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

学院团学组织举办悼念袁隆平院士活动


深切缅怀 国士无双

沉痛悼念

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院士去世的噩耗传来,举国悲泣,全民伤痛。为缅怀袁隆平为祖国、为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袁隆平优秀事迹和崇高精神,年5月24日17时,机电工程学院团学组织于机电楼举办悼念袁隆平院士活动。

我们都是禾下的人您却是禾上的神在雨季的雷鸣中诞生泪水刮起了今日下午的暴风只因街巷妇孺皆知的圣名捧起碗如何满满的热诚

神州惊魂,克寿举世无能一个名字环绕耳畔响彻地球您给了多少人温暖食斗冲破世俗的评判,你不曾低头在太阳下渐行封尘的宇宙禾下人做着馋涎的梦您实现了东方升起的秋韵之梦

那一梦到今天不曾遗恨

小提琴是你休息的枕头家居是你实验的田畴科学家风雨种植成农民的面容你让世界和平的基石天长地久世界人民的爱戴天高地厚

怀

  会上,与会人员集体起立,默哀一分钟向袁老先生表示深切哀悼,并集体观看纪录片《时代我》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的丰功伟绩永记心间,袁隆平的科学精神,永放光芒!

学生会执行主席王欣

  我们深切怀念袁隆平院士,就是要学习、继承、发扬像袁隆平一样的科学家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科学精神,勤奋学习、勇攀高峰的科学品质,一心为民、不懈追求的高尚品格,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积极乐观、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王欣还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号召,爱惜粮食、珍惜广大人民劳动成果,以事迹行动深切怀念袁隆平爷爷,从小立大志,长大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社会栋梁。

团委宣传部副部长葛上源

  小时候总是疑惑,历史书上的十里长街哭送总理是怎样的场景,现在我却切身体会到了那种相似的感情。有些人就是伟大到让我们误以为他们没有生老病死。这次真的再见了,素未谋面却无比熟悉的爷爷。继承前辈遗志,用我们的青春力量去继续谱写未来的篇章。

  今天机电团委组织大家观看了袁隆平纪录片,袁隆平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勤劳、坚韧、仁爱。   袁隆平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那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点摸索总结出来的。现在搞学术的人难出成果,常自抱怨,可是有多少人有袁隆平那样的勤劳辛苦精神呢?就以这次电影发布会为例,那么多的媒体记者,发布会一结束,全都离开,赶回去发稿子。可是他们连电影都没看,又如何能写出感动人心的稿件呢?曾经踏实的中国人,在如飞的社会节奏里,早已经变得浮躁,又怎么能获得真正的成果呢?   袁隆平够坚韧,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坚韧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坚韧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坚韧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支持他如此坚韧的,是他心中“为民谋食”的仁爱精神。我想对袁老说感谢您给予我们美好的生活,没有您,我们怎能吃到这么美味的白米饭,想起以前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时虽然背了,却没有深刻体会,那一粒粒米饭是您的汗水和艰辛换来的,我想您并没有为了荣誉,只是想让大家不再饥饿,如今您的愿望实现了,可是我以前却没有好好珍惜您的劳动成果,现在我才明白,您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敬佩。

--岳圣涵

  今天在机电团委的组织下我观看了一部关于袁隆平的纪录片。一直以来,曾有众多纪录片和新闻专题片将镜头对准这位无双国士了不起的一生。在众人心中,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更是“杂交水稻之父”。但在私底下,他爱打麻将、始终怀有童真、还看过自己的表情包……在这些纪录片中,记录下了袁隆平真实而可爱的一面。   90岁的袁隆平有多忙多累?在这个本应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袁隆平的字典里却没有退休的概念。坚持工作日每天都去办公室办公、批示文件、参加论坛、主持会议,会见客人……在繁忙的工作中,袁隆平每天早上8点起床,下楼第一件事是开门见稻。该纪录片中,可以看到袁隆平对待学术问题较真严肃的一面,亦可以看到他私下爱打麻将、吃零食生活化的一面。片中可以看到,袁隆平虽然每天很忙,每天晚上还会坚持和固定的牌搭子打麻将。不过打麻将并不是单纯为了消遣,更因为不想得老年痴呆。   有趣的是,在网络上用“都怪袁隆平让你吃得太饱”这句话来调侃,节目组还给袁隆平看了那个相关的表情包。袁隆平认真地回应了这件事,说道:“你们年轻人不知道,饥荒的时候,没饭吃真难受啊。”   我想对袁老说,如果没有您,我们可能到今天也吃不饱穿不暖,这一粒粒白米饭,都是您用一滴一滴汗水换来的,您,值得我们世世代代记念!

--王名洋

  年5月24日我们集体默哀悼念了袁老先生,和他做最后的道别,当我看到袁老这一生的身影,我不禁眼角泛起泪光,心情顿时沉重了许多。当看到无数的人在不同的城市以不同的方式不约而同的祭奠他,不觉泪目。前有"十里长街送总理,今有无数人民别隆平”。先生虽然已逝,但是他的精神却感染无数的人,永远的激励着人们前进。"即使生命烟消云散,灵魂的光荣也将永远地被铭记在所有人的心中。"   袁老有两个愿望,一是禾下乘凉;二是全球覆盖杂交水稻。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这是袁隆平的梦,也是后来者的梦。这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袁隆平不像许多天才科学家,他的工作需要的不是天赋和灵感,而更多是耐心和坚持的精神。   禾下乘凉,看华夏永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生只做一件事,让国人不再饿肚子。致敬袁老,国之脊梁、国士无双。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解思琦

  在昨天袁隆平院士离我们而去,这对全人类来说无疑是悲痛的。霍金走了,但我们不懂时空,金庸走了,但我们不看武侠,而袁老走了,我们才知道,生而为人我们不能不吃饭那。

  有人曾问他:“为什么心甘情愿让世界共享技术?”他的回答单纯却伟大:“这是个好事情,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呢?”

  为此,他天天守着天气预报,了解各地水稻的长势。他出远门,参加那些本可以推辞的会议,提出自己的建议:“XX水稻不适合在你们那里种植啊,你们那里纬度不适合。”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位女士问袁老自己研究沙漠水稻,希望袁老提出一些建议,袁老精确的问了一下纬度并强调超过四十纬度就不能种植水稻了,最理想的地方是三十八纬度之前可以种植,并建议她可以考虑换个地点。

  他站在泥土里,却总是凝视远方,记挂着那些苦难。袁老一生功勋无数,身价早已过亿,留给自己的少之又少,最贵的衣服仅花了35元。

  然而,他留给世界的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坚定信仰更是光芒熠熠。看了袁隆平的一生才知道,他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巨星,他才是真正的超级英雄!

--朱宏达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编辑:徐 帆 图文制作组二组责编:韩 泰 团委宣传部    解思琦 团委融媒体运营中心终审:宗姣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zz/84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