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

觉者王小川生命是宇宙最本质的有序性和


▲点击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觉者》王小川纪录片

导读

上一期,科技大佬王小川为我们解释了“人工智能”的含义,阐述了人工智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经历的三个阶段,并且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关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空间搜索”和“剪枝”。(点击回顾)

这一期节目,梁冬和王小川继续畅谈:

王小川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他最想和世界上的哪几个人聊天?聊什么?

梁冬老师听过的对生命最有趣的描述是什么?

当IT、AI与生命科技相结合,将会产生怎样的事物?

当生命成为世界的一种视角,会发生什么样的奇妙变化?

学霸王小川会怎么培养自己的孩子?

cinian

▲点击观看

《生命·觉者》王小川纪录片(第二期)

王小川

搜狗公司CEO

前搜狐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

曾获年度华人经济领袖大奖

01

关于人工智能

梁冬:在人工智能可以看见的未来的几个领域里,假如你没有受到现在的身份的束缚,只是因为你有对这个行业和这个事情的判断,如果你要创业,钱不是问题、资源不是问题,你要做什么事情?

王小川:可能会有几个领域是我认为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就是跟医疗相关。随着对于数据的理解和对于人的理解,我认为这种生物科技对于健康上会带来巨大的一个突破。对于一个病人而言,我知道怎么去更多地采集你的数据,那同时能给你提供更好的医疗方案,那会使得我们看病的效率也好、准确度也好,会成倍地提升,让每个人的生命变得非常有质量。而且这是一个很终极的事情,人的生存和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事情。

梁冬:你觉得哪几个领域依次发生类似的事情?

王小川:最近的一个领域实际上是金融。金融本身是一个特别好的数据结构,尤其像这种短期的交易比如股票交易、投资、小额贷款等。以前大量是靠白领,也就是所谓的精算的人力来完成。逐渐他们发现自己的经验开始比不上机器。

第二个领域是我们最近讲的一个小领域:翻译。翻译里面,除了高端的,咱们要讲严肃的,像律师的文件或者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对话,日常的这些比较随性的交流。那么翻译领域里面,机器也开始取代(人的工作)。在一些特定场景的驾驶员,在无人驾驶大量普及之后司机就会被取代。重复做事情的这种职业都会被机器所取代。

02

关于生命

生命其实是一种确定或者有序的能力。生命之中藏有更高的一种对于物理世界的规律的操控能力,它是宇宙中最本质的一种有序性和确定性。

——王小川

梁冬:小川其实在读研究生的时候,研究的是基因工程,所以这件事情很有意思。一个现在在IT界,在算法界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其实的底层代码是对酶、对基因、对生物工程有更多的理解。我都不敢想象万一你把在IT领域里面的这一套,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知识切入到生命科技领域里面,将会产生出个什么东西出来。

王小川:生命科学对外讲其实它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这样一个底层的世界观。我觉得原来我自己擅长的是数学、物理、计算机,所以在这种情况里面,当我在研究生看基因的时候,我当时对比另外一件事就是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已经认为是对计算的要求非常高,对物理事件做预测的一件事情。但是天气预报我们会通常有一个理解是说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我们没法预测长期的天气。给我们的一种概念是在复杂的世界里面未来是不确定的,你不能知道一个月后的天气长啥样。

所以在当时还有很著名的一个概念叫做“蝴蝶效应”,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蝴蝶效应”其实是天气预报里面,洛伦兹提出的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他的象征性表达是在亚马逊森林里的蝴蝶扇一下翅膀在太平洋刮了龙卷风。就是讲在时间空间挺远的一个地方的微弱变化,另一个挺宏观挺全局的这个事物产生影响了,那也就是讲一个不确定性。这是我原来在研究生初期的时候的世界观,基于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我们认为未来是不确定的。

但是当我们接触基因接触生命之后,我突然发现这个事情有巨大的一个矛盾。就是一个受精卵它将在10个月后变成一个婴儿,这个婴儿我们都很熟悉,他有头有两只手两只脚,甚至他的样子还跟老爸老妈长得像。以我们之前做数学、物理对复杂性的理解里面,一个天气你能想像一朵云长出一个固定形状来吗?或者说预期10个月后变成什么样子来,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最后我们知道生命其实是特别的,我们认为叫确定或者有序的一种能力。它能够操控空间当中的原子和分子,既维持自己在未来达到一个固定的形状,这就是生命或者生命中间最核心的一个能力。人怎么能让自己有确定性甚至还能去复制,这件事情我们在生命之外你看不到这样的一个现象,而且这是违反我们数学或者物理的这样一个常识。所以今天数学物理是不具有这样的一种推理能力的,生命当中藏有更高的一种,对于物理世界的这样一种规律的操控能力。

梁冬:太高级了这句话,这就是我听过关于生命的最有趣的或者最精准的描述。

王小川:这个世界上我们觉得,用一个词“确定”和另一个词“不确定”来定义,确定其实就是“有序”,不确定其实就是“无序”。“有序”还有一个词叫做“熵值减少”,“无序”叫做“熵值增加”。这样可以把生命变成宇宙之间最基本的一个视角。

对于有序和无序的定义有区别,但是有序怎么来的?有两种来源。一种来源叫做从无序之中得到的有序,比如说我们知道像温度,可以测得很精确。但是从微观上面看,这个温度它只是一个原子在一个非常的环境下做布朗运动。它运动得很剧烈,所以在宏观上产生了一种确定性,产生了有序,它本身是无序的。

但生命不是,生命从底层就是有序的,它是从有序中间看似一个无序的结果,达到了新的有序。我们的DNA是有序的,中间的酶产生了这么多的作用,在体内循环看似无序,但其实蕴含了另外一种有序。

梁冬:生命为什么值得我们去研究?

王小川:它是宇宙中最本质的一种有序性和确定性。

03

关于教育

如果孩子假设跟别人没有差异化,对一个人类社群而言,他的存在意义就会减小。但是价值是怎么来的?我在想这个问题。人一定是要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天赋。

——王小川

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能觉察到,我们可以成为这样一个更好的人,我们可以顺着我们天赋而来的那些优势,然后给予充分的训练,这个就是所谓的生命充满质量的一个有意义的方法。

——梁冬

梁冬:作为一个曾经的学霸,现在又处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前沿,假如你有一个孩子,你会怎么去培养他?让他成为一个未来有价值和有竞争力的人?

王小川:有价值和有竞争力是你已经宣扬的一种观点。所以有些人说:我要我的孩子幸福,我不对他有要求。也有的人属于我把我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都让他去实现。你已经做了这样一个选择了。

但我觉得你的选择是这些里面最靠谱的一个。因为如果你要他所谓的幸福、对他没有要求,如果孩子假设跟别人没有差异化,对一个人类社群而言,他的存在意义就会减小。人是需要生存并得到别人的认可的,就像人体内的细胞,如果一个细胞对于周围都没有贡献,那可能就会被清除掉。

但是价值是怎么来的?我在想这个问题。人一定是要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天赋。所以这里面我认为有两件事情需要做到,这也是我跟一些教育家在研究的时候讨论的两点:

第一点是尊重他的兴趣,

第二点是体系化。就是人天生有兴趣,能培养他,但是如果你给他的教育是零散的、凌乱的,那就可能辜负了他的天赋。

所以教育家讲的核心就是要发掘他的兴趣,把他喂饱了,而且要给他体系化的教育。这我认为是对于教育需要抓的两个核心关键词。

梁冬:如果你有机会回到童年,成为现在这个时代的一个小孩,你会希望你怎么长大?

王小川:我内心认为未来我们需要对于计算机技术要有更好的掌握,技术是人武装的一部分。所以我希望能让他对于未来的工具有良好的使用能力,就像知识引擎WolframAlpha语言,它其实在里面已经把世界上的知识全部放进去了。

比如,我们解决一个背包问题。我现在手上有各种食物,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重有的轻,但是每一个的价值不一样,你怎么在包里面把它们装进去,最后这个包在装得最满的情况下总的价值最大。那么它的原理就是一句话,就是你用背包的一个函数,配上你现在要把它放进去的这些物体的数学表达,它就可以生成这样一个答案。

所以这个语言能够让你对于现实当中的这些物体,懂得如何抽象地对它进行数学建模,然后调用什么函数得到的结果。就像一个函数把几个颜色混合成一个颜色,你就能看到结果了。所以它里面是对世界如何呈现的一种数学表达方法,那么我认为对于小孩子理解这个世界能有另外的一个视角。

梁冬:我们需要在一个孩子很年轻的时候,给他一些工具包,给他一些看世界的方法,符合他的天性的,然后给他充分的支持,让他成为一个他本来就可以成为的更好的他。

王小川:我觉得这块很好的一点在于,他其实本来是很好的、是有机会的,你要是给他换一个赛道或者跑道,他不一定适合。但是在这个跑道上你没有给他足够的支持的话,他可能跑得也慢了。

梁冬:从生命的角度,如果我们能够觉察到,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人,我们可以顺着我们天赋的那一些优势,给予充分的训练,那我们的生命就因为这个正确的方向,再加上有序化的更加有价值的打包方式,这个可能是我今天和小川兄聊天的最大的收获。

王小川:我想假设你对自己不满,这是一件挺危险的事情。因为你对自己不满就意味着你对自己的优势、你在世界中的位置、你的存在性,你是有不认同的。这种不认同,我认为你对你的孩子也会产生过度的这样一种强迫性。所以我觉得你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需要让自己回到一个对自己满意的状态。

梁冬:儿童教育这件事情上,也许我们真的需要开始重新反思,每一个生命它的先天所带来的某种趋向,也许我们在给儿童教育的帮助上,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对自己满意的人,充满幸福感和自我认同的人,你的情绪才不会感染到你的孩子。

另外一方面,帮助这个孩子把他的天赋发挥出来,“喂饱”他,给他足够多的工具,让他的生命从一个大概率的方向上,有一个比较有序的管理方式,也许这就是一个生命充满质量的有意义的方法。

04

生命的礼赞

梁冬: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去遍访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你最想跟哪几个人聊天?

王小川:一位是叫作斯蒂芬?沃尔夫勒姆(StevenWolfram),这位老兄是一位英国犹太人,二十岁就博士毕业,而他最源头还写了一本书叫做《一种新科学》,这本书的意义是不亚于牛顿的数学原理的。它里面首先提出的一种概念叫做“元胞自动机”,可以把宇宙规律分解成很小的规则之间的计算。

比如在九个格子里面,每一个格子里填上0和1,代表一个细胞。1表示这个细胞活着,0表示这个细胞死了,那么里面有一个特别简单的规则,中间的这个细胞我们就盯住它,周围的细胞如果说活的太少,环境不好,它就死掉;如果周围的细胞活的太多,那么资源不够,它也死掉。实际上周围的细胞可能在三个、四个,它才能够生长出来,就是给了这样特别基本的规则,也就是0和1之间简单的变换,就可以用它在一些初始条件的情况下,能够描绘出宇宙的这样一个蓝图。

梁冬:这个人提出这个观点之后,他突然发现宇宙产生的规律原来基于简单的运算规则,而不是一个极其庞大的逻辑信息。只要你给他时间把它带入到一个多次迭代里面,世界就会变化出万千。

王小川:看似复杂的万花筒,就是由简单的规律带来的。

梁冬:他有可能已经接近于能够用数学和物理的方法去描述生命了。你还想去采访谁或者跟谁聊天?

王小川:还有就是蒋勋。其实我想问他的东西是跟善恶相关的。我们都崇尚于“善”,当遇上“恶”的时候,怎么来理解自己的应对?因为他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对于美的理解,对于生命的赞叹,就是不管怎么绘画也好、艺术也好、文学也好,甚至是开出了一朵花,花其实也是生命意义的一种象征。

所以在赞美一种生命。不管是斯蒂芬Wolfram还是蒋勋,他们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视角在诠释对于生命的一种理解。一种是关于基本规律里面去制造出来的一种有序,一种是在赞叹生命、解析生命的美。

梁冬:还有一个人,如果有机会你能跟他聊天,我很想知道你会问他什么问题。这个人就是霍金。

王小川:其实霍金我反而对他兴趣不大。霍金最大的成就是他的霍金辐射,之后他就开始转化成一个科普作家。所以他现在把最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于外星人的探讨上,所以如果我遇到他,我会问他:“你对于外星人的这种理解是来自于怎样的一种思考?”我是一种质疑,我质疑他对于外星人的理解是有点耸人听闻,但是不是来自于一种比较严肃或者说严谨的判断。

梁冬:其实了解一个人,你不光要听他的答案,关键是看他的问题。比如我在问小川你会问什么人、问什么问题的时候,你已经看到他正在思考什么。

坦白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可以跟大家分享。当你不知道跟一个人怎么提问的时候,你就问他你想去问谁、问什么问题,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借由他的问题本身开始解析出东西来。就像搜索引擎的理解一样,其实搜索引擎做的所有事情就是对于别人问题的分析和探寻。

-END-

点击下方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觉者》王小川纪录片

??

《生命·成长》第二季正在播出,欢迎收看。

??

点击下方海报即可观看

最新《生命·成长》第二季完整版纪录片

赠书福利

如果你有机会遍访世界上任何一个人

你会想和谁聊天?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杰瑞·卡普兰

《人工智能时代》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年10月11日

活动解释权归所有

出品

此念

编辑

演忱

排版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你真的接纳你自己吗?

叶斌

《生命·成长》第二季(第二期)

王小川:怎么看待人类未来“无意义”的?

我为什么要来菜市场写书法?

邱志杰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jingahj.com/aqxw/10136.html


当前时间: