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汇报记者袁琭璐
浩瀚苍穹中,悬挂着一颗暗红色的星辰,它叫火星。从电影《世界大战》到《火星救援》,火星从一个驻扎着邪恶怪异外星人的神秘行星,变为一片敞开大门等待人类征服和移民的土地。火星的过去、现在是否有生命发育?能否通过改造火星使之成为人类的新家园?这一系列涉及哲学领域的“科技难题”,正等待着科学家们不断从科学上去考证、从技术上去验证。
昨天上午(8月18日),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携新书《火星科学概论》做客上海书展外场-上海图书馆“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讲堂,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客座研究员卞毓麟对话《火星探测:通往未来的远征》。探测火星会给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火星移民”是天方夜谭还是有望实现的梦想?欧阳自远通过列举科学家在火星探测的科学发现与成果,探讨将火星改造成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与计划等,让现场百余名科技迷们的困惑渐渐明朗。
8月18日,欧阳自远(文汇讲堂第8期嘉宾)在上图举办的“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讲坛讲述“火星探测——通往未来的远征”
对火星的误读:非战争代名词,其实很温顺且向死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因太空的浩瀚、神秘而敬之惧之,火星则因其运行轨迹和亮度变化不定,常常被统治者或神权者所利用、被百姓所寓喻,如被古埃及人称为“地平线上的何露斯”、被古罗马人称为战神“马尔斯”等,意为性格强暴好斗、是血腥、灾祸的化身;在天象学中,火星代表着旱灾、疾疫等恶像;古代的天文观测者也密切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大概需要多少钱软件开发总监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wh/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