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

贵州护美绿水青山擦亮全面小康底色天眼新


绿色是生态发展的底色,贵州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的重要生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作为我国西部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把“大生态”作为三大战略行动之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今日之贵州,“绿色逆袭”惊艳世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黔贵大地的生动实践,铺就了全面小康的最美底色。

天蓝、地绿、水清、气净,贵州时刻充满“绿色诱惑”。图为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的绿色美景(杨云摄贵州图片库发)

加强生态建设,打造绿色贵州,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人人都说海雀好,山清水秀绿成荫……”在赫章县海雀村,这首苗族山歌,在当地广为传唱。   很难想象在20世纪80年代,这里风沙漫天、土地贫瘠、生活贫穷,“海拔两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地里粮荒荒”,这段顺口溜曾是海雀的真实写照。   在老支书文朝荣带领下,海雀村民几十年如一日植树造林,逐渐将山坡变为林海。目前海雀村共有林地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从年的5%上升到年的77.21%,放眼望去,是一片郁郁葱葱的万亩林海。仅采松果一项,村民人均每年就有五六千元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苦甲天下”的贫困村变成了“满目皆绿”的小康村。   处一隅而观全局,解一卷而众篇明。   为推进生态建设,让石山披上绿装,贵州从人的观念、理念到体制机制作了全面布局,制定实施《贵州林业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出台《关于推进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十大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等政策措施。   厚植绿色屏障,贵州设立生态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植树、义务植树季的“一节一日一天一季”植树护林机制,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为生态建设提质扩面。   保护绿色成果,贵州选聘生态护林员开展守林护林工作。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通过绿色贵州建设、国土绿化等一系列措施,贵州的努力成绩显著: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1.5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自然保护地达到.2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01%;88个县(市、区、特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4%;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在%;有国家湿地公园45个、世界自然遗产4处……   在贵州,一个个令人振奋的绿色故事仍在书写。

兴义市兴西湖水库库区景色。(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朝富摄)

创新体制机制,用实际行动宣告多彩贵州拒绝污染   夏末秋初的丰收时节,记者走进贵阳市花溪区燕楼镇,干净整洁的厂区映入眼帘。而这里,曾经是黑烟滚滚、臭气熏天的垃圾处理场。   这一转变得益于贵阳市首个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环保发电项目企业——贵阳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的引进并将生活垃圾“吃干榨尽”。   “垃圾渗透液经系统处理后可循环利用,经高温焚烧产生的炉渣可以制砖,经过科学的处理方法不仅能有效减少污染,而且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贵阳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新达说,这里每天可处理垃圾吨,年发电量达1.亿千瓦时。   在植绿护山的同时,贵州着力加强生态治理,把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任务,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优美生态环境中的获得感。   贵州聚焦全面落实“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先后出台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加快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工程,开展十大污染源、饮用水源地“双源”治理工程,实施草海综合治理五大工程,全面取缔乌江等流域网箱养鱼。   治河清污,贵州全面推行五级河(湖)长制,全省条河流共设立五级河长名,为河流治理奠定组织基础。   从年起,贵州将每年6月18日确定为“贵州生态日”,举办“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和巡山、巡城等系列活动。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1个、生态县2个、生态乡镇56个、生态村14个。   如今,低纬度高海拔的贵州时刻充满“绿色诱惑”。天蓝、地绿、水清、气净,黔贵大地一步一景,百业兴旺。   下一步,贵州将继续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巩固绿色贵州成果,争创美丽中国建设的贵州样板。

游客在从江县加榜梯田拍照留念。(罗京来摄贵州图片库发)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描绘水绿景美产业兴的和谐画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在锦屏县河口乡文斗苗寨,一群游客有的在拍照,有的张开双臂兴奋地欢呼着:“太美了,像在画里一样。”   绿水青山的文斗苗寨自古以来有爱树护树的传统,这里无山不青,无水不绿,森林覆盖率达95%,村里百年以上的古树有0余棵,银杏、香樟、红豆杉等珍稀树种有3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多棵,有“中国景观村落”之称,并于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   依托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近年来,文斗苗寨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一系列绿色产业也应运而生,当地村民经济收入大幅度上涨。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贵州依托生态优势,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高端定位、优先突破新兴产业,走资源集约型、生态友好型发展道路。   贵州积极抓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大力推行五级河(湖)长制。年5月,贵州全面推进“零网箱·生态鱼”渔业发展,将其作为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据了解,截至年底,全省共投入补助经费17.93亿元,取缔网箱养殖亩,乌江干(支)流、珠江干流、清水江干流22个县(区、市)的网箱养殖全部取缔完毕,实现全流域零网箱、全流域禁止投饵,网箱养殖污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实现了江河湖库环境污染治理与全省水产业绿色发展目标。   渔民收网上岸,转型发展。榕江县寨蒿镇寿洞村许多村民曾发展网箱养鱼,年全面取缔网箱养鱼后,当地群众发展起岸上绿色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里有了亩草珊瑚、0亩百香果、多亩金钩藤,走出生态产业化之路。   好山好水,黔景无限。近年来,贵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描绘出一幅水绿景美产业兴的和谐画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生态中拥有更多获得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韦倩

编辑 胡家林

编审 吴文仙 李冰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wh/118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