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

霍金未来,你可以真的来一场穿越时空的爱恋


对时间的痴迷,人类古往今来一直有之。

时间旅行就想是一场人类自发的欲望幻想游戏。在这场游戏里,我们会抛弃已知事实,畅游于无法否定的假设性想象里。超时空爱恋也许是这场游戏里最浪漫的期待。

事实上,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同样在思考关于时间的无限可能。他告诉我们:时空旅行、穿越到过去,是人类很有可能实现的梦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霍金眼中的时空旅行,为什么是可能的?

作者

刘家琦

来源丨远读重洋(ID:radabroad)

在很多影视作品里,“回到过去”是一个怎么演都能演出花样的题材。

比如岩井俊二和周迅的电影《你好,之华》,讲述了一场通过书信往来追忆青春年华的情感碰撞。

比如佟丽娅和雷佳音的《超时空同居》,穿梭在和年之间的喜怒哀乐。

比如《盗梦空间》里穿越多层梦境的自我救赎。

想要真正地回到过去,扭转记忆,改变历史,是不是永远都是一场不可能实现的梦呢?科学家霍金说:不,这是可以实现的。在霍金年最新出版的遗作《终极问答》(BrifAnswrstothBigQustions)当中,霍金告诉我们,时空旅行、穿越到过去,是人类很有可能实现的梦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霍金眼中的时空旅行,为什么是可能的?

时空旅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霍金的看法,其实跟爱因斯坦是针锋相对的。爱因斯坦认为,时空旅行不可能。在相对论当中,速度越快,时间过得越慢。只有当一个人的速度超过了光速,他才能逆转时间,回到过去。而任何一个有质量的物体,想要加到光速几乎都是不可能的,更别说超越光速了。所以爱因斯坦在多年前,就给时空旅行的想法判了死刑。但是霍金觉得这可未必,而且实现这个梦想的方式不止一种,起码有两种。一种是“新能源”加速,另一种就是构造虫洞。所谓的新能源,是一种叫做“宇宙弦”(cosmicstring)的东西。一些科学家认为,从炙热的宇宙大爆炸发展到今天,宇宙中形成了一些时空的“裂缝”,它们像水冻成冰的时候,不同的部分可以朝着不同的方向去冻结,就像家里装修从两头往中间铺瓷砖,铺到中间总有不合适的地方,所以就会产生裂缝。

这些裂缝是一维的,只有长度,没有宽和高,像一根细细的琴弦,所以叫宇宙弦。

这些弦内部的张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就像拉伸橡皮筋儿的时候,皮筋内部的张力。霍金说,宇宙弦内部的张力,可以达到10万亿亿亿吨的量级,1的后面29个0。如果把太阳像弹珠一样放在宇宙弦的弹弓上,发射出去,整个太阳从0加到时速公里,只需要0.03秒。所以如果人类未来可以利用宇宙弦的话,是有可能达到极高的速度,穿越回过去的。但是这套做法看上去还是有点没边儿,感觉离实际应用还很远。所以除了加速之外,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缩短路径,把遥远的时空“掰弯”,然后通过一个管道穿越回去,比方说“虫洞”。

简单地说,虫洞就是“黑洞+白洞”。黑洞往里吞东西,白洞往外吐东西,可以类比成一正一反的两个漏斗,把漏斗的尖儿对起来,这样黑洞进,白洞出,就从一个时空到了另一个。科学家到现在也还没有发现虫洞,凭什么说这么做就是可行的?因为“构造”虫洞有一个条件,就是“能量密度为负”,而这个条件人类已经通过实验给做出来了,这个经典的物理学实验所产生的效应,叫卡西米尔效应(Casimirffct)。

一个叫卡西米尔的科学家,拿两块金属板放在真空里,挨得特别近,几乎都要贴上了。就这么普普通通放着的两块板子,也没有通电,它俩会自己往一块儿吸引,越挨越近。这就是卡西米尔效应。

如果两板之间的距离只有10纳米,卡西米尔效应可以产生1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强(注意金属板周围并没有空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真空里不是空的,充满了虚粒子对,它们即生即灭,在两个金属板外面的真空里,各种各样的虚粒子对都有,它们有着不同的波长和频率;而在两个金属板之间的窄缝里,只有某些波长的粒子对出现。所以外面多里面少,金属板就会受到“往中间挤”的压力,越挨越近。

这个实验证明了,看不见摸不着的虚粒子对真实存在,而且证明了,“小尺度”的负能量密度是可以实现的。因为金属板外侧大片真空的区域,能量密度为0,还能把板子往里挤,所以两板之间的缝隙,能量密度一定就是负的。

这就说明构造虫洞的条件有了。但是怎样通过“负能量”(ngativnrgy),打造一个能让人钻过去的“大尺度”虫洞?这是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在书里,霍金说有一件事儿也让他很困惑:既然虫洞是有可能出现的,为什么我们却没有见到一个从未来“穿越”回到今天的人呢?霍金说这事儿只能猜了,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从未来穿越回到的地方,可能还是未来。一个公元年进入虫洞的人,他回到了年,跟年没什么关系。因为可能只有到了那时候,时空穿梭的条件才是成熟的。而且时空穿梭还有一大堆的悖论没有解决。比如一个人坐上超级火箭穿越回到过去,他回到了火箭发射之前,杀死了自己,阻止火箭发射升空,这还怎么搞?甚至你穿越回自己出生之前,杀死了爹妈,怎么破?

有两种解决办法:

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宇宙有一种时序保护机制(ChronologyProtctionConjctur),历史是连续的图景,不能被肆意破坏。另一种观点更疯狂一些,你穿越虫洞,回到的不是“我们这个宇宙”的历史,而是回到了另一个宇宙的历史,也就是穿梭在“多重宇宙”之间。可爱的霍金还“亲手”做过一个实验,年的时候,他在剑桥办了一个party,邀请时间旅行者们来观看一部关于时间旅行的电影。为了“保证”现场只有时间旅行者参加,所以他事先并没有发出邀请函,直到party结束才把邀请发了出去。在举办party的那一天,他坐在学校里等着,结果一个人都没来。霍金很失望,但他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因为他证明了:如果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在能量密度为正的地方,时间旅行就是不可能的。

你看,大物理学家也有这么顽皮的一面。

人间不值得,太空走一波

在这本书《终极问答》当中,霍金还想跟我们聊聊太空探索的意义。作为一个宇宙学家,他对今天美国太空探索事业的发展挺不满意的。

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

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拿到的预算占美国GDP的0.3%。

而年,这个比例下降到0.1%。

很多人觉得太空探索很烧钱,但再烧钱它也只占到国民财富的一点点,而它的意义却是无法替代的。所有好的投资不会只有短期投资,至少得是长短结合的,甚至把长期投资放在最大的一个篮子里。而宇宙,就是我们人类对未来的长期投资。霍金说:

未来30年内,我们可以在月球上建立基地;

未来50年内,人类可以登陆火星;

未来年内,人类还可以去探索其他行星的卫星……

有人还是觉得,解决现在地球上的问题很重要:粮食、水资源、气候变暖、能源危机……霍金说,当然,这些很重要,但是我们能不能给太空探索多拨一点钱?哪怕是1%的四分之一,这个要求很过分吗?而且钱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政府重视太空探索,会极大地激发普通民众对宇宙的热情,而只有更多的人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才会有更多人愿意研究宇宙,推动宇宙科学的发展,出现下一位“爱因斯坦”的可能性才会大大增加。霍金亲眼见证了,我们今天很多了不起的大科学家,都是受到了当年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鼓舞,才决定投身太空研究的。霍金说自己做科普,他并不希望所有人都来学宇宙学和理论物理,但如果大家都去报考别的学科了,宇宙学还怎么发展呢?

他一直都相信一件事:不去太空,人类就没有未来。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在这本书里,霍金对人类在地球上未来的生活,抱着比较悲观的态度。我们不知道这跟他这么多年疾病缠身的影响有没有关系,但是在这本遗作《终极问答》当中,当他谈到地球上人口太多的问题,谈到未来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问题,霍金的态度跟之前我们在媒体上听到的,并没有什么不同。

他的立场是很坚定的:不要把鸡蛋都放在地球这一个篮子里,很危险;要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加以约束,不然同样会很危险。

你可以看出来,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应该算同一战队的,他俩的共识倒是不少。可能是等不及美国政府出手探索太空了,霍金自己开始动手,他的眼光也没有局限在太阳系,局限在月亮和火星上面。他发现就在离地球30光年的范围内,大概有0颗恒星,霍金保守估计了一下,如果这些恒星当中哪怕只有1%像太阳,拥有一颗像地球一样的行星,那么人类的候选新家园至少就有10个。霍金做了一个长期规划,未来的到年间,人类太空探索的目标应该放在这些星球上,载人的星际穿越也应该提上日程。科学家已经发现,在离太阳最近的一个恒星系——半人马座α星的附近,至少有1颗类地行星可能适合人类居住。而半人马座α星到太阳的距离是4.37光年(40万亿公里)。

按照传统航天器的速度,想要到达那里,至少需要年。所以探索半人马座α星需要更快的飞行器。于是在年,霍金和Facbook的CEO马克·扎克伯格,还有其他科学家和投资人,一起搞了一个很酷的太空探索项目,叫“突破摄星”(BrakthroughStarshot)。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款名叫“星片”(StarChip)的光帆飞行器,重量只有1公斤,让它加速到1/5的光速(每秒钟6万公里)。这款飞行器用不了1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火星。大概经过20年的飞行时间,就可以到达半人马座α星。

发射“星片”光帆的操作,就像往宇宙里“放风筝”,而风筝的动力来自地球上发射的激光,激光的功率高达上百亿瓦特,在传输的过程中,能量损失也很小。

这款光帆飞行器上装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去探测那里有没有磁场,有没有构成生命的有机分子出现,再把各种数据通过另一束激光,传回地球做研究。虽然霍金去世了,但是这个项目依然在稳步推进当中。今年11月最新的消息是,“突破摄星”已经得到了NASA的支持。我们在有生之年,很可能见证“突破摄星”的成功,那将是人类第一次把文明的触角伸向星际之间,我们也有可能见证:人类第一次发现在太阳系外,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

霍金说:

16岁那年,爱因斯坦幻想自己可以骑在一束光上面,而到了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个变成现实了,我们要驾着自己的光线去往其他星球。我们站在了新时代的门口。人类殖民太空不再是科幻小说,它正在变成科学事实。

人类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已经生存了万年的时间,而人类发展的速率一直都在稳步提升。如果上天允许我们,再活出下一个万年,我们必将一往无前,去到无人涉足的太空之地。我希望这个过程一切顺利。我要求自己必须抱有这种期望。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未来年内,人类可以在太阳系纵横驰骋;

未来年内,我们可以造访太阳系周围的恒星;

这一趟旅程,来回往返,可能至少10年。

船票已经备好,你准备好上船了吗?

到这儿,霍金的遗作《终极问答》,我们就已经全部为你解读完毕了。如果你是霍金的忠实粉丝,你可能发现,这本书里有不少的话题,是他早年的书里也曾经涉及过的,比方说《时间简史》里的黑洞;在这本《终极问答》当中,有些段落甚至就出现在他的演讲和著作当中,比如年他的中文版著作《黑洞不是黑的》。《终极问答》里讲黑洞那部分,有整段整段的内容是从那里照搬过来的。这些都是后人整理、出版遗作的过程中,可能在所难免的一些重复。但我依然会觉得《终极问答》这本书值得一读——因为这是霍金离你最近的一次,他完整地回答了我们关心的10大终极问题;这也是霍金离你最远的一次,因为他已经化作了天上的繁星。最后,我想把霍金在书里的最后一段话送给你:

这里并不是故事的结尾,它只是我心中生命繁盛的开端,绵延几十亿年的一个开端。

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次革命性的科学发现会从何而来,会是谁的功劳。但是,为广大的青年读者洞开科学探索的激动与神奇,为他们创造接近科学事业的崭新道路,会让我们见证新一代爱因斯坦的诞生变得大为可能,无论她究竟是谁。所以记得抬头看看天上的繁星,不要只盯着脚下的尘土。去理解你所看到的景象,对宇宙存在的至理充满好奇。做一个拥有旺盛求知欲的人吧。无论生活看上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事情你能够胜任,能够取得成功。重要的是不要轻言放弃。释放你的想象力,去打造属于你的未来!

Thisisnotthndofthstory,butjustthbginningofwhatIhopwillbbillionsofyarsoflifflourishinginthcosmos.Andonfinalpoint—wnvrrallyknowwhrthnxtgratscintificdiscovrywill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补骨脂的功效与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zz/36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