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

丘成桐用10年时间培养一批本土一流基础科


用10年时间培养一批本土一流基础科学人才--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

时隔两年,年过七旬的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再次踏上故土,发起卡拉比-丘(梅州蕉岭)数学大会。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他分享了自己与祖国、与家乡的点滴故事,并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和人才培育鼓与呼。

“如果想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发出中国人的声音,就一定要在基础科学上下功夫。”丘成桐认为,未来,如何让量子人工智能与量子深度学习变成实用工具,有赖于基础科学和数学的深度结合。

谈到如何拉近海外华裔新生代与中国的联系,丘成桐认为,要鼓励他们多来中国实地体验。一开始,年长者可以邀请年轻人一同回乡,沿着祖辈的足迹触碰中华文脉,体会中国发展变迁。这样,年轻人会在心里逐渐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联系,成长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01

谈人工智能发展:

数学与基础理论突破不可或缺

南方日报:年,您在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数学家华罗庚的邀请下,来到中国进行首次学术访问。此后40多年来,您为推动中国数学和基础科学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当下,如何理解数学和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丘成桐:数学与基础科学的发展,对于应用科学取得重大创新和突破,具有特殊的意义。要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长治久安,强大的数学和基础科学是必需的。

当今社会,互联网和计算机的能力很大。但现阶段,种种物理极限制约着芯片性能的进一步发展。应对方法之一,是寻找更好的算法。对此的热门研究方向,正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如今,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先进算法,已经给医学和卫生保健、零售等行业带来突破。事实上,人工智能的概念早在数十年前就有了。它近期的蓬勃发展得益于3个重要因素: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大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的标准算法来处理数据、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的强大计算力。

然而,其中的数学理论却没有明显的突破,这也是人工智能领域存在诸多瓶颈的本源。我们很多数学方法还相对原始,过度依赖于经验总结,而非真正来自内在的数学结构。这也导致了当下人工智能在处理大数据问题时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算力,甚至需要超级计算机的协助。而且,由于缺乏数学理论的支持,很多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环境,缺乏可迁移性。

当下大热的深度学习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暂时没有更好的算法来替代。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相关数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大数据内在的数学结构和原理。

因此,在可见的未来,如何让量子人工智能与量子深度学习变成实用工具,实在有赖于基础科学和数学的深度结合。

南方日报:中国发展人工智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怎样才能破题?

丘成桐:人口规模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一大优势。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中国已经做了很多优秀的工作,处于世界前沿水平;但在基础理论、算法创新、量子计算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未来,中国如果想要在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实现赶超,数学和基础理论的突破是不可或缺的。

在我看来,中国的理论数学家、应用数学家鼎力合作,再加上物理学家以及其他对数学逻辑思考有贡献的学者共同参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事。想要深入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结构,并且要在相关学科取得大的突破,非这样做不可。

02

论基础科学突破:

鼓励年轻人发挥创意发展所长

南方日报:您长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zz/74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