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老干部工作展示老干部形象引领老年时尚新生活?
近日,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榜在北京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信息学家郭光灿、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慧眼”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等十位院士和专家,通过讲道理、摆数据、做实验的方式对十大“科学”流言一一进行批驳和解读。
1
左右脑年龄测试风靡朋友圈
左脑负责语言右脑负责图像?
流言:
“左右脑年龄测试”风靡朋友圈,因为左脑负责语言等抽象思维、右脑负责图像等形象思维,根据测试可以得出左右脑的“年龄”。
真相:
人的大脑功能测试很复杂,需要对脑的结构、生理功能和诸多心理功能进行全面测试,包括阅读能力、记忆能力、直觉思维、推论能力等等,绝不可能通过几个问题的回答,就可以测出结果。
-年间,在欧美发达国家中,流行一种脑手术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结果数以万计精神病人的大脑两半球被切开,成了裂脑人,医院。20世纪60年代初,著名美国脑外科学家罗杰?斯佩里,发现了左、右脑功能不对称性现象。他的结论是:大脑半球功能具有一侧优势化的规律。一般来说,左脑对数字文字的识别、认知、记忆要比右脑好一些,而右脑在图像图形处理上,则要优于左脑一些。
年,斯佩里的这一研究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不久,日本从事民间教育的企业家将其修正为:左脑负责抽象思维,右脑负责形象思维的说法,加以推广。这种说法传入中国,又演变出分工说:左脑负责语言等抽象思维,右脑负责图形等形象思维。
事实上,这些修正或引申的说法,都是谬以千里!其理由有三。
首先,在裂脑人身上得到的实验结果并不能百分之百地适用于正常人,利用正常人的实验研究发现,大脑半球功能一侧优势化不超过10%,两侧对称性是主要的;
其二,动物界神经系统进化中,左、右对称性和一侧优势化是其古老的维度之一,与动物在地球生态环境中的空间知觉和方位判断能力有关。正是靠着10%的一侧优势化,动物才能逃避天敌或猎取食物。所以,大脑一侧优势化规律并不是人类特有的两种思维活动的基础;
第三,除了左、右维度进化外,脑的进化还有从后向前的维度,从深层髓质向表面皮层进化的维度、从半球腹内侧向背外侧的维度、额侧化维度与背-腹侧等多维度的进化。年前后,在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会上,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脑科学专家开始反对这种左右脑分工的说法,认为这是一种谬误。此后,国内教育界不再说“开发右脑”,取而代之的是开始推行“全脑教育”。
2
人类谋划再次登月
但霍金曾警告“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流言:
年是人类最后一次登月45周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重返月球。而中国嫦娥四号也将于今年实现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但此前6月,一条“震惊世人”的“新闻消息”称,霍金警告人类不要再登月了,因为月球背面有外星人。
真相:
这篇“霍金系列”新闻文章,经过微博账号“BBC全球探秘资讯”转发后,阴差阳错地被冠上了“BBC”的前缀——于是,一条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开始在且仅在中文网络圈大规模传播。
霍金的确发表过对月球开发探索的看法,但他并没有说过“人类不要登月”,更没提过“月球背面有外星人”之类的荒唐言论。
所有探月任务都没有在月球背面发现外星人的基地,也没有发现任何人工建筑物或人为活动的痕迹。月球背面看起来只是一片保存了40亿年之久的荒凉大陆。
3
引力波新闻刷屏
需要穿“防引力波辐射服”进行特殊防护?
流言:
自从引力波被发现以来,网上许多商户迅速推出了“全球首发!由高科技纤维制成的防引力波辐射吊带背心,专为孕妇打造……”“珍藏限量版,高科技银纤维背心,能防引力波重力波……”等“防引力波辐射服”。
真相:
在引力波被发现的报道广泛传播之后,网上出现了众多的引力波产品,其中大部分都是用于防引力波辐射的,因为大家只要看到“辐射”这两个字就会“恐慌”——既然引力波已经到达地球了,当然要想办法防引力波辐射!而专门为孕妇做的防引力波辐射服似乎最畅销。
任何物体的温度只要高于绝对零度(-.15℃),就会向外辐射能量,就像玻璃杯里的热水早晚都会变得和室温相同一样。但只有能量高的电离辐射才有破坏人体的能力,如α射线、x射线等。即便是电磁波,如果不是长时间曝光在强电磁波下,对人体的影响也是微弱的。引力波作为一种携带能量的时空波动,一直存在于宇宙中,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根本谈不上什么需要加紧防护。
4
热传视频拿“塑料”做文章
紫菜粉丝大米都是塑料做的?
流言:
年2月至5月,一系列热传视频将食品与塑料联系在了一起:“半透明”“嚼不烂”,还有一股“腥臭味”的紫菜、能够点燃的粉丝、手感更黏的大米都是“塑料”制成的。
真相:
单层的紫菜本身就是半透明的,腥臭味也是海产品固有的味道,而嚼不烂有可能是因为紫菜太“老”了。通过泡发和火烧两种方式可以轻易分辨是真紫菜还是塑料袋。真紫菜吸水后会胀大,塑料袋则不会。真紫菜点燃后无味或有淡淡咸味,塑料袋则有刺鼻化学气味。
而粉丝、粉条类食品的确可以燃烧,可这不意味着是塑料做的。粉丝类的食品全都是以淀粉为主要原料,而淀粉类产品本身就是有机物,很容易燃烧,燃烧后的产物也都是一样的,所以用燃烧的方法来辨别粉丝是不是塑料做的并不科学。
至于“塑料大米”的传言,首先,网传视频根本不是在制造“塑料大米”,而是塑料行业中一个最基本的塑料造粒过程。其次,大米的密度是1.67克/立方厘米,大于水1克/立方厘米的密度。塑料袋一般是用聚乙烯做的,密度小于1克/立方厘米。也就是说,淘米时大米是沉在水底的,塑料是浮于水面的,很容易鉴别。
即使通过常识去判断,塑料其实比米贵很多,完全没必要冒着犯法的风险伪造“塑料大米”。
5
西安女子被狗咬伤注射疫苗后仍死亡
狂犬病疫苗无用?
流言:
西安市龙女士6月20日被狗咬伤腿部、虽然及时注射了四针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后仍然病发死亡。“狂犬病疫苗无用”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真相:
狂犬病是由于感染狂犬病病毒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发病后几乎%死亡,令人谈之变色。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除南极洲以外的地区均存在狂犬病,全球每年超过人死于狂犬病,95%以上的人类死亡病例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狂犬病虽然可怕,但可防可控;及时启动暴露后处置,进行狂犬病疫苗的注射是避免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专门结合狂犬病毒的中和抗体,被作为被动免疫制剂使用。通过结合伤口处残留病毒,阻止病毒侵入细胞,并和人体免疫系统一同消灭病毒,发挥快速保护作用。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对疫苗效果起到补充作用。当咬伤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必须要注射,和疫苗应用一样,要按照规定尽早使用。
但注射狂犬疫苗后,确实依然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性。比如III级暴露或头面部II级暴露,伤口处理不彻底依然残存少量病毒,伤者又未按照规定正确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在疫苗发挥作用之前病毒已经侵入神经系统,最终导致狂犬病的发生。这不能说明狂犬疫苗是无用的。
6
癌症筛查获重大突破
一滴血就能“测癌”?
流言:
一篇题为《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已被批准临床使用》的文章火遍网络,文中提到年10月的一则“旧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自主研发出了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
真相:
早在年,媒体对“肿瘤标记物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研究成果进行第一次报道时,面对当时同样被称为“滴血测癌”的说法,罗永章就曾辟谣过:“‘滴血检测肿瘤’的说法很不准确,确切地讲,应该叫‘监测肿瘤’。癌症病人在治疗前检测一次,在治疗后再采血检测,通过比较Hsp90α含量的变化,来辅助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可以持续地监测。”
而当标题被误读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北京白癜风专科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wh/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