、草坪。草坪修的像高尔夫球场一样平整,可见庄园主人的富有。当然,更显富的是房子。从外面看,这就是一座巨大的别墅,没有任何装饰,和内部的金碧辉煌简直是天差地别。房子内部分为若干小房间以及很多连接房间的走廊,它们大都用名画装饰了起来,大多数房间的天花板上还画有巨大的油画。房间内随处可见金子的身影,还有世界各地的宝物、艺术品。越往深处走,房间越舒适,装饰越精美、奢华,因为最深处是国王和王后的房间。这个查茨沃斯庄园,要多奢侈有多奢侈,要多富丽堂皇有多富丽堂皇,说是给国王皇后修的,我觉得就是设计师和建造者给自己修的——想过过至高无上的生活,就像一个官员做了龙袍,说皇帝来视察的时候献给皇帝一样,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两天后参观了白金汉宫,我觉得查茨沃斯庄园比白金汉宫奢华,某些地方还更加奢华。白金汉宫是什么地方我就不用说了。8月17日莱斯特→伦敦今天只有一个景点——剑桥。当年,牛津的学生和当地的居民老干仗,今天打架,明天吵嘴,结果最后玩大了,打死人了,牛津的学生有一部分就打包行李搬家,搬到了剑桥,成立了剑桥大学。剩下那些牛津的学生继续好好学习,周围的居民每年还要给牛津钱,要给好几百年,因为以前打架的时候死了学生。剑桥这帮学生比较省心,不干仗,出了很多名人(虽然牛津也有),比如图灵、霍金、牛顿。这些名人的办公室都很普通,这正好在提醒着我们,名人都是从普通人来的,谁都可能成为名人。剑桥和牛津很像,是一大片区域。车开到剑桥附近的乡村的时候,路牌上就出现了剑桥的名字,同时手机上的定位也显示的是“剑桥某某郡”。当显示变为“剑桥剑桥郡”时,我们已置身于剑桥大学区域内。停下车,我们汇入了股股人流之中。假期,学校的学生都度假去了,新生还没入学,所以学校里的行色匆匆的人都是游客。我们先到了剑桥里徐志摩写《再别康桥》的地方——康河边。康河是一条窄窄的人工河,河面上有很多人工驱动的游船:船尾的人用一根极长的铁棍插到河底,将船向前撑。河边是大片的草地和各个学院的建筑,丝毫看不出来徐志摩诗中的浪漫和美妙。会不会在徐志摩挥一挥衣袖的时候被带走了?学校里有一百多个学院。其实可以理解成剑桥是一个大学城,里面的每个学院都是一个大学,牛津也是如此。这些学院有着相似的布局:草坪和教学楼交错分布,造就了静心的好地方。学校里的建筑物是清一色的哥特式建筑,这是英国的主流建筑样式,还有一个比较多的是罗马式。我们参观了很多学院,每一个都是那么舒适、清净,我很向往这里。最后,我们坐上了人工驱动船,在康河上游览了一个来回。河里有鸭子在欢乐地嬉戏。英国只要有水,就一定有鸟,而且它们不怕人,英国人会给它们喂食,而不会吓唬、欺负它们,这导致了我们见过的所有动物都不怕人,甚至是机敏的松鼠。除了鸭子和船,河里还有人,船上的和落水的。河上横跨着很多座桥,有时撑船人需要蹲下来才能过去,否则会撞头后落水。河两岸先是草坡,坡顶坐着很多人欣赏风景,也有写生的,这是一道独有的亮丽风景。草坪后面是建筑,前面是垂柳,造就了很好的空间感,看上去像农村乡间,不像著名大学。越不像学校的学校,越是好学校。再别康桥。8月18日伦敦今天去的都是网红打卡景点。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藏品数量最多,它也因此成为英国必去的地方之一。从外表看,大英博物馆是一个巨大的罗马式建筑,有着标志性的大石柱和三角形屋顶,看上去倒像国家高层机关的大楼。真不敢相信,一个遍地都是哥特式建筑的地方的著名景点,居然是当地不很流行的罗马式建筑!是不是为了吸引游客呢?走进博物馆,首先进入的是中国馆。中国馆藏有中国各个时期的文物,从石器时代到清朝,从青铜器到青花瓷。看到它们,我感觉十分亲切,仿佛回到了祖国。中华文化五千年从未断流。除了中国馆,我们也参观了别的馆,主要是早期阿拉伯文化的遗物,比如木乃伊、石刻、棺木。这次期末考试有一篇阅读题的文章,我觉得写到非常好。它借巴黎圣母院着火对于文物在战争时期到海外“度假”并再也没有回来的现象进行了评论,说的是这些抢劫文物的列强具有两面性。首先,他们肯定是坏蛋,抢走了别的国家的文物并据为己有,当原属国想要回时还要出高价买。但是,他们在犯罪的同时也替我们保存下来了这些文物。文章的结尾是:齐心协力保护仅剩的文物,让我们的文明传承下去。白金汉宫,英国的皇家宫殿,一个白色的巨人。宫殿的顶端有一个旗杆,上面高高飘扬着英国国旗。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旗杆:女王不在宫里时,挂英国国旗;女王在宫里时,会换成一个特殊的旗子。[K1]白金汉宫内部的结构有点像查茨沃斯庄园建筑的内部结构,前者是给女王办公的地方,后者是等女王来办公的地方。层层深入白金汉宫,皇家的奢华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专属王位、私人房间、豪华餐厅……但是,我怎么看怎么觉得庄园比白金汉宫豪华。但是,要说内涵,我认为白金汉宫更胜一筹。庄园展现的只是那个家族的兴衰,而白金汉宫体现出英国皇家的历史。第三站:格林威治天文台,它应该是因本初子午线而著名。天文台五点就停止进客了,我们去的稍微晚了一点,只能在外面看着里面的人疯狂的照相留念。天文台大门外面有一个大钟,这个钟有24个刻度,显得更紧凑。既然天文台关了,我们就只能在外面欣赏伦敦的景色了。天文台建在一个山顶上,比伦敦城市高出去不少。山脚下是一座宫殿和一大块草坪,远处,泰晤士河清晰可见,低矮的古建筑中穿插着鹤立鸡群的现代高楼大厦。这就是伦敦,一座古今结合、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最后,我们又去了伦敦塔桥。这次,我们在岸上欣赏它。突然,天色阴沉下来,一块乌云飘了过来,下起小雨来。不一会,雨突然变大,没有伞的我们被浇了个透心凉。躲在屋檐下,雨过,但天依然阴沉沉的。这场雨,带来了这次行程中少见的晚霞。远处,天边,云层由灰转红,由厚转薄,最后在天际裂开了一条缝,夕阳的余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趁机钻出来,把泰晤士河染成了金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后天我们就要离开英国了。8月19日伦敦今天上午,我们又去了一个网红打卡景点——海德公园。公园很大,没有门和围墙。公园里绿树成荫,满眼碧绿,十分适合散步和静心,应该是老年人喜欢的地方。我们在一条河边下车,沿着河游览。河里和河边都聚集着无数水鸟,和游客在嬉闹。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蜕变中的天鹅,它们处于丑小鸭和白天鹅的过度阶段,已经有了天鹅优雅的身姿,但也残留着一些丑小鸭的稚气:它们的毛是灰的。我们走到了一个巨大的纪念碑前,一个第一眼看上去像祭坛、四个角各有一个动物,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后,在我们即将离开时,突然看到了一队骑兵正在训练。他们各个头戴银盔,身披战甲,手持刺剑,排成整齐的队列,正在休息,同时听着军官的讲话。过了一会,又来了一名军官,将他们带离了训练场,沿着路边草坪中的马道离开了。我们跟了一段,离开了,因为我们还要去白金汉宫看换岗仪式。到达白金汉宫时,那里已是人山人海,像是迷你版天安门升旗。透过人群和白金汉宫的铁栅栏,隐约能看到军队的身影。他们还是那身经典的红色军装,戴着挡住半个脸的黑色大帽子。军乐队演奏着英国乐曲,混杂着人群的吵嚷声和维持秩序的军警的喊叫声一并传入我们的耳朵。我们刚要打退堂鼓,只见从白金汉宫前院的侧门中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出一支整齐划一的骑兵队伍来,就是我们在海德公园看到的那支!原来,他们是在为换岗仪式排练啊!这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沿着白金汉宫侧面的大路充满气势地走了过去,留下了还在吃惊中的人们。下午我们一直泡在大英博物馆里,欣赏了非洲文化和日本文化。其中一个馆是图书馆改造而成的,一部分图书被从书架上取了出来,放进去了动物标本、石器和矿石。图书馆很大,即使在有不少人的情况下也显得比较空旷。书籍都是又大又厚的古书,书页早已泛黄,书皮也出现了裂纹。但是与动物标本和石器相比,它们就显得太年轻了。离开大英博物馆,我们也就结束了英国之行的人文部分。东西方文化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要学会接受和尊重外来文化,同时牢记本国文化,让各式各样的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8月20日、21日伦敦→迪拜→北京今天,我们离开了繁华的城市,来到了海边,沿着英国的南海岸转悠。去海边之前,我们先在片稻田“热了热身”。这片稻田比之前去逃婚小镇路上看到的那片大的多得多,而且几乎没有收割,就是传说中的那种“金色农田”,已收割的被卷成了草垛,堆在了农田旁边。海边第一站:远眺断崖。又是一处海边的乱石滩,又在乱石滩上午餐,可是再也体会不到上次的自由自在,因为人很多。面对大海,左侧的远方是一条垂直的悬崖,花白的岩石裸露在外,崖顶却被绿草覆盖,让我想起了台湾东海岸著名的清水断崖。这里的海浪比较大。我静静的站在大海前,倾听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偶尔,一个大浪打过来,刷新了潮水的最高点,潮水退去时,带动水底的石头一起退去,石头在水中相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哗啦”声,把我的注意力勾走了。海水和石头碰撞,涌起白色泡沫;海水退去,在乱石滩上留下大片的白色,泡沫立刻消散,带走了时光。海边第二站:走近断崖。将车停在路边,顺着田间小路向着海走,陪伴我们的有两侧田地中的牛羊、绿草、大树和灌溉河道。沿着河道走到断崖前,断崖仿佛一名通体灰白的巨人,守护着英国的南部。海边第三站:登上断崖。登断崖像爬王座山一样,只需走上一个草坡。爬的时候,随着高度的上升,海风也越来越强劲,开始托着我们往上走。回头一看,大部分陡崖以被我们抛在身后,显现出灰白的身躯。对面的山腰上有一个小村落,完美的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走到崖边,向下眺望,满眼蔚蓝,一望无际。一阵强风吹过,不禁让我打了个寒战。这一阵阵的强风,带走了时光,也把我们的英国之行推向了尾声。接下来是长达一天的天空生活,最后平安到家。18天在英国,有两天在飞机上,六天在Ardmore学校,剩下是自由行。学校主要就是体验外国教育,同时交朋友。自由行则是完全融入英国,用眼观察,用心体验。来英国之前,满脑子都是英国哪好哪好,来了以后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样子。先说卫生,我觉得应该和日本一样干净,结果没比中国好多少。口香糖、烟头、污水、垃圾都有。再说人,都说英国人绅士,其实都是装的,他们只对本国人绅士,即使对你好,他们心里也有可能瞧不起你。车让人在英国简直就是扯淡。虽然英国历史远没有中国悠久,但是英国有很多可以体现出历史的东西,最多的就是房子。原来,我认为英国是发达国家,所以城市都应该是高楼林立,乡村比较少。结果,城市里以有几百年历史的矮楼为主,中间穿插着高楼,并且乡村很多,很美。英国的乡村和中国不是一个概念。在我印象中,中国的乡村是和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我感觉中国的乡村远远落后于城市。而英国有的乡村甚至比城市还好,会让你流连忘返。贫富差距越小的国家越发达。最后是文化。一个国家有不同种文化就难免会有小冲突。中国新疆那些暴徒,都是穆斯林。英国应该算一个文化宗教比较复杂的国家吧,教堂很多,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也很多。这些天,我看到了黑人、阿拉伯人、黄种人,加上英国的白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黑人文化,全都聚集在了英国。虽然英国也有恐怖分子,但是他们有这么多种文化,而面积仅相当于北京、河北、天津之和,应该说是接受能力很强了。世界很大,有机会多去体验。在生命这场大戏里人人都是自己的主角人人都是别人的配角人人也都是群众演员大仙就是剧组里面那个拍剧照的人把你的点点滴滴,都收录进照片,编辑成记忆,以最真实的方式和角度,记录你成长的路。约拍:请加或者加                景虎大仙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要多少钱
海口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zz/47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