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

今晚,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就要


今天对于太空迷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中国科学院发布消息,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即将在全球六地同步发布。

据介绍,北京时间4月10日21点整,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等全球六地将同步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将宣布一项与超大质量黑洞照片有关的重大成果。

△模拟图片

EHT项目,是由全球多位科研人员共同达成的重大国际合作计划,通过“甚长基线干涉技术”和全球多个射电天文台的协作,构建一个口径等同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用于黑洞探测。

此前,天文学家都是通过各种间接的证据来表明黑洞的存在,而EHT项目,则是通过这个拥有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直接观测到了黑洞边缘的图像。专家称,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问世,将对研究黑洞具有重要意义。

△模拟图片

据悉,黑洞照片的“冲洗”大概用了两年的时间!第一张黑洞照片即将面世,如果孩子问起你,黑洞是如何形成的?黑洞到底有多黑?科学家是如何拍到黑洞的?你要怎么回答?在此之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小编还请来了人大附中的物理老师李永乐,让他来告诉家长和孩子们,关于黑洞的知识:

李永乐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物理老师

黑洞是什么?简单来说,黑洞是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求出的一个解:在宇宙中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天体,它的质量密度极大,就算光都无法脱离它的引力。在靠近黑洞时,时间将会停滞甚至倒流。而在黑洞中央,会有一个任何物理规律都无法解释的“奇点”。(以下内容,看不懂没关系,这篇推文可以让我们对科学产生敬畏之心:)

1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

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是解释了光电效应、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这些贡献中又以广义相对论最为精彩,他是继牛顿和麦克斯韦之后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三次飞跃,是我们研究宇宙的有力工具。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把牛顿的“质量引起引力重力场”的观点引申为质量引起时空弯曲,并通过时空弯曲求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例如:牛顿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是因为太阳对地球有万有引力,但是广义相对论却把这个过程解释为太阳的质量很大,引起了周围空间的弯曲。地球的圆周运动,在这个弯曲空间中实际上是一条“直线”。

在这个理论里面爱因斯坦提出了引力场方程:

通过求解这个方程,一些科学家得到了一些很惊艳的结果。例如: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特殊解。他发现:这个解很奇异,有很多奇妙的性质。他就把这个解叫做黑洞,并指出宇宙中可能存在这种比较奇怪的天体。宇宙中究竟有没有黑洞呢?人们开始了一个世纪的寻找。

那么霍金又做了什么呢?霍金对这个解又进行了一些尝试,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基础之上又引入了量子场论,并通过量子场论的分析,对黑洞的性质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描述。比如霍金提出了奇点理论、黑洞蒸发理论、证明了黑洞面积定理等等。霍金的数学功底非常强,他的理论都是通过完美的数学表达式得到的结果。

2

逃逸速度

(前方高能,看不懂的小伙伴可以直接跳到第三部分。)

黑洞到底有哪些神奇的性质呢?

首先,黑洞质量非常大,以至于连跑得最快的物体--光都无法逃逸。为了理解“逃逸”这个概念,我们从比较经典的例子出发,讨论一下宇宙速度。

牛顿曾经说:一个炮弹在地面发射,如果速度比较慢,就会落回到地面。

如果速度达到一定值,就不会落地,而是环绕地球运动。这个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它的大小是7.9千米/秒。

如果这个速度继续增大到11.2千米/秒,物体就再也不会回到地球,而是逃逸到无穷远处,这个速度也就被称之为逃逸速度。(小编也是硬着头皮在学习哦哈哈:)

在经典物理里,逃逸速度与星球质量和半径有关:

其中G是万有引力常数,M是星球的质量,R是星球的半径。

我们会发现,如果星球的质量M越来越大,而星球的半径R越来越小,逃逸速度V就会增大。如果这个速度增大到光速c,那么任何物体都无法逃脱星球的引力了。

于是,我们利用公式

得到

这个半径大小就称为史瓦西半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星球半径小于史瓦西半径,就连光也逃不出去。

其实,以上只是一个类比过程,史瓦西半径是从广义相对论那个非常复杂的方程得到的,但是恰巧结果与经典物理的表达式完全一样,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才姑且这样处理。

如果我们把地球质量

代入,就会得到地球的史瓦西半径R=0.01m。也就是说如果把地球压缩成一个乒乓球大小,地球就会变成黑洞。

3

视界和奇点

(如果第三部分看不懂也没关系,直接拉到后面看李永乐老师讲解的视频吧:)

黑洞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是它会造成强烈的时空弯曲。时空弯曲的概念不太好理解,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如有一个引力很大的天体构成了黑洞,那么它的外界有一个圆圈:视界,其半径大小就是史瓦西半径。在视界之外,物体还有机会逃逸黑洞,但是一旦进入视界,即使以光速运动的物体也无法逃脱黑洞。

假设有一个人A在匀速接近黑洞,A会认为自己在匀速直线运动。但如果在遥远处有一个人B观察,他的感觉却与A不同:在B看来,A的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当A接近视界边缘的时候,B就会发现A静止不动了。在B看来A永远都不会进入视界,而是会成为一座在视界边缘的丰碑。这就是引力造成的时间变慢效应:距离黑洞越近,时间越慢。

不仅仅是黑洞,大质量物体都会造成周围的时间变慢,大家应该看过一部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的一个场景:几个宇航员到一个星球仅仅停留几小时,而在外围空间轨道等待他们的宇航员却在飞船上呆了20多年。

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剧照

回到黑洞问题,在A自己看来,他是可以进入视界的。而且当A进入视界之后,就再也出不来了,因为即便他以光速运动,也无法从视界逃逸。视界内的所有现象都和视界外无关,视界内的任何信息都无法发送到视界外,所以我们可以说视界内和视界外是两个世界。

更为有趣的是,在黑洞外,时间是单向的,空间是双向的。也就是说,人不能回到过去,但是可以往前运动,也可以往后运动。不过,在黑洞里面,由于时空扭曲得特别厉害,时间会变成双向,可以回到过去。但空间却变成单向的了,不能往回走,物体只能向前,向着黑洞中的一个点——奇点运动。

奇点是黑洞中心一个密度无穷大的点,在这个点上一切物理规律和数学规律都失效了,类似于用一除以零这个表达式。所以我们才称之为“奇”点。

在物体靠近奇点的过程中,距离奇点越近引力差越大,最终物体会由于两端受力差太大而被撕裂。

创意图片

4

黑洞是宇宙的超级碎纸机

我们如果想销毁一份文件,可以用碎纸机把它剪碎,再用火烧掉纸屑,但即便这样,理论上信息并没有消失,如果我们使用巧妙的方法进行还原,还是可以读到原来的信息。但是黑洞不是这样,它吞噬的所有信息都会永远消失,虽然黑洞在蒸发,但是黑洞的蒸发是不携带任何信息的。黑洞是宇宙的超级碎纸机。黑洞理论依然是宇宙学中最神奇的内容,期待着更多科学家进行讨论。

创意图片

黑洞如此奇妙,吸引了无数科学家的目光。但是黑洞不会发出任何光,我们怎么寻找它呢?霍金预言:黑洞视界附近可以产生正负物质对,正物质放出形成霍金辐射,负物质被吸进黑洞造成黑洞质量损失,这个过程称为“黑洞蒸发”。所以根据霍金的理论,人们认为黑洞也存在寿命,而且可以通过观察霍金辐射来寻找黑洞。

一年前,在霍金去世时,李永乐老师曾经做了一期关于黑洞的介绍视频,时隔一年多,在我们即将见到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前,一起来了解黑洞相关的知识,纪念爱因斯坦、霍金这些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李永乐老师讲黑洞知识↓

(亲,如果讲课视频看不懂,也没关系!就请为伟大的科学点个赞,一起期待黑洞照片的首秀吧!)

来源:央视新闻、“李永乐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zz/82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