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

霍金的前半生其实不传奇


“我出生于年1月8日,正是伽利略去世三百周年的忌日。我估计这一天出生的大约有二十万个婴儿,但我不知道他们之中是否还有其他人后来对天文学感兴趣。”

霍金在自传的第一页写下这句话,说明他其实是在意这种“巧合”的;如果他能预知自己会在爱因斯坦诞辰周年那一天去世,一定还会有一句俏皮话。

霍金与牛顿、爱因斯坦一起打牌。

他上中学时就有个绰号“爱因斯坦”;年他首次“触电”就是在《星际迷航:下一代》中客串自己,在那个场景中,物理学三大师聚首,霍金与牛顿、爱因斯坦一起打牌。

但是,这些毕竟都是巧合,读过霍金自传《我的简史》就会知道,这位传奇人物的前半生,其实并不传奇。

父母都是牛津毕业8岁才识阅读

霍金的父亲出身于破产的地主家庭,牛津毕业后专注于热带医学研究领域。他母亲的家庭连小康都算不上,尽管如此,家人也设法送她到牛津上学。母亲毕业之后当过税务稽查员,她不喜欢这个工作,于是辞职,之后给人当秘书,邂逅了霍金的父亲。

婴儿霍金

“我最早的记忆是站在海格特的拜伦宫学校的托儿所嚎啕大哭。我周围的所有小孩都在玩似乎非常美妙的玩具,而我想参与进去。但是我只有两岁半,这是我第一回被放到我不认识的人中间,我很害怕。我认为我的父母对我的反应颇为惊讶,因为我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而且他们依从儿童发育教科书,书上讲孩子在两岁时就应该准备开始社交。不过他们在这个可怕的上午之后即把我带走,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不再把我送回拜伦宫。”

海格特是类似于北京海淀区的所在,很多“知识分子”居住于此。这些父母都把孩子送进拜伦宫学校,这是一所当时非常先进的学校。拜伦宫的教育者们不相信那时被认可的灌输教育法,他们更重视启发和兴趣。在这种理念下,霍金4岁入园,8岁才学会阅读。他的妹妹菲利帕被用更传统的方法教会阅读,4岁时即能阅读。

霍金曾对父母抱怨说,“这所学校从未教我任何东西”。

童年霍金很喜欢玩火车模型,有了发条驱动的,还去买电动的。在他十几岁时,还动手建造过飞机模型和船模型。

玩火车模型。

回首往事,他不无得意的说:“我的目标总是建造一个我能控制的运行的模型。我不在乎它们外表如何。我想正是同一种动因驱使我和另一位学友罗杰·芬尼豪一道发明了一系列复杂的游戏。有一种制造业游戏,附有生产不同颜色产品的工厂,运输这些产品的公路和铁轨以及股票市场。有一种战争游戏,在包括个方块的板上玩,甚至还有封建游戏,在这游戏中每一个玩家都是有家谱可查的整个王朝。我以为这些游戏,还有火车、船舶和飞机都是来自要了解系统如何运行和如何控制它们的强烈愿望。从我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开始,我对宇宙学的探索满足了这个需求。如果你理解宇宙如何运行,在某种程度上,你就控制了它。”

“世博会”上开眼界“小升初”成绩得A

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模仿世博会的“不列颠节”,这是向年英国主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致敬,更是为了使英国从战乱后振奋起来,有万人参观了这次盛会。

霍金也在这万人之列,他回忆:“新的建筑形式和新的科学技术让我大开眼界。”

年,他参加了英国教育系统的11+考试。这其实就是英国的“小升初”,决定了谁上重点中学。

霍金写到:“这是一种智力测验,把适合学术教育的儿童挑选出来,其余多数则送去非学术的中学去。11+系统使一些劳工阶级和中下层的孩子进入大学并获得优越的地位,但是有人抗议在十一岁时一选定终生的原则,这种抗议主要来自中产者父母,他们发现孩子被送进与劳工阶层为伍的学校。年代这种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被抛弃,以让路于综合性教育。

“年代英国教育是等级森严的。不仅是学校被分成学术的和非学术的,而且学术型学校又进一步分成A、B和C组。这对A组学生来讲是很成功的方法,但对B组学生就没那么好,而对不受鼓励的C组学生就很糟糕。基于11+考试成绩,我被放在圣奥尔本斯学校的A组。但是第一年过后,凡是在班级名次后于第20名的都被分配到B组去。这对他们的自信心是毁灭性的打击,有些人永远不可能恢复。我在圣奥尔本斯的头两个学期,分别为第24和第23名,但在第三学期为第18名。这样我在年终刚好逃脱被降下去的命运。”

霍金的父亲希望儿子能上英国的“公学”,建立人脉社交圈。“他觉得别人并没有那么好,但因为有好的背景和关系而爬到他上面,他为此曾愤愤不平,他也经常警告我提防这类人。”

霍金没能上成“公学”,他回忆:“我认为物理学和医学有些不同。对于学物理的,你上哪个学校、结交了哪个人都不重要。只有你做了什么才要紧。”

错过公务员考试身体开始变笨拙

在圣奥尔本斯中学,霍金成绩一般,作业总是不整洁,但是同学给他起了“爱因斯坦”的绰号。因为他喜欢讨论物理问题。此外,他父亲常常带他去自己的医学实验室,看显微镜下的世界;想让他学生物,以后从事医学。

不过霍金已经有了主见:“最聪明的孩子学数学和物理,不太聪明的学生物。”

17岁,他如父亲所愿考上牛津。

在牛津划船队当舵手。

“那个时期在牛津占主导的看法是非常不用功。你要么是不费吹灰之力而非常卓越,要么接受自己能力有限而得到第四等。

“那个时候的学院自认为负有学生父母的责任,这意味着他们管教学生的道德。所以同一学院里的学生都是同一性别的,大门在午夜都要上锁,到时所有访问者——特别是异性都必须离开。午夜过后,如果想离开,就必须攀越有铁尖的高墙。我的学院不想让学生受伤,所以在铁尖间留下空隙,因此很容易攀越出去。

“你如果被发现和异性同学在床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你就当场被开除。”

和女友在一起。

在这种氛围下,霍金过得懒散,他计算过,自己大学3年,平均每天只用功1小时。直到他发现自己患病、面临夭折,才醒悟过来,那是后来了。

他的人生规划是,最好考上研究生,在大学做研究,万一不行,就考公务员。英国“公考”是先面试,他顺利通过;可是忘记了参加笔试,于是错过了机会。

幸好他忘记了,对他、对大家都是好事。

从牛津毕业,猜猜哪个是霍金?

然后霍金顺利考上剑桥研究生,方向是天文学。与此同时,他的身体开始变得越来越笨拙,有一次他莫名其妙摔下台阶,去看医生,医生要他“别喝啤酒”。

所谓传奇,这才刚刚开始。

汉口书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ly/57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