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6369337.html人物简介:李凯凯,陕西省旬邑县人,80后。自幼因先天性脑瘫致残,但他身残志坚,努力求学,钟爱文字,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文体均有涉及。其代表诗作《在玉米地》、《偷偷的爱情》被中央电视台著名配音员叶尚霖配乐朗诵后,在全国各大视频网站迅速传播,哲思短文《凯凯语录》更是风靡网络,被誉为“关中才子”。
中国信息报记者徐慧萍/文
兄妹情,苦难岁月里的绝唱
年5月出生于陕西旬邑县郑家镇李家村的李凯凯在母亲燕群娥眼里就是个苦命人。“这娃刚生下来3天出黄疸发烧,家里条件差,从村诊所抓点药碾碎了喂他。黄疸下去了,以为没事了,一直到4岁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大人慌了神儿这才带他到处看病,到7医院确诊为先天性脑瘫。唉,真是耽误了!”
李凯凯的蹒跚学步是从奶奶用一条围巾绑在他腰间做牵引开始的,奶奶对他倾注了太多心血。“训练了半年才勉强能自己走一点,经常跌跤,他摔倒一回我心疼一回。村里人都说我娃是个‘瓜子’,可他再傻再瓜,我们都得把他养大。”父母忙着地里的农活,平常都是奶奶在家照看李凯凯和比他小一岁的妹妹李佩。
妹妹到了上学的年纪,李凯凯也缠着要一起去,学校老师一看他的身体状况,直接拒收。在李凯凯母亲的一再央求下,学校才松了口,李家村小学也从此多了一对相伴读书的兄妹。当李凯凯因为握笔困难写不完作业急得大哭时,是妹妹在一旁耐心地安慰;当他被别的同学嘲弄欺辱却无力反抗时,是妹妹挺身而出“伸张正义”;当李凯凯的作文受到老师表扬并在报纸上发表作品时,是妹妹第一个表示祝贺并给他鼓励……
在李凯凯的记忆里,从小学到高中的十几年间,妹妹风雨无阻地陪着他,是最亲的人,也是唯一能听懂他“说话”的人。妹妹也以他为自豪,经常在同学们面前说他有一个“亲得不能再亲的哥哥”。记得有一次李凯凯被一个调皮的男同学故意绊倒,从台阶上摔下来腿都磕破了,妹妹发现后喊了一帮女生直接冲上去把那个男同学也打倒了,谁知道对方有“气死病”,躺在地上半天不起来,大家都吓坏了。最后老师批评兄妹俩,妹妹还理直气壮地说:“谁让他欺负我哥哥的!”
李凯凯的求学读书梦止步在年夏天的高考。尽管身体残疾,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李凯凯的脑子却并不笨,平时的课程学习都跟得上,但他依然败给了这场人生大考,因为他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考卷,大学之门可望而不可及。早在前一年,妹妹李佩考上了西安的一所大学,种地为生的父母此时实在没有能力再供李凯凯外出读书,即使让他一个人离开家去打工也不现实。
乍一离开校园回到家里,李凯凯手足无措苦闷无助,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那段时间,他常常一个人独坐在村子南边的山沟里,从早上到天黑。思索良久,李凯凯向父母提出了唯一的要求:给他买一台电脑。当父母花掉辛苦积攒的元钱把电脑搬回家的时候,李凯凯无声地哭了。就像生活逼着他必须学会自己拿筷子吃饭、行走穿衣一样,从抚摸黑色的键盘用笨拙的手指学着打下第一个字起,电脑成了李凯凯最亲密的伙伴,网络成了他人生另一个新的窗口。
他把对生养自己的故土那份炙热的情感化作诗行,于是就有了“在这片玉米地/祖辈们和我一起劳作/我的手被利刃的玉米杆划破/血流好像黄昏的夕阳/奶奶背着玉米袋倒在了地上/匍匐而起的她一脸微笑/不知道这是收获的喜悦还是劳动的荣光”(《在玉米地》)这样的动人描述;有了“生命是爱情里/起起伏伏的深壑/劳累了一辈子/面对爱你/我的勇气胜过我的执着”(《偷偷的爱情》)这样对爱情的渴盼、表白。他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评判写成散文、评论、哲思短文,于是就有了《凯凯语录》。而《贫穷和富贵》等小说,则隐含着他对困窘现实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主人公大多是像妹妹一样善良、正直、坚韧的女性。李凯凯把自己创作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新浪博客、天涯社区文学版块等网络空间里,引发网友热议,他也在这里交往了全国各地的朋友,生活变得充实起来。
李凯凯的很多作品,都是妹妹趁着寒暑假回家帮他校对整理的,也只有妹妹,能读得懂他作品里的深意,两人还经常就一些细节讨论、争辩。年,妹妹出嫁,李凯凯突然觉得有一种要失去自己最珍贵东西的失落,心里还有些难过,竟然忘记了为妹妹准备一份新婚礼物。
然而不幸的是,这段兄妹情在年的夏天戛然而止,妹妹李佩因突发疾病客死异乡,李凯凯连她最后一面都没见上。外表软弱但性情刚烈,宁可流血不掉泪的李凯凯在妹妹去世后,一下子连续几个晚上都哭得不成样子,梦里全是小时候跟妹妹一起玩的场景,无数次梦到妹妹又活过来了,说要等着看到他的作家哥哥出版的书。可命运是残酷的,这一切,都化作了灰烬,几乎整整一年的时间,李凯凯都沉浸在这种伤感和痛苦中,无法写出新作品。“离开了童年/我成了这片麦田/只与夏风倾诉伤感/离开了妹妹/我成了冬天的雨燕/高飞使人尝尽严寒”(《埋怨》)这是李凯凯年6月5日写在自己博客里的诗句,时隔一年又逢端午节,妹妹的离去他仍无法释怀。
师生恩,那双隐形的翅膀
李凯凯的生活中,有两个不能不提及的特殊人物,他们与李凯凯有着师生情谊,同时也被李凯凯视作亲人、恩人。
在旬邑县城开了一间“白宇工作室”的书法家白宇跟李凯凯交往已经有7年了,从素昧平生到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7年前,当李凯凯拿着自己写的一摞诗歌作品找到白宇时,白宇对这个表情怪异、说不出一个完整句子的残疾小伙子第一感觉是“害怕”。但当他读了那些诗歌,马上改变了看法,甚至从心底里涌起一种敬意:“这娃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慢慢的,白宇对李凯凯产生了兴趣,两个人开始通过手机、网络交流。了解了李凯凯的身世和生活经历后,小时候同样是在“从死亡线上挣扎活过来”的白宇对李凯凯便多了一些父亲般的关心。
“我觉得他有四个值得我欣赏的地方,一个是博学,啥书都看,兴趣广泛;一个是阳光,心态阳光,身残志坚;一个是顽强,有一定的文学造诣,不断用文字激励别人;一个是傲骨,虽然身体残疾,但敢于跟正常人比,有自己的生活目标,不屈服于现实。”这是白宇的心里话,也是对李凯凯中肯的评价。作为咸阳市连续四届的政协常委,旬邑县连续五届的政协常委,旬邑县唯一的国家、省、市三级书法家协会会员,几年来,白宇动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向各方面领导呼吁,也帮忙联系过旬邑县的文化馆、残联、电视台等单位,希望给李凯凯一些关照,让他有个安身谋生的工作,但都未能如愿。
遗憾归遗憾,影响不了两个人的交往。私下里,白宇专门邀请过旬邑县的几位作家跟李凯凯一起做交流,年还把李凯凯的故事推荐给旬邑县电视台拍成了专题片播出。通过电视节目,引起了咸阳市、陕西省文联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zz/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