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虎鲸 > 虎鲸的习性 >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霍金的预言都变成了我们的
当前位置: 虎鲸 > 虎鲸的习性 >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霍金的预言都变成了我们的
浩瀚的宇宙一直吸引着人们,我们生存的地球也不过是无垠大漠中最为细小的一颗沙粒。年初的时候,霍金离我们而去,但霍金生前对我们地球的担心,如今都变成了现实在上演:微生物致病、澳洲火灾、日本地震、蝗虫来袭、南极飙温、南极粉雪、新冠肺炎被WHO宣布为全球大流行病……
1
在全宇宙与你相遇——几近完美的地球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生命起源的探索。最开始,人们将这一种奇迹归结为超自然力量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关于生命起源的科学解释也逐渐深入人心。其中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有一颗几近完美的地球。
优越的地理位置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以及太阳的大小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说都是恰到好处的。假如太阳比现在大10倍,它会在万年之后而非亿年之后消耗殆尽,而我们也就不会在这里谈天说地了。
如地球要是离太阳再远1%或再近5%,地球将不再适宜居住。假如再远5%或再近15%,那是金星和火星存在的地方,前者地表温度为℃,后者则是冰封之地,都不可能适宜目前地球生命的生活。
本身良好的构造脚底下的岩浆虽然危险,但却是地球形成大气所必要的条件之一。此外,由活跃的板块所铸造起的高山壁垒使得地球不致全被海水覆盖。否则,完全平坦的地面之上会有4千米厚的水层,这里会形成生命,但高级智慧生命就不一定能出现了。
地球活跃的内部构造使大量气体喷出形成了大气层,还为我们提供了磁场,保护我们不受宇宙射线的侵扰。
月球的引力月球从各个方面影响了地球,比如地球的气候、夜空能见度、海洋潮汐等容易观察到的变化。此外,月球对地球的磁场也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由于月球的持久影响,地球才能以合适的速度和角度不停息地自转,为生命提供了稳定的生存环境。
恰当的时间宇宙诞生有亿年之久,太阳系形成于大约46亿年前,而地球也差不多在这个时间形成。假如万年前恐龙并没有遇到陨石撞击,那么它们可能现在还活蹦乱跳地生活在地球上。一连串的随机事件之后(其中包括各种必要的灾难以及稳定时期),最终演化成了一个先进并且智慧的社会。
2
谁才是地球的“主人”?一直以“主人”身份自居的我们:别做梦了!是的,人类从来不是地球的主人。准确地说,人类的地位,可能都比不上无处不在的细菌,或许它们才是这个星球的“霸主”与“主人”。当然,病毒更甚!
细菌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菌的个体非常小,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而世界上最大的细菌纳米比亚嗜硫珠菌有0.2~0.6毫米大,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见。从遗传角度来看,细菌是一种小而分散、不可战胜、难以毁灭的超级生物,关键的一点是,它们几乎可以在任何环境下生存。
细菌无处不在你难以想象在人的皮肤上寄居着大约1万亿个细菌,而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也正供养着约10万的细菌。这些细菌以人体脱落的皮屑为食,并吮吸从体表渗透出来的油脂以及矿物质。它们在人体表攫取生命所需的能源,并且作为回报,它们为每个人带来独特的体味。(细思极恐的是,为什么有时候“我喜欢你身上甜甜的味道?”是你喜欢,还是你身上的细菌们喜欢呢?假设是细菌喜欢,那到底谁是我们身体的主人???)
极强的生存能力在细菌的分裂繁殖中,每分裂万次就可以产生一个突变体。而令人吃惊的是,目前人们只完全认识了大约1%的细菌结构,细菌之间可以分享这种突变信息,任何细菌都能从别的细菌中获得几条遗传密码。这种能力使它们能够适应极端环境,包括与抗生素的对抗。
形态各异的细菌。
胜负难定的物种战争:微生物致病大部分微生物对人体是无害的,总的来说,大约在种微生物当中,只有一种会使人类患病。但微生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在西方世界被称为第三杀手。
身体的卫士常有人会问,为什么病原菌没有进化出让人类不起反应的能力呢。这样的话,即使被感染了也不会感觉不适。其实这并不是病原菌不想进化,只是我们的防御系统在正常作业。如果病原菌躲过了防御系统,这是非常可怕的——HIV病毒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如今已经被WHO列为全球大流行病的新冠病毒,其伪装效果更超出人类的既定认知,因为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将入侵的病毒杀灭,从而引起如发烧、血常规异常等,但是,新冠病毒却能如前面说到的病毒一样,绕过人体的防御系统,非常“凶狠”。
加拿大《环球邮报》连发两篇文章,指出新冠病毒(COVID-19)之所以比SARS凶险很多,就是因为人们感染病毒之后并没有任何症状,以为自己很健康,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有可能成为隐形的传播者,不知不觉地将病毒传给别人而不自知。
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来应对各种各样的入侵者—约有万种。每种白细胞平时只有不多的数量。只有在紧急情况时,特定的白细胞会迅速增多以消灭病原菌。
艾滋病、SARS、MERS、埃博拉、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最近的新冠病毒等,都是RNA病毒。天花病毒、乙肝病毒是常见的DNA病毒。
古怪的感染病原菌要想躲过白细胞的反击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像引起感冒的病菌一样,能够迅速从一个寄主转移到另一个寄主;另一种是像导致艾滋病的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一样,潜伏在细胞核里数年之后突然行动。
感染还有其他一些奇怪的特征。有时人体内无害的细菌在身体受到损伤时会进入到别的区域,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细菌本身也会受到病原菌的攻击,噬菌体可以消灭特定种类的细菌。此外有些由病原菌引起的疾病会突然爆发,然后又神秘消失,嗜睡性脑炎(—年)就是其中之一。
人类与细菌的拉锯战年,在用青霉素对付各种葡萄球菌并获得胜利后,人们几乎在各种用品中添加抗生素。毫无疑问,细菌也进化出了各种抗药性。目前,抗生素种类已达几千类,而且已经出现了许多副作用。在这场赛跑中,人类一直在努力,但前景并不乐观。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我们人类对抗各种病毒的第一道防线,一旦被攻破,人的生命将受到致命威胁。
3
自然界的“你死我活”,从没停止过澳大利亚由于四面环海,因此物种演化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比如各种有袋类生物。事实上,有袋类生物曾经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个角落,之所以现在只分布在澳大利亚,是因为后来世界各大陆真兽类哺乳动物的崛起,霸占了它们的生存空间,以及有更凶猛的真兽类天敌,有袋类生物逐渐在其他大陆灭绝,只留下澳大利亚这个四面环海的陆地。这一点从碳的同位素碳-14中已得到证明。
澳洲的四面环海,让有袋类生物免于更凶猛天敌的捕食。
寻找“纵火犯”其实,-年的澳洲大火并不是澳洲的第一次,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十年前,维多利亚州年2月7日发生的山火灾害,共有人在火灾中死亡,燃烧总面积达41万公顷,多栋房屋被烧毁,近万头牲畜和野生动物死亡。
年澳洲火灾卫星云图的红外图像。
线索1:触目惊心的数据
年11月,澳大利亚东部丛林大火肆虐,灾情加剧,截至9日午夜,火灾已造成至少3人死亡,30多人受伤,所房屋烧毁,数以千计的居民被迫逃离家园。此外,当地保护区的约只考拉也在大火中丧生。
澳洲大火,逝去的五亿生命。
线索2:不寒而栗的“纵火犯”
干燥环境容易发生大火,而火灾原因多为人类活动与闪电。但澳大利亚原住民早已发现第三个原因:鸟类。
这不是人类特意要给这次大火找个“背锅侠”,而是澳大利亚记者道格拉斯.洛克伍德(DouglasLockwood)整理出怀依普尔丹亚.菲利浦.罗伯兹(WaipuldanyaPhillipRoberts)于年出版的自传《我,是原住民》(I,theAboriginal)一书中的真实描述:“我曾见过一只鹰用爪子捡起一根燃烧的树枝,把它丢在半英里外的干草堆上,然后那只老鹰与它的同伴就在一旁等待烧伤又惊慌的啮齿类与爬虫类动物疯狂逃窜。”
“火鹰”或是最大的纵火犯。而它则以这种“火攻”的手法,进行捕食,这不得不说极具智慧。
线索3:植物与动物之间的“恩怨情仇”
植物,是这个星球上的一种恩赐,一方面它将太阳能转化为各种可供动物食用的能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食物”;一方面,将动物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成氧气。可以说,植物与动物间的相互依存,由来已久。但在“吃与被吃”之间,物种间的各类“斗争”从未停止过,比如这次澳洲大火另一个“嫌犯”便是迅速称霸植物界的桉树。
植物为了避免自己被吃,会演化出各种性能如有毒、有刺等来保护自己,桉树为了避免自己被吃,同样演化出了有毒的特质,大多数动物都不能食用桉树。而且它的挥发性油脂还极易燃,这就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笔。
一物降一物,考拉就是个例外。
考拉生活的环境几乎没有天敌,因为其他动物无法在充满毒性的桉树林中生存。但呆萌的考拉,却能以有毒的桉树叶为食。
线索4:桉树的“心机”
桉树极易燃烧,但大火过后,人们就能惊奇地发现“死后逢春”的桉树开始萌发生机。其实在火灾过后,植物的种子也能在土壤中发芽,但此时你会发现,桉树因为身处高位,阳光早已被其“霸占”,于是每次火灾之后,桉树都会比火灾前,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地形、土壤。这是大自然中无言的“生物战争”。
桉树的树心深深埋藏在树干之中,只要大火不伤及到树心,火灾过后,它就会又重新发芽。
消防员在森林火灾中给考拉喂水,桉树尚能“死后逢春”,行动缓慢、神态蠢萌的考拉却是桉树杀手背后的“受害者”。
4
“愤怒的地球”时至今日,很多人曾不止一次地幻想,如果时间能够回拨,那在年的开始,我们能不能看到一个并不是灾难片一般的开局的?似乎澳洲大火的余烬还未完全熄灭之时,地球到处传来各种不好的消息:
※非洲尼日利亚也爆发拉沙热疫情,例已确诊,70人死亡,病死率高达14.8%。各种灾难就像约定好了一样,接踵而至让人痛苦不堪。
※非洲蝗灾已经“攻陷”印度和巴基斯坦,多年强硬的印度前线军队在蝗虫大军面前,主动回撤:粮食已经被蝗虫吃完了……
※中国“超级鸭军”蓄势待发,严阵以待;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日本,前一天还在全力支援中国抗击新冠病毒,后一天就传出福岛、关东地区接连地震;
※“搬家式”支援武汉的大山东,济南朋友圈却被长清区“又又又又地震”刷爆;
※南极的雪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可怕速度加速消融,在不到9天的时间中,就消融了至少2km而露出岩架……
在2月份,南极地区就测得了高温天气,最高温达到20.75℃,这是南极地区有记录以来首次突破了20℃。Landsat8卫星飞过南极地区上空所留下的照片显示,大量的冰川融化了,土地暴露出来了。这对人类甚至整个星球的所有生命来说,都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但这些,跟黄石国家公园中的超级火山相比,都属于“小弟”级别的,年7月份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专家,公布了如果黄石火山再次喷发将会发生什么:人类不会毁灭,但邻近的蒙大拿、爱达荷和怀俄明等州,靠近黄石公园的部分地区将受到火山碎屑流的影响,短期内影响附近地区,时长可能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
美国国家公园服务网站上对黄石火山的示意图中,可以明确看到黄石热点上地幔岩浆和热源,花岗质岩浆部分熔融即将“穿透”玄武岩岩浆侵入带,而再其上便是浅层热水水库,没有了足够厚度的玄武岩阻断炽热的岩浆,黄石明天到底怎么样,恐怕才是人类所要关心的一个巨大“热点”。
正在所有人为上述种种焦头烂额的时候,又一个坏消息来了:“南极下起了粉色的雪”。当很多小青年张嘴而出“哇,好浪漫”的时候,科学家出来却对我们啪啪打脸:红色物质实际上是一种被称为“衣藻”(即Chlamydomonasnivalis)的红色藻类。这些红色藻类一般生存在冰川、雪地中,在寒冷的冬天,这些藻类会处于休眠状态,当夏天到来,这些冰雪会融化,这些藻类就会开花,展现出红色的花状孢子。
敲黑板:当夏天到来,拜托,现在南极应该是马上入秋了,哪来的夏季?我们不由得感叹,地球啊地球,你是不是自转、公转的烦了?
当明白了南极“染红”是因为藻类生长造成的,而且这看起来似乎只是一种生物过度生长的结果时,科学家们却倒吸凉气:这玩儿意会加速南极冰雪的融化!考你一下:白色和红色,哪个颜色更吸热?
与此同时,科学家在巴西贝洛奥里藏特市的潘普利亚人工湖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神秘病毒,研究人员以巴西神话中的人物为这种病毒命名,称其为“雅拉病毒”(Yaravirusbrasiliensis)因为,它90%以上基因信息此前从未被记录在案。
90%以上基因信息此前从未被记录在案,意味着我们人类在这个人工湖中发现的病毒,可谓“完全未知”。注意,这是人工湖中发现的。
在智人迄今为止短短20万年的时间里,不得不说,我们非常幸运地走到了这里,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智慧物种。然而这在生命的历程中,仍然只是一个起始阶段,要确保我们的生命之路绵延不穷,单靠一连串的好运气是远远不够的。
亿只蝗虫,这只“饭扫光”一般的飞行大军,具备翻山越岭甚至在跨越大洋时,可以踩在自己同类的尸体上休息,日行千里的能力,严重威胁人类的粮食安全。
我们作为社会个体,自己的行为影响着他人,影响着自己的生存环境;我们作为一种生命形式,人类的行为影响着更多的生命形式。作为人类的我们,曾经一直以“主人”自居,意识到错误到荒谬之极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从现在开始,以敬畏之心对待地球,对待人类,对待大自然,对待我们周围的一切。因为,正如《三体》中所言:“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北野武。
以上内容整理自《图解时间简史》《图解万物简史》《图解宇宙简史》,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以上版权信息。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ms/6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