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你的一生。”
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很是纠结了一把。两边儿都有硬伤,文有政治,理有物理。我的抽象思维仅停留在把物理知识文学化的层面上,能理解,但用定论来解题,实在做不来。在科学离我最近的时候,我没有好好珍惜,长大了,更是产生了排斥的心理。于是,还算是爱看书的我,对科幻一类,一直兴趣索然。
都忘了是什么契机开始看《三体》的,好像是为了追流行。记得是某年的春节,白天喜气洋洋地庆祝新年,晚上废寝忘食地看。过完年回京,火车上也在看,一直看到那天夜里,终于看完结局,合上书,被无边无际的虚无感包裹着,就入睡了。第二天醒过来,像往常一样,先坐起上半身,准备起床。眼睛还没睁开,就是一阵天旋地转的眩晕,我又直挺挺地向后倒了下去。从未有过的体验,一时有点儿懵。几次尝试之后,仍然无法缓解,医院,拍了脑CT,确诊为美尼尔综合症。这个病,无法治愈,不定时复发,发病原因不明。由此我有长达一年的时间无法右侧卧睡,因为会眩晕,十分困扰。医学归因是耳朵里的平衡器出了问题,我却总觉得和《三体》不无关系,也正因为这个经历,让这本书带来的影响从飘渺的心灵层面变成了实在的身体记忆,这科幻的大门也就算打开了。
后来看了轻松的《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系列,脑洞清奇,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爱不释卷。我一直觉得,看书这件事儿,不要强行赋予它太大的意义,第一原则一定是愉悦,原动力应该是好奇。小时候,可以尽量培养阅读的习惯,但强扭的瓜不甜是宇宙法则,为了读书而读书,能从中收获的也不会太多。看完这套,仿佛又进入了一个新世界,科幻还能这么写啊,消解了不少《三体》带来的创伤,十分推荐。
《你一生的故事》是我看的第三种类型的科幻,去年大热的电影《降临》就是根据这部短篇小说改编的。上周刚刚收官了《江苏卫视》的一个综艺节目叫《我们相爱吧》,就是找几个单身的男女明星到电视上谈恋爱,我作为一个吃瓜群众,看得很投入。其中有一对儿是潘玮柏和吴昕,最后一期拍摄的时候,也不知是真情还是剧本,反正感觉吴昕这姑娘是真走心了,在跟潘帅诉衷肠的时候说最近看了《降临》,很喜欢其中的一句话:“我会遇见所有的悲伤,但依然愿意前往。”意指明明知道节目是假的,也还是愿意参与其中,跟你谈一场恋爱。这么宿命论,突然就有了兴趣。
书看完了,很特别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不像很传统的科幻,没那么强调“幻”,侧重点落在了“科”上,更多地是对人类现实与未来的探讨。哲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还带着点儿诗意。最喜欢的是开头结尾的两篇,《你一生的故事》和《审美干扰镜提案风波纪实》。
《三体》的底色是凄凉,有一种无力的绝望感,自以为是的人类创造的甚至都称不上是宇宙生物中的高级文明,分分钟就可以被灭绝了。二维化简直是我听过的最恐怖的消灭手段。《你一生的故事》讲的也是人类的局限和命运的不可更改,但因为主人公有意识和知觉,赋予了这种愚蠢和无能一层浪漫又悲情的色彩,加上一点儿勇气,很是令人着迷。小说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
第一是非线性语言学。
我本身十分热爱语言的学习,看到这个脑洞大开的观点,简直拍案叫绝。人类的语言是线性的,必有先后顺序,依次排开,口语和文字是表达同一意思的不同表现形式。而语言又是思维的结果,所以说人类的思维也是线性的,一个事件引发另一个事件。小说中的外星人“七肢桶”的语言是非线性的,它们的口语没有固定顺序,有很多层次,它们的文字像是错综复杂的符号。笔画的弯曲、粗细、波动形状,字根的大小比例、距离、方位等等发生变化,都会导致意义的不同。而且所有变化都必须遵循明晰的、前后一致的语法规律。最重要的是,它们从落笔就已经知道整个符号画完会是什么样子了。就好比一笔画,你得知道开始、结束和中间的所有过程才能一气呵成。由此可知,七肢桶的思维也是非线性的,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七肢桶凭直觉知道,物理属性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属性才有意义可言,比如“作用量”或其他我们人类需要用积分公式描述其定义的物性。这些属性用目的论加以解释最便利:对事件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便会发现,这些事件本身具有某种要求,某种目的,比如最长时间或最短时间。对于一个时间来说,只有当它事先便了解自己的初始和终极阶段,才能达成它的目的。事先便知道“果”—先于“因”的启动便知道。”
第二是因果论与目的论。
费马原理:光在任意介质中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时,沿所需时间最短的路径传播。
这个原理非常迷人。首先,光知道自己的起点是A,终点是B。其次,光知道自己的使命是用最短的时间从A到B。最后,为了完成这个使命,光在出发之前就必须做好一切的计算,在知晓所有可能路径的情况下,选出了耗时最少的一条。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物理学和数学了,而有一丝哲学的意味。
光以一个角度碰到水,改变了路径,发生了光的折射。人类以因果论的角度做出解释:因为空气与水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光改变了路径。可外星人“七肢桶”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光之所以改变路径,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它抵达目的地所耗费的时间。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费马原理。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我们依照先后顺序来感知事件,将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因与果。七肢桶则同时感知所有事件,并按所有事件均有目的的方式来理解它们,有最小目的,也有最大目的。”
第三是自由意志与预知未来。
人类拥有自由意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任意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而未来是多次选择叠加的结果,因此人类不可能预知未来。反过来说,如果未来能够被预知,我们也不可能反抗这个既定的命运,你做的每一次选择,必然是指向这个未来的。既然是这样,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经历是否还有意义?外星人“七肢桶”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它们行动,使既定的未来成为现实,也使事件有了先后顺序。”根据命运的脚本,你要在这个时间说这一句话,做这一件事,遇到这一个人,而你必须在这个时间说了这句话,做了这件事或者遇到这个人以后,才能遇见你的未来。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语言学家,所以有了这段和外星人“七肢桶”学习与对话的经历,并且习得了一些七肢桶的语言思维能力,从而改变了她的一生。
“我真希望自己能够更多地体验七肢桶的世界观,以它们的方式感知世界。如果真是那样,我可能会像它们一样,觉得每个事件都有其必然性,并且全身心融入,彻底理解这些必然性。它们一定是这样的。相反,我的一生都将浅尝辄止,跟随大小事件随波逐流,为这些事件所裹挟。这是无可避免的。”
如果你将遇到所有的悲伤,是否还愿意前往?主人公给出了她的答案:“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结局,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来的必经之路。我循路而前,满怀喜悦,也许是满怀痛苦。”
我想到那些自主结束自己生命的人们,也许是预知了自己的未来,然后做出了他们的选择,毕竟只是照着剧本完成剧情并没有太大的乐趣。特别焦虑或痛苦的时候,总会想要看到一件事的结果,觉得那样就能比较从容对待相应的过程。殊不知,人生所有的趣味都在于未知,结局固然无法改变,但也因为无法预知,于是可以期待。在答案揭晓之前,要好好地尽演员的本分。
关于这篇故事的主题,也许我所见过的最简洁的概括出现在冯内古特给《五号屠场》二十五周年纪念版所作的简介中:“斯蒂芬霍金认为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很有挑逗意味。但现在,预知未来对我来说小菜一碟。我知道我那些无助的、信赖他人的孩子后来怎样了,因为他们已经成人。我知道我那些老友的结局是什么,因为他们大多已经退休或去世了。我想对霍金以及所有比我年轻的人们说:耐心点。你的未来会来到你面前,像只小狗一样躺在你脚边,无论你是什么样,它都会理解你,爱你。”
晚安。
赞赏
长按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zz/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