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立志做最优质的朗诵学习基地
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教授的家人周三凌晨发表声明,证实霍金教授在英格兰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
他的孩子露西,罗伯特和蒂姆发表了一份声明:
“我们深爱的父亲今天去世了,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个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将会持续影响这个世界多年,他坚韧不拔的勇气、他的幽默感激励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他说过,“如果它不是你所爱的人的家,那它就不是宇宙”。我们会永远怀念他。
斯蒂芬霍金是科学界最耀眼的明星,他的见解塑造了现代宇宙学,激发了全球数百万观众的眼球。
恒星的孩子
作者:周国平 朗读:高昂
斯蒂芬·霍金是一个大科学家,这一点毋庸置疑,单凭他担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教授这个牛顿级别的职务,就可知他在今日数学和理论物理学界的顶尖地位了。同时,他又是一个大顽童,你看他坐着轮椅周游世界,中国就来了好几回,上电视,见“粉丝”,玩得可欢哩,侧靠在椅背上的脸永远笑容灿烂。大科学家写畅销书的,恐怕也只有他,《时间简史》的版本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畅销,以至于挑夫走卒都知道他的大名,“大爆炸”、“黑洞”之类物理学的新概念成了流行语词。他好像仍觉得不过瘾,现在居然写起了童话。
霍金有两名中国学生,湖南科技出版社是霍金的铁杆“粉丝”,这使得我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读到他的最新作品的中译本,包括这本他和他的女儿等合著的《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我轻松地翻阅了一遍,觉得是一本独特而有趣的书。
显而易见的是,霍金把自己编进了故事里,便是书中的科学家埃里克。被编进故事的还有他的电脑Cosmos。在现实生活中,霍金在Cosmos前度过了无数个昼夜,电脑里储存了他的宇宙学研究的大量数据和判断。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名叫乔治的男孩,他偶然地闯进了神秘邻居埃里克家里,在埃里克的女儿安妮带领下,进行了一次太空旅行,从此对宇宙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安排孩子做故事的主角,使故事具有一种童话色彩,应是霍金的主意。他针对本书如是说:“给儿童解释科学要比较容易些,因为他们没有成见,乐于学习。”好奇心是科学的原动力,而在很大程度上,好奇心和童心是交融在一起的,儿童天然有好奇心,好奇心旺盛的大人往往童心不灭。
书中引证了王尔德的一句极其精辟的话:“我们都在深沟中,但其中的一些人却在仰望星空。”这正是好奇心的伟大价值,使身处深沟中的我们通过仰望星空超越深沟中的生存。在书中另一处,埃里克向乔治讲解恒星的诞生过程,指出构成人体的几乎所有元素都是在恒星中制造的,然后说:我们全体都是恒星的孩子。
一个人惟有怀着好奇心探索宇宙,又怀着童心看探索的结果,才会说出这么可爱的话。我相信,这句话表达了霍金最真实的心情,当他构想从大爆炸到黑洞的宇宙历史时,他的确是恒星的孩子,在试图描画自己最古老的家谱。
好奇心的满足本身就是价值,霍金当然清楚这一点,但这似乎并不妨碍他为宇宙探索设立一个稍微具体一些的目标。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人口爆炸,地球本身的自然寿命,都使得许多普通人幻想,有朝一日能在外空间为人类找到一个新家。书中的埃里克也怀抱这样一个很大众的幻想,孜孜于寻找一颗人类可以生活的新行星。这是科学远未解决的问题,所以Cosmos对此也无能为力。在故事里,埃里克差点儿为此丧命。
一个名叫雷帕的家伙,一直对他心怀嫉妒,设计了一个陷阱,致使他误把一个黑洞所在的位置当作理想新行星之所在,朝那里直飞而去,结果掉进了黑洞。最后,是乔治依据霍金的最新理论解救了他。霍金自己曾经认为,黑洞意味着一切信息的彻底消失,宇宙的终结,这个被命名为“霍金辐射”的最新理论则改变了看法,相信黑洞也会蒸发,信息能够恢复。故事的高潮几乎是为这个最新理论的出场特意安排的,可见霍金对它多么重视。
本书还有一个有趣的安排,就是让乔治出生在一对拒绝一切现代科技产品的环保人士家庭里,而乔治却成了科学的信徒。这里似乎隐含着对某些环保人士的保守倾向的讽刺。但是,全书的基调是和解。应该把科学和技术加以区分,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技术的运用却必须有所限制。我眼前出现两幅图画。一幅图画是,乔治放学后兴冲冲步行赶到邻居家,与埃里克父女一起探索宇宙的秘密。另一幅图画是,许多别的孩子放学后坐在一些巨大闪亮的怪物的后座上看DVD。两相比较,孰可敬,孰可笑,一目了然。现实生活中正是如此,对于现代科学技术,一些人迷恋于它所提供的精神满足,另一些人迷恋于它所提供的物质享受,心智之高下判然有别。
霍金生前视频:
生命的意义何在?
你们好,我是史蒂芬·霍金,一个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有时候还是个梦想家,虽然我行动不便,也必须通过电脑发声,但我的思绪却在自由驰骋,得以探索关于宇宙的大哉问。
例如生命有意义吗?在这脆弱珍贵的世界里,我们的存在有何来由吗?究竟活着的意义为何?思考的意义为何?作为人类的意义为何?甚至探讨现实本身的极限……
科学让我们得知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人类的大脑远比你意想中更为错综复杂,但若并非如此,你也不可能意想任何事。它包含了许多脑细胞,数目和银河系的星星一样多,约有一千亿上下脑细胞连接在一起,彼此之间的连结比已知宇宙里的星系还要多。大脑研究似乎应该归类于神经科学,但因为大脑受控于基本作用力,例如电磁力。因此思考动作本身最终还是归结到物理学,这是快速复杂的物理现象。
人类是高度复杂的生物机器,行为举止全根据自然法则。大脑得以创造并延续人的意识,有赖于奇妙的神经元互动网络,而人的意识创造了外在世界的三维模型,这种最适模型就是我们所谓的现实。
这种现实的范围,比日常生活中周遭所见还要广大。当我们探索宇宙时,我们认知中的现实世界拓展得愈来愈大。
我们回顾过去,一直到宇宙自身的起源,这一切,这整段亿年的宇宙历史,都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模型。
那我们该如何找出生命的意义呢?我认为答案非常清楚,意义本身不过就是:每个人在大脑里建构的现实模型其中的一部分。
大脑不只是掌握我们感知的现实情况还包括我们的情绪和意义。爱情与荣耀,对与错,都是我们心中建立宇宙的一部分,就像一张桌子,一颗星球,或者一个星系。
我们的大脑,基本上就是依据物理定律动作的众多粒子,竟拥有这种奇妙的能力,不仅能感知现实世界,更能赋予它意义。
那么生命的意义为何,全由你来选择。意义只能存在于人类心智的架构内,如此一来,生命的意义就不在外面某处,而是在我们的脑海里。
正如宇宙学家卡尔萨根所说,我们是宇宙对自己的省思。
朗读者
往期回顾
春
背影
荷塘月色
匆匆
再别康桥
别丢掉
你是人间四月天
笑
雨巷
四月的纪念
野草
藤野先生
故都的秋
季候
想念
当你老了
致凯恩
教我如何不想她
江南
爷爷是个老头
青春呼唤年轮
蓝眼泪
山路
目送
青春
紫色花园
门孔|绝版的周庄
大树之恩
天外财富
邂逅
高品质平台
喜欢请长按北京看白癜风白癜风患者生命的灯塔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zz/3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